APP下载

浅析升清降浊法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理论与应用

2021-01-05赵明李浩刘南阳张震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阳肾气肺气

赵明 李浩 刘南阳 张震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65岁以上老年人群易于罹患本病,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高龄是目前公认的发病危险因素[1]。其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如智能、记忆力逐渐减退甚至丧失及行为能力缺陷等。因此,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善忘”“健忘”等范畴。中医认为AD病位在脑,病因病机主要为本虚和标实,本虚责之于五脏虚衰、肾精亏耗、脾虚失运、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2-6];标实归因于痰浊、瘀血、毒邪内阻等[7-8]。笔者认为AD患者人老年高者居多,诸脏虚损,影响机体正常的升清降浊,易致清阳不升,无力上达脑府而化髓充脑;或浊阴不降,糟粕污秽等物难以排出体外,日久聚集而酿生痰、瘀、毒等物,并随气周流,上干脑府,戕害脑神。故治疗本病可从升清降浊法入手,旨在恢复升降,即补脏腑虚损以升清阳,化痰浊瘀毒而降浊阴,对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延缓病情进展有所帮助。

1 升清降浊立法依据

1.1 脾胃为升清降浊之枢

脾胃同居中焦,纳运相得,升降相因,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轴。清·黄元御《四圣心源》言:“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清”,即清阳之气,脾主升清是指脾气升动以推动清阳之气上布的过程;“浊”,即浊阴之邪,胃主降浊是指胃气下降以促进糟粕之物下移的过程。金·李东垣在《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中云:“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在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在地者也。”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二者相对而言,相互影响,相反相成。《四圣心源》中的一气周流圆运动形成了脾胃居中斡旋、肝肺龙虎回环、心肾水火既济的格局,即“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认为脾胃中气衰败是气机升降紊乱的根源,可进一步影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肝之升发和肺之肃降等功能,使人体的精、神、血、气发生病变。中医还认为“中气为枢……肾、肝、心、肺气机周流,脾胃之气亦顺流,升降不怠,清浊自分”。可见,肺、肝、心、肾任何一脏的异常,又都能反过来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

1.2 肺之宣肃与升清降浊

肺气宣肃,主治节,具有治理调节其他脏腑的功能。清·王士雄《王氏医案》云:“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肺气宣肃失衡,亦会影响中焦脾胃之升清降浊[9]。肺气宣发卫气于皮肤腠理,以顾护人体正气,是助脾升清的表现。《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指出水谷精微之气传输于肺,经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心脉,奉心化赤而为血。肺吸入之清气与精微之气相结合,形成宗气出喉咙走息道,贯通心脉而助行气血,以调节肺的呼吸运动并协助脾之升清。故《灵枢·邪客》有言:“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肺气清肃大肠,以利糟粕污秽的排出,是助胃降浊的表现。此外,肺气还可肃降浊液于膀胱,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肺气一宣一降,治理调节其他脏腑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升清降浊。

1.3 肝之疏泄与升清降浊

清·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云:“肝者,升降发始之根也。”肝主疏泄为气机升降的始动因素,可调畅周身气机,使清浊升降有序。肝气疏泄,一方面调节整体气机,使周身气机转运正常而维持正常的升清降浊;一方面又调节局部脾胃的气机,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而保证脾升胃降。《素问·刺禁论篇》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肺左升右降,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二者一升一降,构成了龙虎回环的格局,以调畅整体气机升降,调和周身气血运行。

1.4 心肾相交与升清降浊

肾为水火之脏,所藏寓的肾中精、气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只有肾气升腾有力,肾阳气化充足,肾中精气才能化为清阳,上达脑府而化髓充脑,滋养元神。心为火脏,主血脉,心阳充足,则促进血液流畅运行周身,营养组织官窍。心阳可下温肾阳,若心阳不能下交于肾以温煦肾阳,则肾之气化不足,而清阳难升。肾水可上滋心阴,若肾水不能上济于心以滋养心阴,则心阳易于亢盛,可炼液为痰,而浊阴难降。只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有助于保证机体正常的升清降浊,维持生机。故元·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言:“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2 从升清降浊探讨AD的病机

2.1 清阳不升,脑失所养

人体神机依赖气血的濡养,《黄帝内经》云“血者神气也”“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及“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体内的水液代谢及气血运行正常,则津液畅达、血脉和利,是清阳之气上升有力的表现,有赖脾气升清、肺气宣发、肾气蒸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脾虚不运,而成“生痰之源”;肺虚不调,而为“贮痰之器”;肾虚不制,则“水泛滥而为痰”。在气血运行过程中,脾气不升,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迟缓;肺气不宣,助心行血不畅则心脉不利;肾气不足,日久亏耗肾阳,虚寒丛生,寒性凝滞不行而生瘀。清阳不升,一则不能化髓充脑;二则产生痰瘀等浊阴之邪,上干脑府,阻碍气血的输布,使脑神失养,神机失用,产生痴呆。脾气虚者,如李东垣在《证治汇补》中言:“脾虚则气血乏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肺气虚者,如《灵枢·天年》所言:“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肾气虚者,如《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倦怠安卧。”

2.2 痰瘀内阻,蒙蔽脑窍

脏腑气机升降乖戾,清浊相干,使AD病理虚实夹杂,症状复杂多变。一方面,清阳不升所致的水液代谢紊乱、气机升降不顺,易引起津液阻滞、血行不利,变生痰饮、瘀血等物;另一方面,胃不降浊,肺失肃降,大肠传导失司,水液下输膀胱异常,二便排泄不畅,体内有害物质堆积体内日久,可蕴生痰浊、瘀血。痰浊、瘀血是AD的重要致病因素。健忘是AD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痰浊阻滞可导致健忘,如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健忘》中提到“健忘者,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清·陈士铎认为呆病的形成与痰惑神明有关,在《临证录》指出:“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并进一步认为痴呆的严重程度与痰浊阻滞的深浅密切相关,如《石室秘录》所言:“痰势最盛,呆气最深。”而瘀血致忘的观点早在东汉时期就被张仲景提出,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言“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久有瘀血,故令喜忘”。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是脑的重要功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瘀内阻,排泄无门,日久上蒙脑窍,使神明不清而发为痴呆。

2.3 痰瘀化毒,戕害脑神

毒邪作为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有害物质。人体有外感之毒与内生之毒。《金匮要略心典》云:“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毒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D之毒属于内生之毒,与AD主要病理产物的产生及病情迁延难愈密切相关。在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紊乱的情况下,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聚集于体内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日久蕴积化毒。痰浊久郁和瘀血久停体内均可阻碍气机,酿生内毒,内生毒邪败坏形体,又可生瘀生痰,造成恶性循环。由痰浊久郁所化之毒为浊毒,兼具痰和毒的特性,痰蒙脑窍,邪毒攻心。《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受邪则可发为神功能异常的认知障碍。由瘀血久停所化之毒为瘀毒,兼具瘀和毒的特性,瘀阻脉络,毒损脑络。脑府清灵,邪不可受,毒性恶好窜,易袭经络,好损气血,败坏形体,心君及脑府受毒邪迫害均可影响神机,产生并加重痴呆。

3 从升清降浊论治AD

AD的治疗应以升清降浊为大法。AD患者人老年高,脏腑虚损,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升降失调,加之肺、肝、肾、心四脏失调均可影响气机的升降,故治疗当以升清降浊为主,以恢复气机升降。升清法中依据脏气虚衰的不同程度,而对升运中气、培补宗气、顾护肾气有所偏重,并酌情配伍风药。降浊法则依据浊阴的不同性质,适当选用化痰开窍、化瘀通络、清解浊毒、调畅腑气、疏肝理气等法。由于AD病理本虚而标实,故升清与降浊法应当配合使用,升清不忘降浊,降浊不离升清。使清阳升、浊阴降,以改善或延缓AD病情。

3.1 升清法

3.1.1 升运中气 《四圣心源·劳伤解》云:“诸般上逆、下陷、左瘀、右滞四维之病变,悉归居中气升降乖违。俾中气得运,枢轴运转,脾陷复升,胃逆复降,胃降则心肺也降,神气因之而下趋;脾升则肝肾也升,精血因之而上达。四维之病,涣然冰释。”脾胃为升清降浊之枢,脾胃中气充沛则五脏六腑之气血调和,疾病向愈。AD患者人老年高,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脑府失养。补益脾胃之气,可使脾胃强健,纳运旺盛,升降协调,中气充沛,清阳得升。《脾胃论》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一方面,甘温之剂,可升健中气,温补脾阳,使水湿得化,清阳得升。故常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等甘温益气之品,以助脾运化,使清阳有所资禀。另一方面,脾胃虚弱还可使气机升降失调,痰浊阻滞,上蒙脑窍。故在治疗AD的处方中常配伍半夏、陈皮,以和降胃气、清降痰浊,使浊阴得降,从而消除内邪,又可使清阳之气易于升运。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谓:“正虚必然生痰,不祛痰则正气难补,补正气而因之祛邪,是消痰仍是补正也。”

3.1.2 培补宗气 肺为气之本,能司呼吸。其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作为后天之精的一部分,参与了宗气的主要构成。故补肺是培补宗气的关键。肺气充沛则呼吸运动协调有力,易将吸入之清气灌注心脉而化为宗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其主气功能有赖于肺之宣发功能正常,为顺应肺之生理特性,故治疗当以补益肺气为主,辅以养阴润肺,并佐以宣通肺气之品。常选用人参、西洋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肺气;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养阴润肺;杏仁、紫菀等宣通肺气。

3.1.3 顾护肾气 肾主藏精,精有所藏,得益于肾气充沛。若肾气虚弱,封藏功能减退,肾中精气易于流失,不能上充髓海而脑神失养,智能减退。肾为水火之宅,寓真阴而涵真阳。肾气即由肾阴肾阳组成,顾护肾气须兼顾肾中阴阳相互依存的生理特性,让肾阴肾阳处于不偏不亢的状态,才能使肾气充沛。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常可选用鹿茸、淡附片、仙灵脾、补骨脂、海马、锁阳、生熟地黄、黄精、枸杞子等温补肾阳,滋补肾阴之品,以顾护肾气。

3.1.4 配伍风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特点,在调节脏腑经络,调和气血津液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脑位列高巅之上,惟风药轻宣上浮易于到达,可助清阳之气升发,并疏通经络,利于清阳贯注于脑,以壮髓海,如《医方集解》谓“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在治疗AD时加用风药,可顺应清阳升发之性,使清阳既升则脑府得养,神机得用,以增强疗效。常选用天麻、钩藤、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苍耳子、蝉衣等,以升提清阳、疏通经络。

3.2 降浊法

3.2.1 化痰开窍 痰浊内阻,蒙蔽脑窍,神明不清,而呆成矣。陈士铎《石室秘录》云:“痰气最盛,呆气最深,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对于以痰浊为主要性质的浊阴,其痰蒙神窍者以清降痰浊为主,兼以醒神开窍法。可适当选用石菖蒲、远志、半夏、胆南星、麝香等。《神农本草经》载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远志“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石菖蒲、远志两药相合,为祛痰开窍、安神益智之妙伍。半夏、胆南星均可清降痰浊,半夏性温,痰湿者为宜;胆南星性凉,痰热者为宜。麝香功擅开窍醒神,其走窜之性甚烈,开窍通闭之功甚强,痰蒙神昏者可用之。

3.2.2 化瘀通络 瘀血内阻,血行不畅,脑窍失养,易致健忘。清·唐容川《血证论》云:“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故令善忘。”对于以瘀浊为主要性质的浊阴,其瘀阻脑络者可适当加入血分药以活血化瘀,达到调和气血、疏通脑络的目的。可适当选用当归、川芎、三七、丹参、赤芍等。当归和川芎均为活血药,当归长于补血,川芎善于活血,两药配伍补血而不滞血。三七既止血又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对于AD伴有脑血管微出血的患者尤为适宜。丹参主归心经,活血祛瘀,清心安神。赤芍主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3.2.3 清解浊毒 痰瘀日久,搏结于内,酿生浊毒,化热化火,败坏形体,毒损脑络。《广雅·释诂》云:“毒,犹恶也。”毒性尤恶,不易消散,是导致AD病情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对于以浊毒为主要性质的浊阴,其化热化火、毒窜脑络者治宜清热泻火、解毒降浊。可适当选用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牛黄等。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为黄连解毒汤的组成。黄连主归心经,清泻心火,又入中焦,清中焦之火。《神农本草经》言“黄连久服令人不忘”,认为黄连具有治疗健忘的功效。黄连解毒汤作为目前治疗AD的常用方剂之一,以黄连作为清热解毒的核心药物。黄芩主归肺经,清泻上焦之火;黄柏主归肾经,清泻下焦之火;栀子通达上下,清泻三焦之火。牛黄清热解毒,清心豁痰,开窍醒神,AD重症患者昏不识人、痰热蒙窍者可用之。

3.2.4 调畅腑气 六腑以通为用,《素问·示从容论篇》更有“夫年长则求之于腑”之说。老年人尤当注重腑气通畅,以利于及时将体内酿生的痰饮、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通过二便排出体外。腑气不通,肺气不降,大肠传导失司,加之老年人气血精津亏虚,使肠道失于濡养,易产生便秘。便秘是老年人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症状之一,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便秘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10]。亦或水液代谢紊乱,膀胱浊液内滞,而小便不利。因此,调畅腑气,以通为用。常可选用酒大黄、火麻仁、当归、桃仁、车前草、茯苓皮、益母草等。大黄涤荡积滞,老年人体质虚弱宜用酒炙,且用量宜轻。火麻仁、当归、桃仁润肠通便,补虚而不伤正。车前草、茯苓皮、益母草通利小便,除湿降浊。

3.2.5 疏肝理气 肝气郁结易使浊阴在体内郁滞,肝郁又不能藏魂。人的神志功能异常多由肝不藏魂所致。对肝郁气滞所变生的痴呆来说,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与肝之疏泄及肝魂调节作用有关[11]。疏肝理气有助于浊阴的消散,从而改善AD症状,可酌情选用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等以疏理肝气、调畅气机。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小柴胡汤可调畅气机,使清升浊降有序,利于痴呆的防治。唐容川谓小柴胡汤为“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其功能达表以鼓舞太阳,而卫外得固;和里以补益脾胃,而精血自生;升清以输布清阳,而濡养脑窍;降浊以阻断痰浊,而清宁脑府。

4 小结

通过升清降浊法治疗AD,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升清降浊。依据脏气虚衰的不同程度,对升运中气、培补宗气、顾护肾气有所偏重,并酌情配伍风药;依据浊阴的不同性质,适当选用化痰开窍、化瘀通络、清解浊毒、调畅腑气、疏肝理气等法。升清与降浊法配合使用,升清不忘降浊,降浊不离升清。如陈士铎创制的洗心汤、还神至圣汤、指迷汤等多个治呆专方,治疗多从温补脾气、和顺胃气、祛痰益智入手,目的在于恢复机体正常的升清降浊功能。古方治疗健忘的开心散、不忘散组方配伍亦寓有升清降浊之意,药物组成包括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等,方中人参、茯苓扶正升清,石菖蒲、远志化痰降浊。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使清阳升、浊阴降,从而改善或延缓AD病情。因此,结合AD患者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从升清降浊角度论治AD,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AD的特色与优势。

猜你喜欢

清阳肾气肺气
从“清阳”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