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轻度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2021-01-05贾星海周忠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腓骨骨性关节炎

贾星海,周忠锋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疾病,多伴随内翻畸形,此病症多发群体为中老年,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变,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关节囊挛缩、肌肉萎缩等状,如未采取及时治疗,随着病情严重将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废[1]。膝关节置换术常用来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其费用较高、创伤大、并发症多,并不适用于早期治疗,膝关节镜清理可有效清除炎性滑膜、骨赘等,修复破裂的半月板,但未达到根治的目的,随着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的提出,腓骨截骨治疗逐渐应用到临床[2]。本文重点分析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轻度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奇偶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58-75岁,平均(65.4±2.5)岁,左膝18例,右膝17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59-76岁,平均(65.5±2.5)岁,左膝16例,右膝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伴随轻度内翻畸形;②药物治疗无效;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加入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类风湿等特殊关节炎;②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合并骨肿瘤。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6 h禁饮禁食,实施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将气囊止血带捆扎于患肢大腿中上段,抬高患肢,采取膝关节前内、前外侧入路,关节镜下探查,清除关节腔内脱落的软骨碎屑,修正磨损的半月板组织,取出游离体,结束后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研究组行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镜清理术后于腓骨后外侧入路作切口,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进入,钝性分离,截取腓骨骨段,使用骨蜡封堵断端,放置引流管,无菌敷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①疼痛缓解,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法(VAS)评定,分数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明显[3]。②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③随访6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佳。

1.4 数据统计分析。统计软件SPSS 25.0,VAS评分、下肢力线角度、HSS评分、及IL-6、TNF-α水平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疼痛缓解对比。术后,两组VAS评分下降,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疼痛缓解对比()

表1 疼痛缓解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研究组 35 6.11±0.34 1.01±0.26 70.49 <0.05对照组 35 6.18±0.31 1.88±0.45 46.55 <0.05 t - 0.90 9.90 - -P - >0.05 <0.05 - -

2.2 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对比。术后,研究组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示。

表2 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对比()

表2 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角A 角B 角C 角E 角F研究组 35 172.56±0.74 4.89±0.35 4.94±0.28 90.21±0.20 175.00±0.49对照组 35 172.93±0.71 4.62±0.45 4.57±0.42 90.10±0.21 174.32±0.43 t-2.13 2.80 4.34 2.24 6.17 P-<0.05 <0.05 <0.05 <0.05 <0.05

2.3 膝关节功能对比。术后,两组HSS评分上升,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膝关节功能对比()

表3 膝关节功能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研究组 35 43.27±7.63 78.80±7.43 19.74 <0.05对照组 35 43.32±7.67 65.55±7.08 12.60 <0.05 t - 0.03 7.64 - -P - >0.05 <0.05 - -

3 讨论

临床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主要机制为骨内高压状态及机械性因素导致胶原构架分解,多倾向于实施手术治疗,以此降低骨内压,恢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原始的方法,但手术操作无法改变膝关节结构。大多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下肢力线内移,腓骨截骨可于关节外改变下肢生物力线,改善关节面负荷问题,但无法对关节内病变进行处理,导致单独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4]。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各自疗效,膝关节镜清理可有效清除致病的机械因素,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经腓骨截骨治疗后,于肌肉收缩力下腓骨近端向远端移动,拉进胫骨平台与股骨外侧髁的距离,有效调整关节面负重,由内侧间隙变窄损伤造成的疼痛随之减轻[5]。数据显示,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下肢力线角度改善情况更优(P<0.05)。随着人年龄增大,骨质疏松,体重负荷下降,关节周围发生沉降,胫骨近段骨质疏松,内侧无骨性阻挡,外侧有腓骨支撑,导致负重点内侧偏移,当患者行走时会进一步加重内侧负荷[6]。腓骨截骨可有效改变膝关节力线,减轻膝关节内侧负重力,有效改善症状,提高远期疗效[7]。术后,两组HSS评分上升,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轻度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下肢力线改善。

猜你喜欢

腓骨骨性关节炎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崴脚千万莫忽视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