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产类大类招生背景下园艺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2021-01-04李志谦薛东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园艺课程内容专业课程

焦 健 王 伟 李志谦 薛东齐 谭 彬*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党任务的重点工作。2019年,教育部发布《安吉共识》,提出了“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的三个目标,规划了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目标[1]。随后《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推出了“新型人才培养、专业优化攻坚、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优质师资培育、协同育人强化、质量标准提升、开放合作深化”的新举措等,为新农科建设指明了方向[2]。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科概念的提出,这对农业高校把握时代脉搏,构建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农科园艺专业学生的培养要面向果蔬食品安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要,以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和体系创新为抓手,培养懂园艺、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3]。本文针对目前园艺专业的授课体系中的不足,构建了园艺专业核心课程群,为应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新业态发展需要,以及培育新农科园艺人才提供培养参考。

1 国内园艺产业发展短板

1.1 智能化应用落后

随着农业机械不断进步,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智能化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4]。因此,园艺专业人才的培育要充分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升级园艺学科,将现代工业技术融入园艺产业,推进园艺智能化装备发展。然而,传统园艺专业培养方案中缺少相关课程设置。

1.2 信息技术落后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化、人工智能在农业产业链广泛应用,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发展逐渐淘汰,而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的新农业开始发展[5]。在“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园艺人才,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当代信息技术、应用生命科学等与园艺交互协作的技能,还要掌握“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应用、信息传播等当代热门领域技能。

2 具体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

通过专业课程群建设,促进课程的融合优化,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授课,强调授课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课程的规模和整体效应,既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效果。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2.1 课程群构建

课程群的组建,不仅颠覆了课程内容的类属,而且通过强化课程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弱化课程单独授课的缺点。课程群的构成一般由同类的三门以上课程组成,各课程授课内容虽然较为独立,但课程之间讲授的主要知识点具有共性和关联,他们的实践、实习内容也有相通。

课程群要涵盖园艺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针对课程群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提升课程群整体水平,进而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内容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避免部分重复的教学内容。

2.2 课程群团队建设

按照以上建设思路,根据课程内容的联系和衔接进行课程组合,组建新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每一课程群指定负责教师一名,落实该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别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优化重复设置的课程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

2.3 实验和实践体系优化

目前园艺专业课程之间实验和实习环节各自为政,比如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都有各自实验内容,存在部分重叠,造成教学资源浪费。重复内容占据大量学时,导致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建立了园艺专业课程群之后,可以根据各门课程之间相关性,开展联合实验和实习,删除重复实验和实习,增强课程间的融合性。

2.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授课老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形式,而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部明确要求新时代课堂教学要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建立了园艺专业课程群之后,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胜任课程知识点的融汇,更无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而采用信息化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2.5 教学考核方式优化

传统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无法体现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三部分组成,而期末成绩所占比重最高(60%)。在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后,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将增加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总成绩由这四个部分构成,把期末理论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降低到50%以下。这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就不再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学生也无法再通过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学习来轻松过关。

3 具体实施方案

3.1 园艺专业课程群设置

依据园艺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专业课程群:

(1)专业基础课程群,包含课程:现代园艺导论、分子生物学基础、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2)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群,包含课程:园艺植物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3)园艺植物生产产业链课程群,包含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利用、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园艺产品营销学、园艺产业创业案例;(4)园艺专业拓展与素质提升课程群,包含课程:农业园区设计与管理、创意农业、设施农业设备与信息化、园艺机械与设备、园艺专业外语、园艺产品营养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3.2 课程群团队建设

每一课程群应指定一名负责人,落实该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优化删减重复的课程内容、实践实验,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研讨等方式,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课程教学方法。

3.3 课程内容的优化

首先,根据课程群内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联系,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衔接,让各门课程联系更加紧密,增强课程间的连贯性。其次,删除各门课程间简单的重叠,同时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4 实验和实习内容优化

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开展联合实验和实习,删除重复部分,优化实验和实习体系,增强课程间的融合性。如果树栽培学和蔬菜栽培学都有果蔬分类和识别,而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也有果蔬的质量评价和贮藏实验,因此将这些实验环节进行结合,设计一个综合实验。让同学们在了解果蔬分类和识别品种的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果蔬的质量评价实验和贮藏实验,进而认识到园艺生产全产业链中的各环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到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园艺师培养目标。

3.5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准备PPT进行授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老师成为听众和评委,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由过去教师“主动教”变为学生“主动学”。

(2)改变简单机械的考核方式,增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部分考核。学生总成绩由平时、实验、创新能力和期末理论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各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样既增加了对学生创新能力部分的考核,同时又避免了学生仅通过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学习就轻松过关的情况。

猜你喜欢

园艺课程内容专业课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