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闪耀创新智慧的光芒

2021-01-04黄活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1期
关键词:圆锥梯形大胆

黄活明

摘要:学习数学的方法是让学生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创造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动手操作以及动口交流等行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善于学习,由“学会”到“会学”,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尊重个性“异端”,鼓励创新。

在我教学这样的一道题: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时,我指名两位同学上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当同学们都做完,我评讲黑板上板演的:

(1)240÷3=80(本) (2)240÷3=80(本)

2640-240=2400(本) 2640÷80=33(小时)

2400÷80=30(小时) 33-3=30(小时)

答:……。 答:……。

师:“同学们都同意这两种解法吗?”

生:“同意。”

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两种解法都是我意料中的。同学们都能解答对,这就证明同学们对解答应用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练习时,一位成绩一般的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我是这样做的:

2640÷240=11

3×11=33(小时)

33-3=30(小时)   。”

我还没来得及考虑,下面的同学就起哄了:“不对,这样做错了。” “虽然答案是正确,但是这样做根本就找不到数量关系,2640÷240这一步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这种解法不在我的考虑之中,我正想说:“不能这样解答。”突然,站起来的学生理直气壮地道:“2640÷240=11这一步我是先求出这个装订小组要装订的总数是3小时装订的总数的11倍,然后求出这个装订小组要装订完2640本书一共要用33小时,再用一共要用的33小时减去已经装订用去已装订的3小时, 我求到的也是剩下的书还需要用的小时数。”我一怔,我没考虑上的解法竟然让这小子想到了,我微笑着问:“同学们,他的解法说得有道理吗?你们小组讨论说说”(学生讨论完后)同学们大声地说:“老师这样解是有道理的,是对的。”这时我也由衷地赞扬了提出这种解法的那位同学,他的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考虑不周也会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在课堂上不及时关注,而是武断地下结论,就会产生的始料未及的失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我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当时果断地误判说:“不能这样解答。”那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还会有什么充分发展的空间呢?怎么称得上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应该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起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

二、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自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的才能,给予热情的鼓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放手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割、补、拼、摆等操作活动,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原梯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勇于提出新穎设想,独特创新

大胆设想是创新精神的体现,科学家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这一问题突发奇想:为什么苹果成熟了不是飞上天上而是落到地下呢?从而通过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提出新设想,让他们把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加以概括,创造出新事物来。如在探究“容积”与“体积”的区别时,我估计到学生会在概念上混淆不清,所以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有的学生提出:它们的单位相同,计算方法一样,那还不一样吗?有的学生却认为不一样,但又不能明确地说出原因,课堂气氛因此而沸腾起来,同学们都争先发表意见,这时我因势利导,拿出一个厚底的玻璃杯,引导他们思考:“我手上的杯子,它的容积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步一步引导,使到问题得到解决。又如在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一般都用传统的方法演示:把空圆锥玻璃容器盛满水(或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圆锥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我在教学时设法引导学生提出设想,操作验证。结果有学生提出把空圆柱体盛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中;也有学生提出把圆柱体三等份,在三分之一的位置上标记红线,用等底等高的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里,刚好在三分之一的红线上……因此而得出结论,这些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有创见性的表现,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大胆新颖的想法,往往都会令我们欣喜若狂。这时,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就要正确机智地给予明确答复,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回答问题,在质疑与解疑中大胆探索掌握新知,培养了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敢于尝试,大胆质疑,给学生一个广阔、自主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程月珍.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7(06):168.

[2]黄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3(26):90.

猜你喜欢

圆锥梯形大胆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自卑的梯形弟弟
学包圆锥粽
大胆猫沙漠探险记
大胆与胆大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青春要多样乖乖女大胆变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