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01-04王晋哲
王晋哲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应当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问题去优化、完善教学模式,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得经济管理专业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经济管理专业本就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较为广泛的专业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积极探究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掌握专业课程实际教学状况,针对每一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教学内容。
1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专业性人才上,而不是将学术性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学校应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与探索,从而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更具有实践性[1]。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社会属性高的专业,目前要在课堂中加强理论知识灌输,也要积极探索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就目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更注重理论教学的渗透,理论课程在总课程安排中占据比例较大,而专业理论课程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学生也就会将其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这就使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活动越来越少,学生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
1.2 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将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采用的仍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书本上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按照书本内容逐层递进的开展教学,课堂教学重点也就是考试考核的重点,学生最后获得的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却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部分老师当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照本宣读,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期末考核也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仍旧是将考试作为最终目的,进而使得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教学初衷相背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1.3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较差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较少,导致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较差,使得老师与学生对实践教学都不够重视,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专业教学重点[2]。另外由于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工科类专业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工科类专业通过开展技能实训课堂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只能在企业中进行,而高职院校无法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全部应用到实践之中,而且课堂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在安排实践学习过程中,一般会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将其送至企业进行学习,而且也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但是这只是为少数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差。
1.4 经济专业行业背景不明显
通过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只有少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实现了实践学习,大多数都是工科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这就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较少,实践教学经验较为匮乏。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模式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为工科类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但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而言却缺乏有力支持。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管理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涉及更多的是管理,而对于基层岗位工人而言却少之又少。在此种因素的影响下,校企合作在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较为困难,实践教学活动面临着多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工科类专业能够具有丰富的实践活动环境,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更加专业的职业技能,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难以获得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甚至部分专业领域还不够明确,整体规范性及流程性较差,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1.5 专业实习岗位较为纷繁
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岗位大多数都是在办公室,即使在车间也有专门固定的工位进行办公,因此其实习岗位较为分散,且流动性较强。学校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安排实践学习时,岗位少之又少,而在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岗位时却较为轻松。而且企业也能够为工科实习人才提供较为丰富的岗位,经济管理专业的实习岗位安排较为困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组织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实习的难度系数较高。另外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面广,其中包括会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经济贸易等等,而且这些专业对学生的复合技能要求较高,各个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难以得到共享,所以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也较为困难[3]。
2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策略探究
2.1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并举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要进一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教学模式入手,通过分组讨论以及辩论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愿意去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思考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见解[4]。最后在课后老师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增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并举,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完善的实践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模拟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逐步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设计教学过程
在制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教学培训的主要目的,从而推动经济管理专业课堂的开展,实现校园教学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在开展实践课程时,老师也应当积极突出“做中学”的作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适当的增加课时,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践案例,突出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并邀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到校园中进行授课,也要加强校外专业人才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从而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也要积极提高校园内的硬件设施条件,完善基地的整体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老师也可以将企业工作案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案例的引导下,逐步掌握专业课程的实践技巧及理论知识[5]。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遵循“跟—学—做”的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并向学生阐述后续流程;其次,老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并向学生展示过程;最后,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实践学习,在整个教学流程完成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此种教学模式可用于各个专业中,老师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2.3 科学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内外同步教学
首先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将各个学习领域及情境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融合,从而为学生职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时,也不能充分扩大企业实习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自身的行业地位,并不会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培养实习生上。因此学校应当将专业开发工作仍然放在学校中的完成,突出学校的主导性地位。
其次,实现校企互惠。由于经济管理专业设计的实习岗位较为复杂,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去寻找相关经济管理专业的企业,并向企业积极展现校企合作的利处。比如向企业承诺输送优秀毕业生,而企业也就会更愿意的去提供相关职业培训条件与学校共同培养专业人才[6]。同时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也要适当的为学生发放报酬,提高学生的工作动力。此外学校与企业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互换,比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学校中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者带领学生开展相关专业实践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专业性;而学校也可以将专业课老师引荐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践经验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及时代性,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代的需求相符。最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培养感情,进而实现校企互惠、共同发展。
最后,校企合作要强调内外结合,突出专业实践的多元化特点。内外结合就是指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践基地时应与校外实训基地统筹结合,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中合作的企业,也要将其作为校外实训的主要单位,以此有效提高二者之间的工作效率。同时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也应当将本地企业作为主要选择,进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也能够为学生的安全考虑,使得本地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带动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而且无法用单一的模式来开展各个专业教学,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更注重学校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而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等专业更注重学生商业英语等多个能力的学习及应用,因此,更注重校外实训学习的重要性。
2.4 构建独特实践特色体系,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第一,转换教学理念,突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高职专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也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老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确保其既能够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否则不能让其担任起教育教学的重任。高职院校并不适合过重的理论教学,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7]。此外,在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时,学校也应当对老师的资质进行评判,并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评分,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而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都较强的老师应当作为教学组长,积极带动其他老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正确引导,使得专业课程的深度能够得到有效开发,也能够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
第二,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各个教育模块的功能性。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将专业学习、校内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将学校里的知识学习作为基础;而校内实训作为学生专业实践模拟的环节,应让学生初步体验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最后,校外顶岗实习需要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真正学习职业技能,不断巩固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校外顶岗实习能够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根本保障,也能够为校内实训教学提供针对性意见,进而实现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三,实践理论与教学同步开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时间,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而言,老师在课前教学时就应当做好教学准备,合理利用课外教学实践以及线上教学平台,充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堂教学效率。经济管理专业中的部分内容能够实现在课堂内开展实训活动,例如会计记账、导游解说等等,而老师在教室中开展实训活动时,也可以穿插着理论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开展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时,应当积极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优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突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训基地以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将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