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龙灯歌谣的创作特色
2021-01-04黄建军侯湘连
黄建军, 侯湘连
(邵阳学院 文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绥宁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有着“古苗疆”之称,舞龙灯是绥宁县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群众性祭祀、娱乐活动[1]。舞龙灯的仪式主要由扎灯、出灯、串灯(发蜡、接灯、落马、安龙神)、会灯和送灯五部分组成[2]。从扎灯到送灯都有相对应的龙灯歌谣,如《扎灯歌》《出灯歌》《落马歌》《安龙神歌》《送灯歌》等。龙灯歌不仅舞龙人会唱,接灯的主人也会唱,于是形成了主唱客答的演唱形式。虽然绥宁县各地的语言存在差异,但是龙灯歌谣的歌词是全县通用的。当前,学术界对龙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龙灯的制作或者演出形式上[1,3-5],鲜有研究关注龙灯歌谣的创作特色。
因此,本研究将绥宁县的龙灯歌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音、词句和修辞特色,并探讨其社会意义,这有利于弥补对龙灯歌谣研究的不足,丰富龙灯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对绥宁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具有一定价值。
舞龙灯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民俗之一,龙灯歌谣随着龙灯仪式的发展而发展,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绥宁县生活着多个民族,各村落有着不同的特色,故龙灯歌谣也有许多版本,本研究分析的是具有共性的内容。
一、龙灯歌谣的语音特色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但除普通话之外,尚有各色各目的方言,并都有独具特色的语音作为语言基础。绥宁县龙灯歌谣是在绥宁县方言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
(一)节奏
自然界的流水、鸟鸣、花开都有各自的节奏,人类的生命律动也是有节奏地进行。歌谣有了节奏才能显露出语言的顿挫感,让人感受到语言美。据《党坪苗族乡志》记载:“龙灯歌,七言二句,一人唱,众人和。”[6]在收集的40首龙灯歌谣中,除了《谢酒歌(客唱)》为了演唱的需要,夹杂了八言,其余歌谣全为七言句式。虽然歌谣的句式简单,但是节奏的划分却有所不同。龙灯歌的句式节奏见表1。
表1 绥宁县龙灯歌谣的演唱节奏
从表1中可以看出,龙灯歌谣七言句式的4//3节奏最多,2//2//3节奏次之,八言句式的节奏最少,只有0.12%,这也意味着大约1 000句龙灯歌谣只有1句是八言句式。因为句式简单,所以舞龙人演唱起来较为容易,群众不需要刻意学习也能和歌,这就有利于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并扩大传唱范围。
在语音中,节奏能够明显体现出歌谣的音乐性,而押韵则是增强音乐性的一种方式。
(二)押韵
押韵,即将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放在一些句子中固定的位置上,这样能够增强歌谣的音乐性。绥宁县龙灯歌谣的押韵方式相对于其他的民间歌谣来说并不复杂,可从押头韵、内韵、尾韵以及歌谣中体现出的特殊押韵这四方面探讨其押韵方式。
1.头韵
押头韵,即在歌谣的开头,用有一样的韵腹、韵尾的字,或者同样的字。这种押韵方式在龙灯歌谣中很常见,它有隔句押韵和句句押韵两种形式。
(1)隔句押韵
隔句押韵,顾名思义,即隔一行或隔多行押韵,具有跳跃性。例如:
1)留落一宝谢府门:
保(bǎo)得少者多兴发,富贵双全有功名;
保(bǎo)得嫂嫂生贵子,双生贵子跳龙门;
保(bǎo)得姑娘多伶俐,桃花绣朵自聪明;
保(bǎo)得读书登科早,……。
——《落马歌(版本二)》[12]
2)龙(lóng)头扎得真正好,扎成龙王自生成。
龙(lóng)角扎得真正好,好(hǎo)似文武两将军。
龙(lóng)眼扎得真正好,好(hǎo)似日月放光明。
龙(lóng)耳扎得真正好,好(hǎo)似朝中两扇门。
——《谢龙歌(赞龙灯版本三)主唱》[11]
例句1)的第二、四、六、八句押的韵是ao;例句2)的第一、三、五、七押的韵是ong,第四、六、八押的韵是ao。
(2)句句押韵
句句押韵,即在某节歌谣中,每一句的开头或末尾用有一样的韵腹、韵尾的字,或者是同样的字。例如:
1)初(chū)一初二造龙脑,初(chū)三初四扎龙身。
初(chū)五初六造龙尾,初(chū)七初八龙现身。
——《出灯歌(版本二)》[13]
2)有(yǒu)慢老者我有罪,有(yǒu)慢少者可怜人;
有(yǒu)慢少者犹小可,有(yǒu)慢几多贵客亲;
有(yǒu)慢贵客又来走,有(yǒu)慢龙王一年春。
——《(二)主人唱》[8]
例句1)押的韵是u;例句2)押的韵是ou。
2.内韵
押内韵就是句内押韵,这种押韵方式节奏感不明显,节奏点也不突出。在龙灯歌谣里,句内押韵可分为三种类型:同句内韵、异句内韵、叠韵。
(1)同句内韵
同句内韵,即在一个句子里,有一个字或者多个字与该句的句尾押韵。例如:
1)玩龙要知(zhī)龙根底(dǐ)。
——《盘灯歌(主家唱)》[9]
2)人(rén)人(rén)称赞好规门(mén)。
——《出灯歌》[14]
3)庆(qìng)得天上星(xīng)斗明(míng)。
——《赞龙灯歌(版本一)》[12]
4)正(zhēng)月里来正(zhēng)月正(zhēng)。
——《送灯歌》[15]
5)一扇金(jīn)来一扇银(yín)。
——《开财门歌(客唱)》[16]
例句1)句内的“知(zhī)”和该句的句尾“底(dǐ)”押i韵;例句2)句内的“人(rén)”和该句的句尾“门(mén)”押en韵;例句3)句内的“庆(qìng)”、“星(xīng)”和该句的句尾“明(míng)”押ing韵;例句4)句内的三个“正(zhēng)”和该句的句尾“正(zhēng)”押eng韵;例句5)句内的“金(jīn)”和该句的句尾“银(yín)”押in韵。
(2)异句内韵
异句押韵,即在一个句子里,有一个字或者多个字与下个句子中的某些字押韵。例如:
1)哪(nǎ)年成配哪(nǎ)年接,又是哪(nǎ)年成的婚。
成婚几(jǐ)年几(jǐ)个月,生下龙子几(jǐ)仲昆。
——《盘灯歌(主家唱)》[9]
2)招财童子前(qián)引路,进宝郎君后面(miàn)跟。
双手推开两扇(shàn)门,一扇(shàn)金来一扇(shàn)银。
——《开财门歌(客唱)》[16]
3)孔(kǒng)子推车门前过,诗书丢在你家中(zhōng)。
天文(wén)地理你知晓,胜过湖南一省人(rén)。
——《(四)主人唱》[8]
例句1)前两句押的是a,后两句押的是i;例句2)前两句押的是an,后两句押的也是an;例句3)前两句押的是ong,后两句押的是en。
(3)叠韵
叠韵,指的是两个字或多个字的韵母相同,是一种特殊的押内韵的方式。例如:
1)闲(xián)言(yán)笑语莫高声。
——《出灯歌》[14]
2)长安城内无瘟(wēn)神(shén)。
——《答歌(客家唱)》[9]
3)保得五(wǔ)谷(gǔ)仓(cāng)仓(cāng)满。
——《落马歌(版本二)》[12]
4)片(piàn)片(piàn)凿得好均(jūn)匀(yún)。
——《赞龙灯歌(版本一)》[12]
5)进屋一个团(tuán)团(tuán)圆(yuán)。
——《安龙神歌(版本二)》[17]
例句1)押的韵是an;例句2)押的韵是en;例句3)押的韵是u和ang;例句4)押的韵是an和un;例句5)押的韵是an。
3.尾韵
在演唱过程中,民间歌谣为了体现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在歌谣创作时往往会在歌谣的每一行或某一节的末尾押韵。龙灯歌谣押尾韵的情况分为三种:隔句押韵、交叉押韵和错落押韵。
(1)隔句押韵
隔句押韵,也可称为押偶句或押奇句,在龙灯歌谣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例如:
1)记得去年元宵夜,今年又是一年春(chūn)。
一年一个元宵节,一岁一个上元春(chūn)。
众位房亲要合意,要造龙灯迎新春(chūn)。
——《出灯歌》[14]
2)泾河老龙把簿看,果然不差半毫分(fēn)。
当时把簿改一下,改了时辰和点分(fēn)。
倒把城内落七点,改把城外落三分(fēn)。
——《答歌(客家唱)》[9]
3)灯到那里要合意(yì),各人专心各一门。
各有一门各注意(yì),行到那里要齐心。
提灯之人要仔细(xì),打锣之人要小心。
——《出灯歌》[14]
例句1)押的韵是un;例句2)押的韵是en。这两例,可以看出它们是押偶句。例句3)押的韵是i,是押奇句。
(2)交叉押韵
交叉押韵的规律性很明显,一和三押韵,二和四押韵,如此交替押韵。例如:
1)若要问起龙根底(dǐ),天样高来海样深(shēn)。
龙公本是李家子(zǐ),龙婆本是姜家人(rén)。
——《答歌(客家唱)》[9]
2)吃了高亲一杯酒(jiǔ),一路兴发我高亲(qīn)。
吃了高亲二杯酒(jiǔ),双福双寿我高亲(qīn)。
——《谢酒歌(客唱)》[11]
3)各有一事各注意(yì),各有功夫各专心(xīn)。
拿灯之人要仔细(xì),打锣之人要小心(xīn)。
灯出那方要合意(yì),灯到那方要合心(xīn)。
——《出灯歌》[14]
例句1)奇句押的韵是i,偶句押的韵是en;例句2)奇句押的韵是iou,偶句押的韵是in;例句3)奇句押的韵是i,偶句押的韵是in。
(3)错落押韵
上面说的隔句押韵和交叉押韵的规律性较强,但错落押韵的规律性相对来说较弱。例如:
椅子摆得团团转(zhuàn),桌子摆成龙头形(xíng)。
筷子摆成鱼相架,杯子摆成满天星(xīng)。
条杆摆成鱼鳞形(xíng),银壶摆成露颜形(xíng)。
——《谢酒歌(客唱)》[11]
该节选的形、星都是押ing,这种押韵没有规律性可言,但是形成了一种错落感。
歌谣中除了出现常规押韵,还有一种特殊押韵也体现得比较明显。
4.特殊押韵
绥宁县歌谣的特殊押韵主要体现在鼻音的变化和一些韵尾的缺失。例如:
1)张李二人玩灯广,才请媒人去说亲(qīn)。
寅年说来卯年接,寅卯之年结成婚(hūn)。
龙婆本是姜家女,龙公封她掌印人(rén)。
成婚一年三个月,生下龙子四仲昆(kūn)。
——《答歌(客家唱)》[9]
根据十三辙《韵辙表》,亲、婚、人和昆都属于人辰韵,所以亲、婚、人和昆是押韵的。
2)上道粗红也是礼,莫怪人家礼仪轻(qīng)。
讲话还要让前辈,年轻之人且莫争(zhēng)。
敬烟接茶要道谢,闲言笑语莫高声(shēng)。
吃酒老者坐上席,客听主排莫相争(zhēng)。
——《出灯歌》[14]
根据十三辙《韵辙表》,轻、声和争都属于中东韵。所以,轻、声和争是押韵的。
综上所述,从对龙灯歌谣语音特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歌谣的表达效果。但是,如果想要了解龙灯歌谣中反映的地方民俗文化的本质,那么就要分析歌词中的词句。
二、龙灯歌谣的词句特色
地方方言往往能够在民间歌谣的歌词中得以体现,歌谣的用词能够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本质[18]。绥宁县龙灯歌谣是以绥宁县方言为基础的,我们可以从它的词语、句子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词语特点
歌谣中的用词能够真实地记录当地的方言,并体现出当地的民俗文化。绥宁县龙灯歌谣的用词特色主要体现在衬词、方言词和口语词上。
1.衬词
衬词是一种插入式的词,在句中,它不做任何语法成分,主要作用是增强歌谣的节奏感,让民歌语言变得更加口语化、生活化[19]。在民间歌谣中,衬词的形式主要是字、词。例如:
1)前有云雀(来)迎宝,后有玄武赐黄金。
青龙白虎(来)相顾,财也发(来)人也兴。
——《赞新造华堂(客唱)》[20]
2)天要和(来)多雨顺,地要和(来)百草生;
百姓和(来)多和气,天下百姓共条心;
弟兄和(来)家要发,发财发富发人丁;
姊妹和(来)出富贵,富贵双全出聪明。
——《(三)客人唱》[8]
例句中的衬词“来”在歌谣中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它在吟唱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来”为轻柔缓和的阳平字,有拉长音调的作用,能抒发悠长的情感。在龙灯歌谣中,它的衬词非常少,“来”字是主要的衬词。
2.方言词
方言词,是指限于某地域内使用的方言词语,它与普通话词汇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使用范围的不同[21]。收集到的40首龙灯歌谣的方言词摘录如表2所示:
表2 龙灯歌谣方言词
从表2中得知,龙灯歌谣的方言词主要以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而这些词,有的还是行业词,它们的存在加深了龙灯歌谣的乡土美,反映了绥宁县的风土人情。
3.口语词
龙灯歌谣是在绥宁县的文化基础上,由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歌谣。因为是劳动人民所创作,所以必不可免地会带有口语色彩。例如:
进了人家要知礼,莫做苗寨土俗人。
上道粗红也是礼,莫怪人家礼仪轻。
讲话还要让前辈,年轻之人且莫争。
敬烟接茶要道谢,闲言笑语莫高声。
吃酒老者坐上席,客听主排莫相争。
吃酒每杯听号令,莫做贪杯好酒人。
碗内菜蔬留一半,莫做饿人一口吞。
——《出灯歌》[14]
这首歌谣的口语色彩较明显,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语言所创作的。歌词淳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是用长辈的口吻在教晚辈如何做一名懂礼节的客人。
(二)句子特色
歌谣是由句子组成的,在歌谣的演唱中,句式的选择能够起到重要的表达作用。从之前的节奏分析来看,每首龙灯歌谣都排列得很整齐,这样的句式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1)椅子摆得团团转,桌子摆成龙头形。
筷子摆成鱼相架,杯子摆成满天星。
条杆摆成鱼鳞形,银壶摆成露颜形。
——《谢酒歌(客唱)》[11]
2)天瘟放在天州府,痘瘟收在痘州城。
麻瘟收在麻州府,地瘟收在地州城。
麻瘟痘瘟都收起,龙王收起一口吞。
——《安龙神(版本一)》[10]
这种排列整齐的句式,不仅加强了演唱的气势,也给围观人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舞龙人唱的这首《谢酒歌》,将主东家摆的宴席尽数地展现了出来,即使没有看到里屋情形,观众听到了这首歌谣也能想象出这些情景。
总之,绥宁县龙灯歌谣的用词造句很讲究,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词和方言词,再以衬词“来”作为辅助,将绥宁县的地方特色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如果在创作歌谣时,只是单纯地遣词造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那将缺少丰富的语句色彩,使得歌谣没有感染力和趣味性。
三、龙灯歌谣的修辞特色
修辞是一种为了满足特定语境的表达要求的语言技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便可以让文章内容显得更加自然,语言特色更加鲜明[22]。绥宁县龙灯歌谣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主要有反复、用典、夸张、对偶。
(一)反复
反复,是指因为表达的需要,让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重复出现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在龙灯歌谣中,反复不仅有强调作用,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感。这种修辞在句前、句中、句尾都有体现。
在龙灯歌谣中,句子开头出现反复的情况不多,例如在串灯时所唱的《赞龙灯歌(版本一)》中:
坐了一夜冷凳板,可怜高亲受寒冷。
有慢老者我有罪,有慢少者不忍心。
有慢少者犹小可,有慢几多贵客亲。
有慢客亲又来走,有慢龙王一年春。[12]
这首歌谣是舞龙人到主家时,主东所唱的歌谣。从这些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慢”两个字反复被提到,意思是“怠慢”,强调了唱歌人的歉意。
在句中出现反复的情况就有很多,例如《谢酒歌(客唱)》:
吃了高亲一杯酒,一路兴发我高亲。
吃了高亲二杯酒,双福双寿我高亲。
吃了高亲三杯酒,多财多宝多人丁。
吃了高亲四杯酒,四海扬名我高亲。[11]
这种反复还是间隔式的,反复出现“吃了”二字,酒的杯数不断增加,借此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具有层次感。
在句子的后部分出现的反复情况可以看《(八)客人唱(亦作主唱)》的节选:
唱得天上星斗现,唱得地下万物生;
唱得哀鹅催春早,唱得五谷好收成;
唱得五更金鸡叫,唱得北京凤凰声。[8]
这首歌谣表达的意思是主家唱的好。通过运用反复的手法来进一步表现这种赞美之情。
(二)用典
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原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23]。绥宁县龙灯歌谣通过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绥宁县的文化底蕴。例如唱龙灯起源的《答歌(客家唱)》:
留下五龙镇乾坤,泾河老龙掌雨薄。
鬼谷先生算得精,午时行云未时雨。
算定丝毫不差分,要在城内落三分。
要在城外落七点,闪电娘娘走前面。
泾河老龙把簿看,果然不差半毫分。
当时把簿改一下,改了时辰和点分。[9]
这首歌谣的唱词写的是舞龙灯的来源,主要的情节来源于《西游记》的《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24]。相传在贞观年间,掌管下雨的泾河龙王因为一己私欲,故意推迟了时辰,下错了雨量,触怒了天庭,被玉帝判处死刑。泾河龙王见情形不妙,进宫找李世民保命。李世民念其情分,特找执行监斩的魏征丞相进宫下棋,希望误其行刑时刻。魏征无奈,入梦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死后内心愤懑,导致人间干旱,百姓颗粒无收。百姓为了平其怒火,制作了龙灯,祈求风调雨顺。之后,舞龙灯就被传承了下来。
龙灯歌谣的典故除了来源于传奇小说,还来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例如《赞新造华堂(客唱)》:
双手推开门两扇,金玉满堂气象新。
鲁班仙人来起造,雕栋画梁艺术精。
龙楼凤阁好府宅,白鹤仙人下罗针。
前有云雀来迎宝,后有玄武赐黄金。
青龙白虎来相顾,财也发来人也兴。[20]
在这段唱词中,“鲁班仙人”“白鹤仙人”“云雀(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都是用典。
“鲁班仙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鲁班。作为工匠世家一员的鲁班得到了家族手艺的真传,他发明了许多木工使用的工具,如锯子、墨斗、曲尺等。这些工具使工匠的做事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进而使木工行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故世人尊他为木工始祖。绥宁县作为一个林业资源丰富的县城,百姓大多是依山而居,以木为屋,所以舞龙灯人为新造的华堂唱歌的时候,歌词中离不开的就是“鲁班仙人”。
“白鹤仙人”传说是瑶池西王母娘娘座下的大弟子。原本姓凤,因为有祖传的轻功便得到了西王母娘娘的赐名——凤舞九天,后来改名为白鹤仙人。“下罗针”指的是看罗盘。中国民间有看风水的习俗,修房屋看风水少不了罗盘的使用,这里的“白鹤仙人下罗针”意思是房屋的修建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是称赞该府宅的风水好。
“云雀(朱雀)玄武”和“青龙白虎”传说是上古的四大神兽。云雀(朱雀)是南方的神灵,玄武是北方的神灵,青龙是东方的神灵,白虎是西方的神灵。它们除了代表东西南北,还对应了金木水火:云雀(朱雀)对应火,玄武对应水,青龙对应木,白虎对应金。四大神兽在房子的风水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风水中一般是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朱雀在前,玄武为后。这一点,在上面节选的歌词后两句有体现。
(三)夸张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用语言将事物扩大或缩小,让人产生联想的一种艺术手法。在龙灯歌谣中,绥宁县人通过使用夸张手法,增强其仪式感和趣味性。例如歌谣中涉及的龙王和歌声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龙,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在古代,龙象征了帝王,可见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而在舞龙灯这个富有祭祀意义的活动中,对龙王的推崇是非常明显的,人们普遍都认为龙能够带来幸福和安康。例如:
龙王从你后门过,后园黄土变成金。
龙王从你左门过,赐你摇钱树一根。
龙王从你右门过,右门赐一积宝盆。
摇钱树来积宝盆,秤称银子斗量金。
龙王从你猪栏过,栏内养猪长千斤。
龙王从你牛栏过,朝出晚归满成群。
——《谢情(客二)客唱》[7]
这是一段祈福的歌词,从这段歌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是龙王经过的地方,就会变得富饶。人们对神的力量一直存有敬畏之心,这里将龙王的作用夸大,把人们对龙王的崇拜融入龙灯文化中。
此外,在舞龙灯时,有一个“盘歌”的环节,盘歌非常有意思,双方会不吝言辞地去赞美对方,例如打灯人会唱:
唱得黄河一江水,唱尽前朝古人文;
唱尽千般巧言语,唱尽弥陀一本经;
唱得哑巴会讲话,唱得瞎子能穿针;
唱得跛子飞天走,唱得驼子腰又伸。
——《(八)客人唱(亦作主唱)》[8]
这一段歌词非常有趣味,舞龙人没有直接去赞美主东的歌唱得有多好,而是描写主东歌声产生的效果,是间接的赞美。“黄河一江水”说的是主东的歌唱的多,有长度;“前朝古人文”证明主东的歌词很有内涵,知识储备非常丰富,有深度。主东的歌声将“哑巴”唱得能说话,“瞎子”都能穿针,“跛子”能飞天走,“驼子”腰都直了,这种赞美运用了夸张手法,为龙灯仪式增加了趣味性。
(四)对偶
对偶是一种将一对结构和字数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对、相反等语义内容的修辞方式[25]。对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串对、正对、反对。在绥宁县龙灯歌谣中,主要有串对和正对。
1.串对
串对,也称为流水对,上下两句有假设、承接、因果等关系。例如:
观音大士多为主,救苦救难救灾星。
赵公元帅多为主,进财进宝进金银。
——《安龙神(客家唱)》[9]
这四句歌词的关系是承接。观音大士主要是将人们救于苦难中,是人们的救灾星。赵公元帅原名是赵公明,他是道教四大护法元帅之一,也就是传说中的财神爷。具体地说,前两句之间和后两句之间分别是串对的关系,前两句和后两句是正对的关系。
2.正对
正对的上下两句有相近、相补等关系。例如:
来是龙头先进屋,去是龙尾先出门。
左行三转龙赐宝,右行三转龙吐金。
——《安龙神(版本二)》[17]
前两句的“来”和“去”、“龙头”和“龙尾”、“进屋”和“出门”是相补的关系;后两句的“左”和“右”是相补的关系;“龙赐宝”和“龙吐金”是相近的关系。从这几句歌词中可以看出,绥宁县人在舞龙灯时的讲究:进主家的门时,一定要龙头先进去,出门的时候一定要龙尾先出来。
简而言之,龙灯歌谣运用的各种修辞为歌谣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强了表达效果。另外,根据龙运荣的研究可了解到舞龙灯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实际上龙灯歌谣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四、龙灯歌谣的社会意义
在舞龙灯的祭祀活动中,龙灯歌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绥宁县龙灯歌谣主要的社会意义有:营造喜乐的环境氛围、提高人民的社会道德修养和满足祈福的心理需求。
(一)营造喜乐的环境氛围
舞龙灯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具有喜庆色彩。这种喜庆色彩不仅表现在龙灯的舞蹈上,也表现在歌谣的吟唱中。从情绪渲染的角度来看,带有娱乐气氛的歌谣能够给人传递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得龙灯仪式表现出一种喜乐的氛围。
据了解,舞龙人进屋之后就要唱歌,虽然这是祭祀活动,有其庄严的一面,但是也有其娱乐的一面。比如主东在接灯之后会称赞龙灯,这时主东就会唱《赞龙灯歌》:“莫费心来莫费心,大家吃烟停一停。倒把好言来相谢,愚人带愧几多分。”[12]这种吆喝式的唱词容易集中人们的注意力,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人们放松心情,营造出喜乐的氛围。
除此之外,因为龙灯歌谣的演唱方式是主唱客答,所以这种互动式的歌谣也有利于喜乐氛围的营造。例如:
龙灯师傅唱:
锣也息来鼓也停,众位亲友听分明。
今夜出门风又大,一飘飘到贵府门。
——《答歌(客家唱)》[9]
主东唱:
锣也停来鼓停声,众位亲朋耍花灯。
耍灯之人耍得好,好比活龙现原形。
——《答歌(客家唱)》[9]
龙灯师傅继续唱:
龙头扎得不像样,龙尾扎得不成形。
锣鼓打得很难听,好比娃娃摇响铃。
——《答歌(客家唱)》[9]
主东回答:
扎灯之人扎得好,画匠师傅画得明。
扎龙就像龙的样,画虎就像虎的身。
——《答歌(客家唱)》[9]
在唱的过程中,大家拿着各种各样的花灯聚集在一起,十分热闹。
(二)提高人民的社会道德修养
“灯会教育”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它能启迪人民的才智,陶冶人民的情操,提高人民的素质[4]。例如,龙灯队伍在出灯的时候,领队人会告诫本队伍的人到主东家应当如何表现:
龙灯不是今日造,自古流传到如今。
打灯原是敬天地,看灯原是学聪明。
打灯原是大家敬,看灯原是看家成。
古不见今今见古,真中见假假见真。
……
莫学灯龙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此歌唱到这里止,打起锣鼓龙起身。
——《出灯歌》[14]
另外,绥宁县龙灯歌谣是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当地人的价值观。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礼”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强调的,绥宁民众通过歌谣的形式将“礼”表达了出来。《出灯歌》[14]反映的“礼”既是“打灯礼”,又是“做人礼”,告诫人们要各司其职,并反映了餐桌礼仪:“吃烟吃茶要多谢,闲言笑语莫高声。吃酒老人坐上席,莫做贪杯好酒人。吃菜必要留一半,做东待客好为情。”从中可以看出龙灯歌谣通过这种通俗的言语,表达了当地人对优秀品德的赞赏和向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对成人的言行举止有着规劝作用,还对孩童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三)满足祈福的心理需求
绥宁县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 320.0毫米,降水集中时段是3~7月,经常出现洪水泛滥、山洪暴发等灾害性天气[26]。自然灾害会导致各村落的收成减少,甚至造成房屋毁坏和人员伤亡。龙灯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宽慰人们,所以人们将“风调雨顺、来年收成好”的愿望寄寓到舞龙灯上。例如唱收成的歌谣:
1)风调雨顺收成好,国泰民安好收成。
——《赞新造华堂(客唱)》[20]
2)唱得天上星斗现,唱得地下万物生。
唱得哀鹅催春早,唱得五谷好收成。
——《(八)客人唱(亦作主唱)》[8]
3)四赐四季财和喜,财喜齐升坐朝廷。
五赐五谷收成好,五谷丰登养万民。
六赐六畜多兴旺,六畜成群财进门。
——《送灯歌》[15]
最初,依靠土地生存的绥宁人希望借舞龙灯祈祷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舞龙灯的意寓已经不再局限在收成上。随之,龙灯歌谣的内容也变得丰富,有对小孩的祈福,还有对华堂的祈福等等。这些丰富的歌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