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后遗症中医分型及治疗进展

2021-01-05张治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2期
关键词:药方组方舌质

张治福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人民医院,贵州 赤水)

0 引言

中风又名脑卒中,高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年来在生活压力增加和饮食习惯调整等多因素作用下,中风的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其病理表现为脑部缺氧或缺血,疾病进展较快,需要立即予以系统化诊治处理[1]。中风治疗后可能伴有多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等,患者多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和呆证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基于此,中风后遗症的科学疗法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临床实践发现,中医学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根据不同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丰富的古方、经验方,随着中医学结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学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案例逐年增多,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基于以上观点,本研究将全面综述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分型及常见治疗方法。

1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分型

中风后遗症具有复杂的病因与病机,病理改变累及多个脏腑,辨证分型方法多样。连俊健[1]将中风后遗症分为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3 种中医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型的症状为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耳鸣晕眩、偏身麻木、心热失眠等,且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风痰阻络型的症状为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痰多黏稠、目眩头晕、舌质暗淡、苔白且薄,脉弦滑[2]。气虚血瘀型的症状为虚弱且全身无力,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舌质暗淡,脉细涩。临床常用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症状为腰膝无力,耳鸣头晕和牙齿松动,舌质发红,苔薄,脉弦细)、痰热腑实型(症状为半身不遂、肢体活动障碍,言语謇涩,便干,咳痰,舌质黯淡,苔黄且腻,脉弦滑)、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症状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失眠眩晕,舌质红绛,少苔,脉细弦数)[3]。

2 具体的治疗方法

2.1 分型辨证论治

肝阳上亢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是潜阳通络与平肝,药方多为天麻钩藤饮,组方为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赵璐[4]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采取天麻钩藤饮治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结果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3.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是化痰通络与祛风养血,药方为大秦艽汤,组方为秦艽、独活、当归、白芍、川芎、石膏、羌活、甘草、黄岑、防风、白芷、白术、生地、细辛、茯苓和熟地。敖金江等[5]研究显示,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的中医疗效为93.85%,对照组为76.92%(P<0.05)。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是祛瘀活血、益气通络,药方为补阳还五汤,组方为黄芪、桃仁、川芎、灵仙、红花、赤芍、地龙、当归、木瓜。肝肾阴虚型的治疗原则是养血和络、滋补肝肾,药方为地黄饮子汤,组方为熟地、山萸肉、巴戟、茯苓、肉桂、石斛、石菖蒲、麦冬、五味子、附子、肉苁蓉、远志。痰热腑实型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通腑祛风,药方为自拟二陈承气汤,组方为法夏、大黄、桃仁、陈皮、竹沥、川芎、芒硝、丹参、茯苓。阴虚风动型的治疗原则是育阴熄风、润燥生津,药方为自拟育生津祛风汤,组方为女贞子、生地、白芍、麦冬、菊花、钩藤、玄参、远志、龟版、酸枣仁。

2.2 古方加减治疗

我国古典医学典籍中对于中风后遗症的证候有所阐述,认为其治疗原则是补益扶正祛邪,药方可采取八珍汤加味治疗,辅用散瘀通络、补益肝肾和祛风药物。中风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病因是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伴有阴阳失调等表现,需要进行平衡阴阳和补气治疗。王纯[6]为中风后抑郁患者采取越鞠丸联合顺风匀气汤治疗,结果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根据中医辨证思想,也可采取六磨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患者中风后便秘症状,具有理气调中、顺气导滞等作用。

2.3 经验方辨证论治

脑醒通脉汤是中风后遗症的常用经验方,其作用是活血通络、溶解血栓和调节脏腑功能,可以加快脑神经再生速度,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得以恢复。该方对于中风后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均有改善作用。补气通经化瘀汤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佳,组方为黄芪、蜈蚣、白芍、桂枝、全蝎、水蛭、当归、葛根、川芎、土鳖、甘草。气虚血瘀型患者重用黄芪,以起到益气活血、运行气血效用;湿痰瘀阻型加用白附子、红景天、胆南星与石菖蒲,以起到化痰通络和祛痰效用;上肢不遂加用姜黄和桑枝;下肢偏瘫加用木瓜、牛膝与独活。同时可使用温胆汤,其作用是降胃化痰、肃肺抑木、升清降浊,可以恢复胆腑功能,进而调节阴阳和脏腑功能。

2.4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病情,西药可治标,中药可治本,二者联用具有取长补短的治疗优势。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在西医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同时,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将治疗总有效率提升约20%。也可使用西药脑复康、阿司匹林、脑活素,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缩短后遗症康复速度。几年来,临床多使用长春西汀联合大黄附子当归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其言语功能和感觉功能。

2.5 特色针灸疗法

中风后遗症常用针灸疗法,且中风后偏瘫使用针灸治疗的案例较多,能够改善患者肌力,恢复肢体功能。针灸的治疗作用为温经通络、止痛祛风、化瘀活血和平衡阴阳,且能刺激皮肤感受器,恢复细胞组织与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神经肌肉,加快脑神经细胞再生。临床多通过接气通经法与醒脑开窍法进行针灸治疗,选择风池穴和水沟穴发挥醒脑开窍作用;选择环跳穴、合谷穴、风市穴、曲池穴发挥疏通经络作用。吴婵娇等[7]使用雷火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吞咽障碍者燃烧红花、穿山甲、山药、麝香、乳香与艾绒,作用是开窍利咽;肢体肿胀和疼痛患者取大椎穴、曲池穴、肩井穴、肩腧穴和五指冲;病程较长者取足三里和神阙穴,能够调节阴阳,增强抵抗力。结果中使用雷火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使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P<0.05)。

2.6 康复疗法

康复疗法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和变换体位等方式提高肌张力,缓解痉挛表现,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包括饮食护理和中药熏蒸等方法,可活血通络和化瘀止痛[8-10]。

中风后遗症的致病因素较多,使用中医学治疗的优势明显。但现阶段,中医学治疗该病仍有部分不足,需要建立完善且规范的诊治标准,明确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合理化制定治疗方案,以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特点[11,12]。

猜你喜欢

药方组方舌质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张老师的“药方”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