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2021-01-04崔银璐邹本宏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气阴糖尿病足活血

崔银璐 王 新 邹本宏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等因素有关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5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性疾病。长期糖尿病易引起患者眼、肾和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多饮、多尿以及消瘦等[1]。在中医学中,对糖尿病有着较为详细的论述,该病归于“消渴”范畴,主要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肥甘厚味,导致体内阴精不足或者火热亢盛,久则伤及气阴,导致气阴两虚。该病得不到控制进一步发展,可能发展为血脉闭阻,从而形成“坏疽”,为西医的糖尿病足,主要的病机为气虚血竭,毒邪损脉,因此治疗上要采取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主。笔者采取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进行治疗,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的80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1.1±3.2)岁;患者体质量指数23.4~28.3kg·m-2;患者病程1.2~15.4年,平均病程(6.5±0.8)年;患者空腹血糖(9.12±1.24) mmol·L-1,餐后血糖(14.23±2.51)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8.90±1.19)%;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轻度闭塞15例,中度闭塞19例,重度闭塞6例。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2±3.3)岁;患者体质量指数23.7~28.4kg·m-2;患者病程1.7~2.9年,平均病程(2.1±0.3)年;患者空腹血糖(9.35±1.31) mmol·L-1,餐后血糖(13.93±2.72)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8.97±1.12)%;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轻度闭塞17例,中度闭塞20例,重度闭塞3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1.3 诊断标准血糖负荷后2 h空腹血糖≥6.5 mmol·L-1或饭后血糖≥10.9 mmol·L-1,患者有或无糖尿病症状。糖尿病足的诊断要求:糖尿病肢端血管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感染且合并以下项目:臂血压指数低于0.85;影像学检查下肢血管闭塞;电生理检查异常电位变化;关节病、骨质疏松、足畸形等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相关内容。中医辨证标准为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四肢麻木、疼痛和口干,并伴有以下任一症状:干热和气短、心悸、便秘、舌色深、脉迟。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所有患者在不引起疲劳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并调整饮食,控制以每天200~350 g含糖量少的食物,口服或注射胰岛素降糖达标。清创后用湿敷保护足部创面并注甲钴胺500 μg,口服西洛他唑100 mg,日2次。试验组采取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进行治疗,选取的穴位为: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如果坏疽在足背及2、3趾者使用丰隆;在足跟部使用地机;如果有水肿者加阴陵泉,足底麻木严重者加太溪,如果有溃疡者可以在局部围刺。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自拟通痹汤组成:黄芪20 g,白术20 g,丹参20 g,当归20 g,玄参20 g,牡丹皮10 g,川芎10 g,地龙10 g,川牛膝 15 g,蒲公英30 g,红花6 g,生地黄20 g,虎杖20 g。水煎,日2次口服。

1.4.2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糖尿病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中的标准[3],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疗效的判断参照外周血管疾病疗效标准,包括血糖稳定,患者伤口完全愈合,中医证候消失以及足背动脉脉搏正常,各项化验指标检查改善。显效为患者创面愈合,中医证候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改善,实验室检查及下肢超声检查改善;有效为患者创面愈合,中医证候减少,足背动脉搏动改善,实验室检查超声改善;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世界第2位的常见代谢性疾病。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2.2亿,预计2030年将超过3.5亿。中国的患者数量已经达到4300万,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2位,而且每年继续增加150万[4]。糖尿病的长期发展容易引起眼、肾、心以及神经等重要器官的慢性损伤。糖尿病并发症尤其以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血管疾病为主,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患者缺血感染等疾病的结果。糖尿病足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黏附力增强、中小血管闭塞等,导致肢端肥大症患者缺氧,并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下肢坏死。糖尿病主要为阴虚内热,日久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导致气阴两虚,脉络闭阻。糖尿病足属于“坏疽”和“肌肉坏疽”的范畴,治疗上主要采取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主[5]。笔者采取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进行治疗,针刺关元穴,关元为任脉常用穴位与足三阴经交会,为三焦气之所出,可以培补先天,为固本之穴;足三里为常用的保健穴,是胃经合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上的常用穴,为八会穴,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尤其是下肢经脉不通的病症,非常实用,并且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起到滋阴的作用,以上穴位联用,调节一身经脉的气血,可以起到行气活血、调节经脉的作用,并且可以调节血糖,改善疾病症状。笔者联合自拟通痹汤进行治疗,黄芪健脾补中、托疮生肌,白术健脾益气,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以上3味药同用,起到补气活血的作用。当归补血调经,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利尿,川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红花活血化瘀,生地黄清热凉血,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以上药物合用通痹、补气、滋阴。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采取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情况,故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应采取针刺联合自拟通痹汤治疗。

猜你喜欢

气阴糖尿病足活血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