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治疗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2021-01-04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寒凝痹证补阳

栾 兰

消渴病在西医学上称为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中可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肥胖等症状[1]。其中消渴病痹证为消渴病的变证之一,消渴痹证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多表现为感觉异常或者对称性疼痛[2]。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的发病人数呈递增趋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3]。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将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应用于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肢体疼痛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但此方面报告少之又少,仍缺乏相关临床依据。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活血胶囊治疗)与研究组(4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龄33~75岁,中位年龄(54.53±5.57)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4.62±5.61)岁。所有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同时本研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均<80岁;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④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均属于寒凝血瘀证;⑤精神正常者;⑥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性疾病者。排除标准:①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不全面;②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③精神异常者;④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功能衰竭;⑤未签署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0.3 g活血胶囊(西安大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336)进行口服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3粒,连续服用1个月。研究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地龙 12 g,当归12 g,桃仁10 g,赤芍12 g,生黄芪30 g,川芎10 g,红花10 g等,将诸药合用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以服用28 d作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中医证候积分等。

1.4 观察指标①将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3个等级,即无效、有效与显效。无效: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手足厥寒冷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有效: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手足厥寒冷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89%;显效: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手足厥寒冷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将有效率和显效率相加得出总有效率。②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四肢发凉积分、四肢疼痛积分、肢体麻木积分、感觉减退积分与肌肉萎缩积分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四肢发凉积分、四肢疼痛积分、肢体麻木积分、感觉减退积分与肌肉萎缩积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3 讨论

消渴病在西医学上称为2型糖尿病,其中消渴病痹证为消渴病的变证之一,消渴痹证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肢体麻木、四肢冰冷、感觉异常以及疼痛等[4]。其中感觉异常主要包括蚁走、麻木、发热、虫爬与触电样感觉。而寒凝血瘀证属于消渴病痹证的一种分型,主要指消渴痹证患者因体内血液不畅、瘀积凝滞等,造成离经之血停留在患者的体内[5]。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的发病人数呈递增趋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6]。

根据相关中医理论,消渴病痹证属于麻木、痛证与血痹范畴,消渴病痹证发生主要因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所致,患者多耗气伤阴,消渴日久,以致气阴两虚[7]。阴虚日久伤阳,脉络瘀阻,气虚无以行血,而致肢体疼痛、麻木。消渴病痹证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寒凝血瘀证与肝肾亏虚证等,本研究主要讨论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活血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与理气安神等功效,对于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尚不理想,不能达到逆转病情发展的目的。补阳还五汤加减作为个性化的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治疗方式,其主要通过给予患者地龙、当归、桃仁、赤芍、生黄芪、川芎与红花等补阳还五汤进行温服,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量增减剂量。其中生黄芪、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红花等有温通经脉、祛散经脉寒邪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通络止痛、温经散寒之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

为深入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此次研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对照组采用活血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四肢发凉积分、四肢疼痛积分、肢体麻木积分、感觉减退积分与肌肉萎缩积分更低,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肢体麻木、四肢冰冷与疼痛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消渴痹证寒凝血瘀证患者比活血胶囊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消渴痹证等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普及于临床治疗中。

猜你喜欢

寒凝痹证补阳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掌心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