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评估分析
——基于武陵山片区2010—201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1-04恒,

关键词:武陵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谢 恒, 杨 琴

(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中国全方位开放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带一路”倡议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自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坚攻规划”以来,武陵山片区凭借丰厚的资源要素禀赋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截至目前武陵山片区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表面上看,武陵山片区已然拥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融入更高的产业价值链的潜能。但分析人均国民收入和产业结构会发现,武陵山片区依然处于“低收入”区域和产业价值链的底端环节,以致于“收入低”“低附加值”仍然与武陵山片区相关联。如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反映产业结构同化来看,2011—2017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都在0.9以上,也就是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趋同。其中,湖北—贵州、湖南—重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96以上;湖南—贵州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2011—2017年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湖南—重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2011—2017年期间有下降趋势;贵州—重庆、湖南—贵州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2011—2017年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湖北—贵州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直在6对区域组合中排第一,一度趋近于1。由此可见,四省市的武陵山片区区域之间相似度偏高,产业结构同化严重,很难形成统一的市场,不但交易摩擦不断出现,甚至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发展滞后。为什么在集中连片特殊区域仍然存在内在结构的同化和经济发展瓶颈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对内要打破地域分割、清除市场壁垒”的开放思路或将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尝试从对外开放方面寻求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从而为推进武陵山脱贫攻坚和产业结构价值链向高端跃升提供可能思路。

二、现有相关研究

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发展的研究较多,而对“一带一路”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评估研究较少。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外开放、国际贸易

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构想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即将带来区域之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变化,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袁新涛(2014)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发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有利于西部地区后发赶超,从边缘走向前沿[1]。张良卫(2015)分别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变迁发展问题以及影响[2]。张晓静、李梁(2015)分析了2008—2013年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便利性[3]。杜秀红(2015)实证分析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性指数,研究结果认为中印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中印两国贸易空间的提升[4]。曹荣(2015)从民族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角度着手,认为“一带一路”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特色文化的推出[5]。于翠萍、王美昌(2015)构建了51个国家的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相互影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6]。刘德权、邢玉升(2016)从产业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7]。段从宇(2014)、杨冉(2016)等基于制度角度与行业角度,分析制度优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8-9]。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产业结构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现有的经典产业结构发展雁行理论,均是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渊源。产业梯度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不均衡发展导致生产力的推移,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弗农(1966)认为依据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有利于回避生产劣势[10]。克鲁格曼(2002)从收益递增条件出发,认为历史偶然因素决定产业的初始区位,预期决定产业转移的目的地[11]。赵峰、姜德波(2011)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分别从产业竞争力、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经济效应三个维度测量,认为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最佳途径[12]。周维富、张骋(2015)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国际分工视角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认为技术发展模式的不同产生技术水平的差距,让产业梯度转移成为可能[13]。张林、唐艳萍(2010)认为国际经济互动行为将成为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发展的新动向[14]。陈莎莉(2015)认为西部地区应该承接适宜的产业,打破“飞地经济”的局限,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从而成功实施产业梯度转移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

现有研究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与产业的影响,认为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互补性合作,能够延伸产业链的分工体系,扩大产业价值链以及他们之间的融合,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存在几个不足之处:一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的影响,更多的是针对国家层面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对其辐射的其他区域研究相对较少;二是对于落后地区产业升级更多的是从产业梯度的角度去研究,极少从对外开放视角及市场分工背景下的产业竞争优势去考虑。对外开放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发展也许是挑战,同时也是产业发展升级的机遇。因此,本文试图利用实证揭示问题,并提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倡议背景下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三、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流动。商品与服务的买卖、招商引资及对外投资等,都会对产业升级速度、质量以及结构比例等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招商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有多重效应:一是资源优化效应。引进来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设备、人才以及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丰富相关产业发展的要素禀赋。二是学习与协同效应。引进来的企业会带来相对先进的经营方法、技术等,这很可能会被本地企业学习,从而提升整体企业水平,促进相关产业成长。三是竞争与发展效应。引进来的企业的相对优势给本地企业带来压力,进而提升企业变革速率。但同时不难发现,武陵山片区引进来的企业大多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其投资的产业大多属于产业发展低端,为发达地区服务。

进出口额的增加或缩小是产业成长与否的标准之一。一方面,产品出口为武陵山片区产业规模扩大提供了市场空间。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相关产品的竞争力与利润空间。但是利润空间的增加,很容易造成企业对短期利益的依赖,使其不愿意改变发展路径,从而对企业的创新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产品进口能为武陵山片区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产品的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对武陵山片区产业发展效率的提升以及产品创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又会遏制本土企业的产品发展。与此同时,旅游收入的增加是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比例增加的趋势,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旅游产业不但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联动效应。

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进出口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发展都会有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外开放会促进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

四、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用来考察对外贸易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采取双边自然对数的形式,具体模型如下:

lnSECONDARYitj=α0+α1lnInitj+α2ln Imptj+α3ln Retailtj+α4lnTour+α5lnLabtj+α6lnTectj+α7lnGovtj+v+u

(1)

lnTHD/SECitj=β0+β1lnInitj+β2ln Imptj+β3ln Retailtj+β4lnTour+β5lnLabtj+β6lnTectj+β7lnGovtj+v+u

(2)

其中,SECONDARY和THD/SEC分别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被解释变量,即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分别以武陵山片区所涵盖的71个县域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之比例(SECONDARY)、第三产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总产值之比(THD/SEC)两个被解释变量测算产业结构升级;Ini、Imp、Retail、Tour分别代表对外开放的衡量指标,即招商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旅游收入;Lab、Tec、Gov分别代表控制变量人力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以及政府的干预程度;v分别代表产业、地区、年份固定效应;u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量来源以及相关变量选取说明

1.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法有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法、产业结构层次比重法、劳动生产率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与其他方法相比,产业结构层次比重法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反映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因此,本文使用产业结构层次比重法来测算2010—2017年武陵山片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大部分文献在分析集中区域产业结构时重点考虑了第二产业的比重,鉴于武陵山片区地处偏远山区,但生态资源禀赋丰厚,与资源特色相结合,考虑第二产业比重的同时,加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结构,更有可能表现为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本文在测算产业结构升级时不仅考虑了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还包括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为了测算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本文构建了年份、县域和产业比重的三维数据,数据来自2010—2017年武陵山片区各省市、县域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2.对外开放。在小岛清首次提出测算经济开放度的基础上,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本文对武陵山片区对外开放,采用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以及旅游收入四个量化指标进行衡量,以反映对外经济开放交往中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资本要素的流动情况,体现产业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交流状态。

3.其他变量。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投资、融资能力、人力资本、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等都是可能的影响来源,本文选用政府干预、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源供给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武陵山片区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选用的是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技术进步选用的是武陵山片区各县域专利申请数量;政府干预用政府的财政支出表示。

4.数据说明。自2011年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坚攻规划”以来,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速加快,各县域统计数据也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将2010—2017年武陵山片区涵盖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直辖市)统计年鉴以及所涉及区域的相关市、县(区)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经过计算整理,得到本文数据样本(见表1)。

表1 各变量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568个被观测数据反映的第二产业产值的最大值为189亿元,最小值为0.59亿元,均值为32.43亿元;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最大值为73.43,最小值为0.28,均值为2.20。总体来说,武陵山片区第三产业产值大于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均值为2.20,支持上述结论。第二产业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标准差较大,说明武陵山片区各县域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差异。

从对外招商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旅游收入四个反映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来看,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较大。如从旅游收入来看,最大值为335.30亿元,最小值为0.01亿元,反映了武陵山片区不同县域旅游收入波动幅度较大。

五、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各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与第二产业产值具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第二产业产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外招商引资与第二产业产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出口总额以及旅游收入与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都在0.15以上。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对于面板数据而言,数据的平稳性对于模型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面板数据是不平稳的,可能会导致自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向左偏向于0,使传统的T检验失效。为避免伪回归,本文采用常用的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一般采用相同根检验(LLC,Levin-Lin-Chu)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ADF)。每种检验的原假设是H0:有单位根。如果两种检验中有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则认为此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则是不平稳的。由表2得知,各个变量在LLC和Fish-ADF检验方法下,都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故数据是平稳的。

表2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面板数据模型的统计检验与估计方法选择

基于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2010—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了检验。鉴于面板期数T小于样本对象数N,为短面板数据类型,在选取具体的估计方法之前,拟考虑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个体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时间效应以及组间估计等。如引入简单的最小二乘回归,能够看出整体数据情况;再如不同的县域因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差异等产生不同的个体特征,若最小二乘回归整体不显著时,在数据分析中引入个体固定效应可以解决变量只随变量而变、不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问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加入时间效应,可以解决个体变化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问题。因此,通常情况下,采用三种估计方法:一是混合估计模型(Pooled Regression Model);二是固定效应模型(Fixed Regression Model);三是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本文通过Stata 12.0软件,利用上面建立的模型,以第二产业产值(SECONDARY)指标为例,对三个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对外贸易各构成要素与第二产业产值(SECONDARY)模型筛选过程与结果

通过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得知,Wald检验的统计量F所对应的P值为0.002 5小于0.05,显著地拒绝了5%水平上的原假设,因而接受固定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模型;B-P检验的统计量所对应的P值为0.000 0,同样,显著地拒绝了5%水平上的原假设,因而接受随机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的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180 1,接受了5%水平上的原假设,即接受了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因此,通过对三个模型检验的比较分析可知,对武陵山片区第二产业产值与对外开放关系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以此类推,反映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指标与对外开放关系的最终模型筛选的结果如表4。由表4分析可知,经Wald检验与B-P检验后发现,固定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模型;但Hausman检验过程发现统计值为负值,也就是RE模型的基本假设Corr(u_i,X_it)=0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分析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与对外开放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

表4 对外贸易各构成要素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结构比例(THD/SEC)模型筛选过程与结果

六、实证结果分析

对模型按照选定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测量性误差问题等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验证对外开放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5与表6分别表示对模型(1)与模型(2)进行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

表5 被解释变量LnSECONDARY基准回归结果

表6 被解释变量ln THD/SEC基准回归结果

表5展示了模型(1)的检验结果,第(1)列控制了行业、地区和年份固定效应,没有包含控制变量,为了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依次将控制变量加入第(1)列基准模型。从第(1)列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对外开放中的对外招商引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说明目前的对外招商引资可能某种程度上成了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对外招商引资的估计系数为-0.028 4,伴随概率为0.000 0。究其原因,虽然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武陵山片区引进大量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武陵山片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规模扩张,但这些资本的进入多是被武陵山片区廉价与丰富的生产要素所吸引,顺应国际产业分工,其对武陵山片区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及第三产业,而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的投资相对有限。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估计系数为正,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2)列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财政支出,发现财政支出的提高会增加第二产业产值。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通过降低税率、配套奖励等政策,大量引进企业发展第二产业,并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硬环境”。第(3)列中加入了县域申请专利数量,发现专利数量越多的县域,其第二产业总值越高,说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也越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也越高。第(4)列加入县域就业人员占县域总人口的比重,就业人口显著地提高了第二产业产值,由于武陵山片区的第二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人口就业,使得第二产业产值更高。

从表6来看模型(2)的检验结果,同样,第(1)列控制了行业、地区和年份固定效应,没有包含控制变量,为了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依次将控制变量加入第(1)列基准模型。从第(1)列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开放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说明目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某种程度上成为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估计系数为-0.034 4,伴随概率为0.000 0。究其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的规模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物价的通货膨胀。物价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或是会降低居民第三产业的消费水平。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的估计系数为正,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2)列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财政支出,发现财政支出的提高会增加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武陵山片区属于精准扶贫区域,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大力扶持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大幅提升。第(3)列中加入了县域申请专利数量,发现专利数量越多的县域,其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也越高,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企业也越多。第(4)列加入县域就业人员占县域总人口的比重,就业人口多能显著提高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于武陵山片区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人口就业,使得第三产业产值更高。

(五)实证结果稳健性分析

从表5与表6的分析来看,在加入了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县域专利申请数量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等控制变量后,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外开放中的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对外招商引资虽然对第二产业产值以及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重的估计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同等置信水平下仍然显著,表明结果稳健。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10—2017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背景,研究对外开放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综合考察了政府政策、技术进步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比重为表征的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外招商引资产生了显著的阻碍作用。与此相比,进出口总额及旅游收入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正向影响显著。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产生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对外招商引资两个对外开放指标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政府政策、劳动力供给以及以专利申请量衡量的技术进步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是以发展战略性新型工业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以上计量结果结论分析中,对外招商引资之所以对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不确定性作用,多是因为缺乏发展特色工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武陵山片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中药资源。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武陵山片区工业基本上是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如大面积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开采等,这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持续危害。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中药材等资源,为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以优化片区环境为抓手,持续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问题愈发凸显,旅游目的地遍地“开花”,景区“雷同”,旅游产品“复制”现象严重。如武陵山片区里面的侗族、苗寨的开发模式几乎都同化了,旅游产品在整个武陵山区域差别不大,缺乏新意。因此,武陵山片区有些区域甚至出现旅游产业发展“产能过剩”的局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刻不容缓。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以及武陵山片区融入“一带一路”,其旅游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客源市场。因此,旅游产业的软硬兼备、体验丰富、配合度高即将成为新要求。优化片区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等硬性环境、有效监督价格的市场软环境以及人文软环境。将“软硬结合”,寻求差异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整合区域旅游线路,鼓励休闲旅游,摆脱门票经济,将成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新路径。

三是以放宽投资准入制度为根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武陵山片区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引入国内以及国际资金。投资的注入,不但可以解决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资金薄弱的问题,还可以带来新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思想。投资力量的注入可以带来极大的乘数效应,如通过关联效应与扩散效应影响前向、后向、旁侧等产业,促进小城镇建设与聚集,以及带来工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横向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工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附加值的增加伴随着投资所带来的产业转移,促使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与升级。因此,武陵山片区应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应将投资与区域特色资源相结合,不断发展绿色经济产业链,发展新型工业,推动进出口总额提升。

猜你喜欢

武陵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武陵山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