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索
2021-01-04李亚男于真真赵心涛
李亚男 于真真 赵心涛
(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737)
所谓的完全学分制,就是将选课制作为基础,学生课程修满到一定的学分后,可顺利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高校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而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完全学分制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不仅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还体现出学生是学习年限的灵活度,且在应用中更加注重目标性管理,由此可见,完全学分制特点明显,能够让学生灵活选择选修课程[1]。
1.1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安排,随意挑选修读课程、任教教师和上课时间。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既能够让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身学业规划的合理性。
1.2 提高学习年限的灵活度
结合实际发现,完全学分制以弹性学制为主,学生在学习期间若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人学习能力、质量和经济等问题,需要延期或提前毕业时,该制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满足[2]。
1.3 注重目标性管理
完全学分制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的学生目标考核与考试,而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是由其学分绩点所体现的。对学生而言,只要考核通过或者考试合格就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达到各类专业课程学分标准后,即可满足毕业要求。
2 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评价体系。为此,下文就对这几点进行深入分析[3]。
2.1 对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教管理方面都是以学年学分制为主,并形成相应的学生管理体系,主要由学校—系—班级所组成的学生管理体系。其中高校辅导员和班级任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者,班级则是进行管理的基础部分,而学生则是班级或系集中活动管理的形式[4]。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院校新生都是根据学科需求进行的招生,进入院校后并未对学生进行专业划分,而是根据教学班进行授课,这使得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明显改变院校现行的学校—院—系—班级的管理体系。
2.2 对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
当前院校在管理中所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学生管理工作都是因年级所组成的行政班级,这样的组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学生管理也比较集中。在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课程专业、修业年限,这使得班级这一概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简单来说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与此同时,宿舍管理方面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处于同宿舍的学生无论是在课程、上课时间以及考试时间都不一样,从而减少室友之间的交流和相处时间。另外,因学生流动性变大,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传递信息和沟通方面也比较困难,无法找到较为合适的时间进行开会[5]。
2.3 对学生评价体系产生的影响
通过了解,我国高校在每个学年中都会以班级作为单位,对学生学分绩点和综合评测进行计算,而测评结果会根据班级排序情况,作为学生参与入党、奖助学金评选以及各类荣誉称号评选的重要依据。但是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因各个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不同,同学之间的成绩可比性也逐渐下降,此外对班级概念的淡化,使得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互动变少,最终导致各个测评环节无法高效完成。
3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为切实做好当前高校完全学分制后的学生管理创新工作,院校应结合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创新,如积极构建“互联网+”学生服务指导型工作体系、探索多元化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服务指导[6]。
3.1 积极构建“互联网+”学生服务指导型工作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完全学分制的作用,高校可通过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指导型学生工作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可为学生在各个方面提供辅助,如学业、生活、社团和就业创业等提供服务。为做好此工作,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服务需求[7]。对“学生中心”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做好具体的模板工作:一是,建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块。在此模块中主要围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引导学生坚持其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二是,建立学生事物模块。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具体涵盖学生入学注册、成绩等级及各项奖励或处分等。三是,建立学生学业发展模块。主要负责新生专业教育、学生就业指导、生涯发展规划。四是,建立学生生活服务模块。该模板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类服务,特别是宿舍管理,主要有卫生与违纪情况,需要尤其注意。
3.2 探索多元化学生管理服务模式
高校在实行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建立以“大类班级+课程临时班级+公寓社区”的多元学生服务管理模式。首先院校应根据具体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其次对大类内部应根据学生人数情况进行编班,同时在大类班级内,还要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具体包括档案建立、学籍异和毕业资格审查等。针对因学生课程选择不同,且人员过于分散给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院校可建立起课程临时班级。所谓课程临时班级就是指在同一学期内的相同课程,以及同一任课教师所组成的学生群体。一般情况下,课程临时班级只存在一学期或一个学年,此班级的建立主要为了对学生这门课程出勤记录、学习质量等工作进行监管和记录。另外,院校还可在此基础上建设公寓社区,在此环节中可根据就近原则,对同一宿舍楼且同一楼层设立围绕党、团和学的社区组织,完成后需在宿舍区设立具体的活动室和办公室,在此社区可定期组织关于党、团的专题活动或具有特色性的主题活动,为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3.3 加强服务指导
作为高校,要想能够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则应积极转变工作管理模式,同样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器,对因人际交往、自身家庭经济问题所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予以高度关注,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在就业和政策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传达、就业指导和毕业派遣等方面,通过利用多个渠道,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4 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
在完全学分制实行过程中,院校应根据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具有多元化特征的学生评价标准。为确保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高校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将原先一次性评价逐渐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二是,不仅要做好总结性评价工作,还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三是,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情况,如智力因素、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四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德育学分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在此环节中,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的评价,之后将这些评价指标作为学生参与后续评奖的参考依据,促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满足其发展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完全学分制,充分体现出我国教育改革需求,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应积极做好完全学分制的创新工作,针对完全学分制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也要予以重视,并结合实际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