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采的哲学实践

2018-01-07邓吕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重估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尼采的哲学思想与未来主义精神的关系。未来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实践者,使得浩浩荡荡的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成为美术史上灿烂的一页。

关键词:未来主义运动;重估;力线

1 未来主义的发起背景

20世纪初,正当整个欧洲文艺界都沉浸在19世纪末的颓废遗风之时,肇始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Futurism)毅然决然挥别罗马民族的旧日荣耀,迈向一个充满能量与速度的崭新未来。1909年,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于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发表《未来主义宣言》(The Founding and Manifesto of Futurism),揭开了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的序幕。“未来主义”的概念最先在文学上提出,随后迅速席卷至绘画、摄影、雕塑、服装、建筑、音乐等纯艺术和实用艺术领域,甚至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也纷纷加入未来主义的潮流。

未来主义运动告别了19世纪末的颓废风潮,大胆宣示了他们眼中的未来——前所未见的美丽新世界,一个工业科技高度发展,充满速度、动态、能量的世界。未來主义发起者和响应者们带着反叛精神,不循规蹈矩,摒弃传统经验,开创全新的未来主义之路。

今日重新检视将近一世纪前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出现和成就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主义艺术运动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诸多流派当中的一支,它的萌芽和发展离不开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原因,也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本文旨在探讨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与未来主义运动的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尼采的某些思想直接或者间接对未来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成为了未来主义运动的精神内核,使得未来主义在浩瀚的艺术潮流中留下了惊人一瞥。

2 尼采哲学思想与未来主义运动

意大利未来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尼采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中标新立异,跟传统西方哲学的严肃静默相比,尼采哲学思想狂热、激烈甚至有些另类。“上帝已死,重估一切价值”“强力意志”“超人哲学”等哲学理念,成了未来主义着们扛在肩膀上的旗帜。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尼采式的“勇气、大胆、反叛”成了未来主义者精神特质,在后来的一系列集团活动中这种尼采式的特质甚至显得有些疯狂。

2.1 未来主义美学思想与尼采的“重估”学说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随着尼采的预言——“上帝已死”拉开序幕,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古典传统哲学的终结者[1]。尼采用两则寓言来证明上帝已死,在《快乐的科学》中借疯子之言追问“上帝到哪去了”,用“我们(即人)杀了他(上帝)”来证明上帝已死的事实。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发问:“你们没有闻到上帝的腐臭吗?”再一次宣告上帝已死。上帝已死的定论打破了西方哲学世界一直以来的沉寂,它向世人宣告传统信仰、传统价值的轰然倒塌,人们只需要张开双臂迎接一个自由、充满希望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世界,旧有的秩序和道德标准被抛弃,如尼采所言“在从未有过的黑暗中看到光亮”,如此一来,随着上帝之死而产生的价值真空反而成了一个大好时机来重新建立新的价值体系[1]。

可以说未来主义运动的精神理念是尼采“一切价值重估”学说的一次实践,在运动中未来主义者们有着尼采式的疯狂,他们主张打倒怀旧主义,摧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坚决反对布尔乔亚的学院派审美观,并极力挣脱传统的“和谐与品味”审美趣味的控制。他们高调宣称:“未来的艺术应该在重新评估一切珍品之后,把图书馆的书架点一把火!……让那些名画随风飘走!”[2]这些宣言中的观点跟尼采所呼唤的“重估一切价值”哲学理念不谋而合。未来主义者们成了尼采哲学理念真正的践行者,他们在未来主义运动中作为全能领导者和创造者,成了新秩序的中流砥柱。

《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中,未来主义画家摒弃以往画家作画时置身事外的态度,不再只是记录眼前发生的事物,而主张画家必须亲身进入所描绘的事件之中,去观察、感知。在技巧上,强调点描法的重要性;在题材上,反对画家们继续以传统主题创作。例如,坚决反对清一色以裸女、静物等陈旧题材作画,这一点并非基于道德上的考量或是心态上的保守,而是摒弃因循,主张表达现代生活中的动态、能量与冲突。未来主义画家不再呢喃低语,而是以一种震耳欲聋的尼采式号角声,高唱出现代生活中的心灵感受。

2.2 未来主义的“力”与尼采的“力”

尼采认为“上帝已死”后,将出现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即“超人”。超人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常人”,超人要不断向常规挑战、向自己挑战。超人体内应该涌动着一股“力的欲望”[3],要用这股力量勇敢挑战旧有道德体系和旧有价值体系,并通过不断超越自身变得强大。未来主义者们正是这样一群拥有“力的欲望”的“超人”,用这无数股坚定的力量催促他们向传统发起挑战,如立于世界之巅的超人。在尼采看来,意志的力度和自由度不仅表现在自我的支配和自我责任,而且表现在阻力与抗争上面,未来主义者们正是想要获得自由的那样一批人,是尼采所说的喊出“我要”的战士[4]。

在未来主义者们所发表的诸多宣言中,尼采式“力的欲望”随处可见,诸如“暴力”“热力”“奋力”“活力”“动力”这样的词汇频频出现,而在未来主义绘画作品中有一重要特质即“力线”(Force Line)。在未来主义画家的眼中,力线是隐藏在所有物体中共同的潜力,也是所有移动中物体的特质。以薄邱尼三联画《心灵的状态:离开的人》《心灵的状态:告别》《心灵的状态:留下来的人》为例,作品充满强烈的情感张力,置于中央的是代表“告别”的火车站,左右两旁分别是离开的人与留下来的人,薄邱尼以快速、重叠的斜线表现出离开者的焦虑不安。

卢梭罗的画作《反叛》是另一个成功运用力线的例子。画面中最显著的元素是一整列几乎平行的箭头,箭头尖端是一群人两手高举作攻击状,背景是形状似工厂厂房的建筑。因此,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解读画的意义:一群暴动者群起抗争攻击工厂。经由箭头状的力线,加强群众往前推进的动态,箭头尖端则凝聚了视觉焦点与情感张力,同时也代表整个事件的冲突点,在观者心灵上的冲击达到最高潮。再则,受书写习惯影响,在观赏绘画作品时,人眼睛的视觉规律也习惯由左至右横向运作,而未来主义画作中的力线方向大都是由右至左,因此在观赏的过程中,眼光与箭头相遇,在观者心理上产生一股巨大的冲击力[1]。此外,就画面来看,此作品当中凝结了两股力量的正面冲突:左方厂房代表不动如山的旧势力,右方人群则代表革命的力量,意欲打破传统,迎接未来。

未来主义绘画作品当中传递的力量感和速度感跟尼采哲学思想当中的“力”的精神颇为相似。未来主义艺术家们利用“力的欲望”去创作;其次,通过力线将画面的力量和速度传达给观者。

3 结语

可以说,尼采的哲学思想不管是与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美学思想,还是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作品的整体精神气质方面都有一定关联。在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以及“强力意志”等颇具直觉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运动从思想内核上明显有了深刻性,从艺术外壳形式上有了创造性。正如N·C·库列科娃指出,直觉主义帮助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家把艺术家的兴趣从理性转向直觉,从客观世界转向似乎不以其为转移的人的内心精神生活的“深处”[1]。

参考文献

[1]邓吕洁.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张秉真,黄晋凯.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1994.

[3]邵大箴.未来主义评述[J].世界美术,1986(1).

[4](美)Herschel Chipp.欧美现代艺术理论2接踵而至的理想[M].余珊珊,译.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重估
我国实行固定资产重估模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依据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
大国崛起语境下国产电影中的中国梦表达
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重新估算
中概股的回眸与重估
尼采价值重估思想的当代反思
新视角下中国外贸数据的重估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