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实践

2021-01-04刘巍刘昀

科教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刘巍 刘昀

摘要古代汉语课程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通识课。古代汉语课程针对思政专业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增强工具性、扩展知识面、加强教师政治素养、调整评价体系等。古代汉语课程在政治思想教育专业的实践经验同样能促进古代汉语以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15

ThePracticeofAncientChineseCourse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LIU Wei[1], LIU Yun[2]

([1]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2]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general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of ancient Chinese,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language use and expression, and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as also been adjust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instrumentalit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teachers’ political literacy, adjus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etc.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 in the major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n als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nd related majors.

Keywordsancient Chines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jor;curriculum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受到持续关注,其中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总体设计的讨论比较多,如康秀云、郗厚军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叶方兴的《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策略的专业化建构——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为中心》等,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尚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古代汉语是一门以汉语文言文系统为主要讲授对象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知识,使其更好地进行古文阅读。这一课程一般开设于中文系、历史系等文史专业,近两个学期,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尝试开设了本科古代汉语选修课程。我们认为,在进行一定的针对性调整后,古代汉语不仅可以成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紧密衔接的通识课程,也能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授课经验加强自身及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設。

1课程特点与优势

1.1培养古籍阅读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这一点与传统文史哲专业近似,学生若有较强的古籍阅读能力,对其学习与研究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之一就是“视野要广”,要达到广阔的视野,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特别是古代中国法律道德的演变历程、传统文化及其发展脉络等。另外,高校思政课的科目之一——《中国近现代史》也有相当部分原始材料是由文言写就的。因此,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尤其需要重视传统典籍的学习。不过,相当一部分典籍今天尚无现代文翻译,已有的译文也可能会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只有用一手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研究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古文阅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重要能力之一。

古代汉语这门课程通过大量语言文字材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古文知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其特点即“授之以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有能力阅读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思想史、中国古代史等古代典籍。

1.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自信”的关系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有信心,前提是了解祖国的文化,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古代汉语课程不仅是学生阅读古籍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桥梁”,本课程教授的相当一部分语言文字知识,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重的中国风味、中国特色。首先,古代汉语课程中的重头戏——文字学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汉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化相伴相生;汉字中也有不少的文化烙印,如甲骨文中直接或者包含用人体本身示意的字形就占总字形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古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而汉字在构形上也崇尚均衡、匀称,例如,由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字:众、品、森、淼、毳等,总是呈“品”字形。不少汉字中仍然保留着祖先生活的足迹。如从禾部字可以追溯古代的农业文化,从女部字可以管窥古人的家庭生活,从竹部字可以推测古代时的乐器,从糸部字可以探寻到当时的纺织文化。另外,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验总结——辞书不仅种类丰富、数量浩如烟海,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不管是《说文解字》,还是《尔雅》《广韵》,都是一座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因此,古代汉语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3提高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政课也不例外,现今思政课话语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对于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古代汉语课讲授的虽然是文言,但文言与白话系统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历史尚短,而文言系统在两千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是提高我们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古人认为掌握《诗经》中的诗句对表达思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

1.4提供方法论资源,促进跨学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对的是“人”的问题,想要回答这个极端困难的问题,也必须走相关学科结合的研究道路。古代汉语属于语言学范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语言学及其方法论并不陌生,不少论著以思政课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框架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引入古代汉语课程,有利于相关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有一套严密的方法论体系,集中体现于乾嘉学派实事求是、严密的推理论证的传统。“古代汉语”的另一个方法论来源——现代语言学同样具有丰富多样的方法论资源,其中既包括语言学本身的结构主义等视角,也包括与心理学结合的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关的计算语言学,而话语分析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语言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空间还相当广阔,而古代汉语课程的引入,有利于更多的思政专业学生了解语言学方法论,为今后的更广泛地跨学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虽然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但它可以且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通识课,可以成为核心课程的有利补充,二者同向同行,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如图1所示。

2古代汉语课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调整

2.1更新总体设计

首先是加强工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时量相对有限,仅有1个学期、每周3课时,这与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的2个学期、每周3-4课时的课时量相差甚远,把经典的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前两册从头到尾讲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增加古代汉语阅读技巧的教学,探索一条“速成”高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增强灵活性。对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知识,教师根据其对古籍阅读的影响大小,择其要点,不做过多扩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加灵活。

第三是扩大讲授内容。古代汉语书面语形式分为两个系统,其一为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言;其二为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在汉语言文学等文史专业,《古代汉语》为了保持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往往将自己的文选限制在先秦的经典文言文系统,也就是王力本《古代汉语》的第一、二册,古白话靠学生自己通過大量阅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显然没有这样的基础与条件。古白话中同样有很多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对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说,阅读古白话,特别是早期古白话,同样有相当大的困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要扩展自己的教学范围,不仅介绍文言文系统,对一些优秀的古白话代表作,同样要介绍给学生。

2.2选文标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在一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针对该专业特点加以改变。三个关键词是我们改变的重点。

首先是“思”,即语言材料的思想性,虽然王力本《古代汉语》文选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但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这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例如该教材在诸子百家方面的篇幅就相对不多,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具有总结性质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各个流派的比重也不均衡,这主要出于语言材料的难度考虑的,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这个新思想、新观念爆发的辉煌时代,不少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概念的萌芽就孕育于此,而各家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这是思政专业学生阅读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补充了诸子百家的文本,调整了一些思想代表性不强的文选,尽量覆盖先秦百家的主要流派,并将文选进一步精简。

第二个关键词是“政”,即结合政治进行文本讲授,虽然这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但相关的政治背景介绍,不仅能使文选中的故事更加生动,也能引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例如《左传》是文言文入门的重点著作,不管是王力本或者其他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数量相对较多,但如果没有相关的政治背景,这些文选就像孤立的一个个小故事,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如果教师用精炼的三言两语概括这些故事的背景,补充一些相关内容,就可能让学生不仅对这些故事产生兴趣,而且关心这些故事的前承后继,这也给了教师补充材料的绝好机会。

第三个关键词是“教”。教育讲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战国策》《孟子》文选相对不多,但由于其中有丰富的论辩资源,如何以理服人,增强语言的气势,教师在这部分就应该仔细讲解。

2.3加强教师政治素养

古代汉语教师多出身于中文系相关专业,如语言学以及古代文学等,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语文史哲素养,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质、专业知识则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这需要教师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的时事政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们的共鸣。

2.4调整评价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的古代汉语教育同样需要一个客观、系统、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但这个教学评价体系又应与其他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有显著的差别,我们不能将目光局限在学生掌握了多少语言、文字、文化方面的知识,而应该考察学生们是否正确解读古文材料,以及能否解读其中的文化意蕴以及价值观并进行判断,能否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要充分发挥其历史人文优势,不断调整课程定位,以适应专业发展要求,与传统的思政类课程同向同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与传统文化修养。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古代汉语》课程发展研究”(18JD710079)

参考文献

[1]康秀云,郗厚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育,2015(09):66-70.

[2]叶方兴.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策略的专业化建构——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为中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39-42+15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5]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150.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北冥有鱼》注释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