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辅以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21-01-04郑潇潇程喜荣
郑潇潇 程喜荣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诱发因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纳为“蛇串疮”范畴,患者发病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周围神经可见簇集性小水疱,一些患者的主诉为明显神经痛,受患者个体病情差异性的影响,疼痛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一般好发于成年群体,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越高,且神经痛程度也会持续上涨;此外,该病情还存在季节性特征,相比而言春秋发病风险性更高。观察患者的病灶,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颈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传统疗法为西药中的营养神经疗法、抗病毒疗法、止痛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患者预后质量较差,遗留后遗症的风险性较高,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医疗法在该病情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次为进一步验证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单纯的中药外敷法、中药外敷联合雷火灸疗法展开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其中病床号为奇数的3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包含19例男性患者与16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7~65岁,平均(46.23±6.78)岁;病程为1~8 d,平均(4.50±2.12) d。病床号为偶数的35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包含21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5~64岁,平均(44.58±6.67)岁;病程为2~9 d,平均(4.62±2.35)d。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满足开展条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带状疱疹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诊断标准与证候分类者;③本人及(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授权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传染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院内开展中药外敷疗法:①三黄膏,组方为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②止痛膏,组方为大黄、浙贝母、白芷、木香等;③青黛膏,青黛、赤石脂等;3种药方取等同剂量充分混合后对患者的水疱处进行涂抹,厚度控制在0.5cm左右,以保鲜膜密封,促进药物吸收的同时避免药物沾染衣物,单次敷药时间为3 h,1次/d;完成敷药之后,可以清油浸润棉签,将残留药物擦除,禁止水洗[3]。研究组院内开展中药外敷联合雷火灸疗法,其中中药外敷疗法与对照组等同,而雷火灸疗法具体如下:患者维持适宜体位,取雷火灸药条置于专用艾盒孔内,点燃,然后取患者的足三里、阿是穴、血海、阳陵泉以及夹脊穴等,将艾盒置于上述穴位之上,然后以干净的大治疗巾将患者的穴位、艾盒同时包裹住,并妥善固定,单次灸的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1次/d;注意期间问询患者的热耐受情况,避免出现皮肤灼伤的情况,灸后需要对相应部位的皮肤进行观察,避免受损,若存在受损情况,7 d内禁止水洗[4]。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4 d。期间同时需要做好饮食起居护理工作,禁止患者摄入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并保证衣物柔软、干净,避免穿戴紧身衣物,做好保暖措施,以此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此外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以改善自身体质。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参考,经治疗患者的皮疹基本消退,不可见明显的临床体征,且不存在疼痛后遗症,为治愈;经治疗皮疹消退幅度超过30%,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为有效;经治疗皮疹消退幅度低于30%,疼痛症状未见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②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参考VAS评分法,所得分值与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反比关联。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9%,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7.14%,组间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基本等同,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多为患者机体抵抗力不足,给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入侵创造了机会,该病毒以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为通道进入血液之中,最终引发病毒血证,导致患者出现水痘症状,或是继发性感染表现,进而累及患者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发神经节炎症,神经节坏死后便会出现神经痛表现[6]。一般情况下,这种疼痛的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在中医理论中,带状疱疹属于“蛇串疮”“腰缠火丹”“火带疮”“蜘蛛疮”等范畴,认为影响患者病情的主要病机有3个方面:①湿热毒邪重浊且十分黏腻,无法有效根除,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为其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进而导致患者的经络气血瘀阻,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在肌肤表层凝滞;②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早期,因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最终气血无法正常运行,给气机造成了影响,因气机不通引发疼痛症状;③因患者年龄较大导致机体功能薄弱,体内亏虚,缺乏足够的正气,无法为气血正常运行提供应有的条件,气血无法有效濡养经络,最终引发疼痛[7]。此外,也有患者会因为长期处于病症状态,内阴受损,气血不足导致肌肤失养而产生疼痛感。
目前临床所采取的常规中医疗法为三黄膏、止痛膏、青黛膏外敷,其中三黄膏以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为主要成分,黄柏、黄连与黄芩在泻火解毒、清热消肿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而且现代药理中,三者以小檗碱为主要有效成分,有利于改善患者体内白细胞功能,提高病原体的吞噬效果,此外对细菌凝固酶合成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对病原体的吞噬,可以发挥广谱抗炎作用[8];而止痛膏中所含有的木香、浙贝母、大黄以及白芷等可以发挥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青黛膏中的赤石脂、青黛等可以发挥较好的清热解毒、凉血消痈的作用,对于疮痈热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9];所以临床联合应用三黄膏、止痛膏、青黛膏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外敷治疗,可以在凉血止痛、清热解毒方面取得成效,但患者预后质量较差,遗留后遗症的风险性较高,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本次为探讨更为有效的中医疗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外敷联合雷火灸疗法对比单纯的中药外敷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9%,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7.14%,组间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基本等同,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中药方剂外敷疗法。原因分析,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雷火灸中蕴含多种中药成分,基于经络学说理论的指导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扶正祛邪作用,因雷火灸燃烧状态下可以产生红外线等辐射能量,作用于人体穴位,可借助热力作用向组织深部渗透,进而实现对患者机体机能的有效调节。相对比普通艾灸来说,雷火灸具有更高的温度,所发挥的能效也更为显著。联合应用中药方剂外敷疗法与雷火灸疗法,基于温热刺激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有利于外敷药物成分更好地深入到皮肤组织深处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以及扶正祛邪的功效,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病症[10]。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联合应用中药外敷疗法与雷火灸疗法,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