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氨纤维/棉混纺纱生产实践
2021-01-04卞克玉王汇锋陈丹凤
卞克玉,王汇锋,陈丹凤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必维申优质量技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00;3.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追求功能性、舒适性、绿色环保一直是面料开发的重要方向。铜氨纤维/棉混纺面料集2种纤维各自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悬垂性、抗静电性,耐磨性好、手感柔软,产品易于降解,是绿色环保纺织品,广泛用于各类高档机织、针织服装[1-3]。但目前市场上缺少铜氨纤维/棉混纺高支纱产品,限制了铜氨纤维/棉轻薄面料的开发。本文在优化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铜氨纤维/棉(50/50)4.2 tex混纺高支纱,可为轻薄面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原料规格与性能
铜氨纤维:纤维线密度1.18 dtex,长度约为38.52 mm,断裂强度15.5 cN/tex,断裂伸长率8.62%,回潮率10.3%。
棉纤维: 采用新疆原棉,短绒少,整齐度较好,易梳理。原棉线密度3.89 dtex,长度37.8 mm,断裂强度19.5 cN/dtex,回潮率6.27%,短绒率4.8%,配棉等级为236,含杂率2.86%。
2 纺纱工艺
以现有棉纺设备及传统棉纺工艺为基础,纺纱工艺流程为:
铜氨纤维:FA002 A型自动抓棉机→FA036型开棉机→FA106型豪猪开棉机(附A045凝棉器)→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A186型梳棉机→FA320型并条机(预并)。
棉纤维:FA002 A型自动抓棉机→FA036型开棉机→FA106型豪猪开棉机(附A045凝棉器)→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A186型梳棉机→FA320型并条机(预并)→FA334型条卷机→A201D型精梳机。
铜氨纤维条+棉精梳条:FA320并条机(头并)→FA320并条机(二并)→FA320并条机(末并)→FA415型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SAVIO-XCL型络筒机。
3 工艺配置及技术措施
3.1 开清棉工序
3.1.1 技术措施
铜氨纤维抗静电性较好,为避免产生黏卷,生产中采取以下措施:
①采用同品种的粗纱隔离。将车间质量不良的铜氨纤维卷通过梳棉机、粗纱机纺成粗纱,用粗纱来隔离铜氨纤维卷,可以有效避免黏卷现象。
②棉卷罗拉逐渐加压。随着卷绕过程的进行,棉卷直径逐渐增大,加压量也需逐渐增大,使制成的棉卷内外层松紧一致,防止退卷时黏层现象。
③采用自调匀整装置。清棉成卷机部位配自调匀整装置,根据棉层的厚度自动调节喂入速度,控制牵伸,确保输出棉卷定量稳定。
④车间温湿度控制。一般车间温度控制在20~24 ℃,相对湿度为70%~75%。实际生产中控制温湿度的主要措施为:员工随手关门、增加一层门帘、保持好空调设备状态等。
⑤保持棉箱运转效率。棉箱运转率尽量保持在90%以上。棉纤维由于采用新疆长绒棉,整齐度好,不易产生静电,不易黏卷,所以可以不采用防黏措施。实际生产中开清棉工序主要参数设置为:抓棉打手转速78 r/min,综合打手转速811 r/min,梳针打手转速444 r/min,风扇转速1 200 r/min。
3.1.2 工艺配置
铜氨纤维整齐度好、杂质较少,因此,开清棉阶段可以实施“勤抓少抓、多松轻打、少落早落”的工艺准则[4-5];为减少落棉可以适当减小尘棒之间的间距、适当增大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工艺参数为:铜氨纤维卷定量380 g/m,棉纤维卷定量360 g/m,正卷率均为99%,控制成卷质量不匀率铜氨纤维为每米1%,棉纤维为每米0.8%。
3.2 梳棉工序
由于铜氨纤维长度较长,杂质少,梳棉重点是改善梳理工艺,通过合理选用针布规格,提升纤维梳理度和棉网清晰度,力求减少纤维损伤。铜氨纤维梳棉机采用AC2030×01550D锡林金属针布,43型 MCH43D-110盖板针布,AD4030×01890D道夫金属针布,为减少纤维在锡林-盖板之间的反复转移,锡林-盖板之间的5点隔距分别为0.25、0.23、0.23、0.23、0.25 mm,生条定量控制在18 g/(5 m),刺辊转速为700 r/min,锡林转速为335 r/min[6]。
棉纤维梳棉机采用2035AC.C20-35-95D锡林金属针布, 4030AD D40-30-36 CBF道夫金属针布,TB55 106+1/set盖板金属针布,锡林-盖板5点隔距分别为0.18、0.15、0.15、0.15、0.18 mm,生条定量控制在16 g/(5 m),刺辊转速为700 r/min,锡林转速为365 r/min。
3.3 棉精梳工序
小卷黏卷是精梳准备工序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控制小卷成形优化小卷压力。不同定量的小卷应与一定的成卷压力相适应,既要增加纤维层叠合时的压力,但成卷时又要适当减小压力。
②适当降低总牵伸倍数。牵伸倍数过大会使棉条过熟,退卷时易造成各层间不清晰,因此应通过降低牵伸来控制纤维层中纤维的伸直度。
③车间温湿度控制。精梳工序对车间温湿度非常敏感,温度过高,棉纤维中的蜡和糖分会融化,导致纤维间黏连,形成层间黏层;温度低,纤维由于蜡质发硬而滑溜,导致纤维滑脱,使出头纤维较多,层面发毛。相对温湿度低也会使纤维间发生黏连。因此,精梳工序车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6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53%左右,可保证小卷表面平滑,无黏连现象。
条卷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棉预并条湿定量控制在13.5 g/(5 m);条卷工序小卷定量偏轻掌握,罗拉隔距适当放大。
精梳工序重点要控制棉网状态,防止破边、破洞、弯钩纤维的产生,提高纤维伸直度。精梳工序采用“低速、轻定量、短给棉”的工艺原则[7],保证精梳棉网的良好状态,去除棉结,进一步提高棉条的内在质量,精梳机控制落棉率在12%~13%。精梳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表1 条卷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表2 精梳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实测精梳条条干CV值低于3%,棉结10 粒/g,短绒率3.2%。
3.4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多并合,通道光洁,防缠防堵”工艺原则。由于铜氨纤维与设备的金属部件之间摩擦力较大,导致牵伸力大,造成牵伸困难,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如放大罗拉隔距,适当增加摇架压力,保持圈条器通道清洁、通畅等。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头并采用6根并合,用3根铜氨纤维预并条与3根棉精梳条交替排列以改善混合效果;二并为了使纤维充分伸直、平行,可以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三并目的是改善并稳定条干,可酌情减小后区牵伸。三道并条都采用6根条子并合,罗拉隔距不宜太小,以免出现牵伸不开的问题[8]。
3.5 粗纱工序
铜氨纤维和棉纤维整体长度都较长,因此粗纱工序纤维捻系数可以设计小些以提高生产效率,且改善成纱条干,减少棉结,但同时要保证细纱工序能正常牵伸;采用较大的隔距和较小后区牵伸;设计适宜的筒子成形参数,确保各阶段纺纱张力稳定,减少粗纱意外伸长[9];通过采用新型假捻器,降低前后排粗纱之间,同一排粗纱大纱、小纱间的张力差异,降低粗纱质量不匀率。粗纱工序主要参数设置为:总牵伸倍数8.62;后区牵伸倍数1.27;湿定量3 g/(10 m);前罗拉速度201 r/min;罗拉隔距12.5 mm×24.5 mm×33.5 mm。
3.6 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是最重要的工序,为保证纺纱质量,提高效率,减少断头需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证设备状态。检查吊锭位置,及时更换回转不灵活的吊锭,避免粗纱喂入时退绕不灵活;逐锭检查摇架加压,保证压力一致,确保前钳口至前罗拉处的自由区长度一致并减小锭间偏差,保证牵伸均匀一致;检查喇叭口,及时更换有问题的喇叭口,避免喂入位置不准或产生挂花。
②合理选用喇叭口和隔距块。因铜氨纤维/棉混纺纱为高支纱,细纱机可以采用孔径小的喇叭口;过大孔径的喇叭口会使纤维分布过宽,引起前罗拉出口处加捻三角区变宽,从而增加毛羽;生产过程中挡车工要加强巡回,一旦发现粗纱缠绕、扭结要及时处理;为保证挡车工有效看台,细纱机前罗拉转速可降低至90 r/min。为了加强对纤维的控制,细纱工序可选用2.0的隔距块。
③细纱捻系数。一般纺高支纱时下机捻系数比纺普通纱要高一些,因此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捻系数。
④合理选用钢丝圈。铜氨纤维/棉混纺高支纱对纱疵要求高,过多的纱疵会严重影响成纱强力;因此要求钢丝圈不宜太重,钢丝圈和钢领配合要好,以减少断头。
⑤加强对胶辊的保养与维护。由于铜氨纤维与牵伸机构摩擦较大,胶辊会发生中凹现象,因此要加强对胶辊的保养,适当缩短胶辊的保养周期与磨砺周期,一般保养周期控制在45天内;同时选用邵氏硬度较低的胶辊。操作工要加强巡回,避免粗纱强力过低造成的吊断头;保持前罗拉和牵伸区清洁,杜绝缠罗拉缠胶辊问题,防止纱疵形成。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见表4。细纱实测指标见表5。细纱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客户要求。
3.7 络筒工序
为控制捻接质量,减少纱线接头疵点,主要清纱参数设置为:棉结+200%,短粗节+230%×1.3 cm,长粗节+40%×20 cm,长细节-40%×25cm[10]。
铜氨纤维/棉(50/50)4.2 tex筒纱实测质量指标见表6。
表4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
表5 细纱实测质量指标
表6 筒纱实测质量指标
由于纱线较细,为防止络纱张力波动,络纱张力需要偏小掌握,络纱速度设定为1 000 m/min;要保持络筒机纱路的光洁,避免络纱过程中毛羽和棉结增长过多。需合理设置工艺参数,既要保证纱线质量符合要求又要避免切疵过高影响产量。
4 车间温湿度要求
温湿度对于纺纱质量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混纺高支纱,温湿度的波动会引起纱线质量的连锁反应,同时也会影响工人的操作效率,因此需要反复调节,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各工序车间温湿度要求见表7。
表7 各工序车间温湿度要求
本文纺纱生产由于各工序车间温湿度均能稳定在要求范围内,使纺纱各工序均未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确保了铜氨纤维/棉混纺纱各项指标合格,且操作稳定,最终纱线千锭时断头控制在13根以内。
5 结束语
铜氨纤维具有优越的染色、吸湿性能,手感光滑,悬垂性优良,服用性能近似于桑蚕丝,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纺制铜氨纤维/棉混纺纱时,需要综合考虑2种纤维的特点,配置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开清棉工序要在充分考虑原料特性、不损伤纤维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打手等部件的速度;梳棉工序优选梳理元件,精准设定梳理隔距;并条工序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多并合、通道光洁、防缠防堵”原则,合理配置牵伸工艺;粗纱工序在配置合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控制好张力和伸长;细纱工序要特别注意纺纱元件的选用,合理配置工艺参数,保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络筒工序要根据设备特点及纱线质量要求设置络纱速度,配置清纱参数,做好温湿度控制和操作管理,最终使纱线各项指标均符合客户要求,满足了高档用纱的质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