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调查研究

2021-01-04周雅川田青鹭张文湃黄姝绮周学东郑黎薇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科研项目本科生

周雅川 田青鹭 张文湃 黄姝绮 周学东 郑黎薇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四川成都 610041;2.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3.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4.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四川成都 610041

现代社会以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服务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生物医学的科学研究无疑是其发展的重大推力。高等院校是医学科学研究开展的主要平台,其培养的医学科学类研究人才是医学研究的主力军。早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多所医学院就开展了医学生的科研项目训练计划[1]。欧洲多数医学院也陆续将科研技能训练纳入本科生培养的教学目标中[2-4]。在我国,针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四早”教育原则,即早期了解行业、早期进入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开展服务[5]。由此可见,中国高等学校教育把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医学本科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6-7]。虽然针对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目标已被公认,但是在医学本科阶段如何纳入科研训练计划、纳入科研训练的比重及与专业学习的时间平衡等问题仍存在广泛的争议[3,8-9]。欧洲一项针对91 所大学的本科科研训练调查发现[4],超过半数的学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讲座等训练活动,36%的学校开设了科研项目申请活动。本研究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2016—2018 级本科生,对其科研训练项目的参与情况及意见进行调查,为优化科研训练的教学模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日期从2021 年1 月至3 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16—2018 级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每个年级3 个班级的本科生参与问卷调查,共461 名。收回有效问卷460 份,有效回收率为99.78%。其中女255 名,男205 名,年龄19~25 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一般资料:性别、年级、已确定或规划的本科毕业方向;科研项目参与现状:科研项目的参与度及成果;参与项目的动力与阻力:参与科研项目的理由、实施难点及不参与的理由;对本科阶段科研技能训练的认知:是否需要培养科研技能、适合培养的阶段及未来职业规划。其中,测量被调查者的科研项目参与现状、参与动力与阻力、对科研的认知3 个维度,设计了8 个条目,Cronbach’s α=0.812,具有可靠的内在一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一般资料

本科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调查显示,460 名学生中,30.87%(142 名)的本科生规划争取保送研究生,64.57%(297 名)的学生预计通过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4.57%(21 名)的本科生规划为找工作。

2.2 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状

调查发现,81.09%(373 名)的本科生参与过科研项目。51.09%(235 名)的学生担任过项目负责人,30.00%(138 名)的学生为项目参与人。只有17.83%(82 名)的学生未参与过科研项目,1.09%(5 名)的学生未听说过科研项目的申报活动。2016 级有82.47%(127 名)的学生参与,2017 级79.08%(121 名)参与,2018 级81.70%(125 名)参与。不同年级项目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科研项目资源的分配在各年级相对均衡。在2016 级毕业班中,研究发现确认已经保送研究生的同学均曾担任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参与科研项目的成果分析发现,373 名参与过的本科生中,21.72%(81 名)的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发表了文章及专利成果,11.80%(44 名)的学生获得了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的机会,56.03%(209 名)的学生虽然没有实际的成果,但是加深了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仍有10.46%(39 名)的学生表示科研项目训练没有收获。

2.3 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动力与阻力

调查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理由分析显示,64.34%(240 名)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奖学金或者积累保送研究生的成果。排名第二位的理由(52.55%,196 名)是焦虑的跟风心理,受项目申报氛围的影响。另外,完成学院创新学分计划(50.94%,190 名)、提高综合能力(50.13%,187 名)、培养科研技能(43.97%,164 名)、个人兴趣爱好(35.39%,132 名)等也是其参与的原因。

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本科生罗列了各种项目实施的难点,包括临床或实验室项目的实施细节(63.00%,235 名)、论文写作(61.93%,231 名)、指导老师参与有限(59.25%,221 名)、学业和科研项目难以平衡(57.37%,214 名)、科研项目设计(56.57%,211 名)、团队协作(32.98%,123 名)等。

在82 名未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中,60.98%(50 名)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导师,23.17%(19 名)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不需要科研项目的训练,12.20%(10 名)的学生对科研项目训练不感兴趣。

2.4 本科生对科研项目训练的认知

对于是否需要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技能,39.35%(181 名)的本科生持肯定态度,6.96%(32 名)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其取决于个人职业规划(38.48%,177 名)和个人兴趣爱好(15.22%,70 名)。进一步分析计划进入研究生阶段的439 名同学,发现仍有7.06%(31 名)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在本科培养科研技能。而已经成功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均认为需要在本科阶段就培养科研技能。

在医学本科阶段,大一至大二的低年级阶段主要围绕学生基础能力的宽度训练,而大三至大五的高年级阶段主要围绕专业能力的深度训练。49.35%(227 名)的学生认为科研技能的培养应从高年级开始,25.00%(115 名)的学生建议全程贯穿科研培养的理念。

调查发现,职业规划与本科生科研培养的意识紧密相关。50.00%(230 名)的学生认为毕业后可能参加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23.70%(109 名)的学生认为一定会参加与相关科研工作,21.74%(100 名)的学生表达不想参加相关工作,4.57%(21 名)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从事科研相关工作。

3 讨论

四川大学设立了每年1 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华西口腔医学院也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设立多种类型的科研项目提供给本科生,包括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校级科研训练项目、院级科研训练项目及部分导师课题组内的科研训练项目等,为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十余年的项目开展过程中,各项制度逐步完善。本调查发现,大部分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科研训练项目中,但是其参与动力及对科研的认知仍需调整引导方向。因此,培养正确的科学研究的认知,完善本科科研培养的资源分配及建立完善的科研技能评估制度,可能是医学本科科研技能培养的改革方向。

3.1 培养正确的科学研究的认知

大部分的本科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知停留在科研项目的技术和实施。本科生把科研培养训练与职业规划紧密联系,认为需要从事具体科研工作的人员才需要科研训练,部分希望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的同学也抱着不需要科研训练的态度,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分割开。对于参加科研项目的同学,半数以上同学表示焦虑的跟风心理是促使其参加的动力之一。而不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同学表示本科阶段不需要科研训练及对科研活动没有兴趣。因此,基于对科研训练的认知差异,仍有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科研训练对于本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欧洲医学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GMC)把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纳入到本科生医学教育的目标中,强调需要培养本科生的生物医学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技能[3,10]。其医学教育协会指南明确了“科研技能”不单指科研项目的方法,而是广义上的科学知识的获取能力、对新理论的探索能力和批判性科学思维的能力[11-12]。因此,在构建本科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知时,可将科研意识培养与医学知识的讲授有机的融合,充分利用第一课堂[13-14],强调医学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对传统医学科学知识的再认识和革新,以及对新兴医学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注重专业知识源头理论的传承,以及最新科研方法的拓展,在理论教学中关注科研的熏陶[15]。其次,不断丰富第二课堂,通过学术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多种科研平台的利用等,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内核,强调科学技能在医学科学进步中的作用[16]。

3.2 完善本科科研培养的资源分配

大部分学生表示,多数临床及实验室相关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临床课题可能涉及到专业医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而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部分技术不达标,可能造成项目难以施行。实验室相关课题的开展需要遵守实验室管理的严格规定,为保障各类精密仪器的安全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而本科生由于参与时间少经验缺乏,常常受限于部分实验技能的开展。其次,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常常兼任多项职务,难以在本科科研项目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大部分本科生科研项目内容较为基础,以科研入门培养为主,少有良好的成果发表,而在目前高等院校的考核指标压力下,指导教师在本科科研项目中的投入有限。另外,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在高年级阶段着重培养科研技能,但高年级也正是密集开设专业课程的阶段,因此平衡科研项目和专业课程学习,也是本科生参与项目的难点之一。

不同于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本科生科研培养缺乏明确的导师和团队支持,具有其特殊的开展难度[5,17]。部分高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18-19],带领本科生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加强与科研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互助学习,有利于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本调查中学校也设立了本科生“创新导师班”制度,开展导师班的科研讲座、实验互动等,搭建了良好的学生与导师的沟通平台。而导师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20]。教师的指导是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重要因素[21],因此,激发教师的指导热情、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考核、增招科研助理等途径,可多管齐下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资源分配和平台建设[22]。

3.3 建立完善的科研能力的评估制度

大部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首要动力是获得奖学金或者积累保送研究生的成果。保送研究生的同学通过科研项目获得发表性的成果,增加了保送的概率。由此不难看出,本科生将本科阶段科研训练与毕业后规划紧密关联。这提示科研训练的奖励制度大大增加了本科生参与科研技能培养的热情。然而,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提出科研评估制度加剧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焦虑跟风心理,把科研技能训练等同于发表文章成果,而本科生在有限时间内发表文章的概率较小,由此不仅造成了对科学研究认知的偏颇,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具功利心理。因此,完善的科研能力评估制度亟待建立。

首先,建立合理的本科科研训练目标。有学者提出四步目标原则,针对不同阶段的本科生可以逐步进行科研技能的培养[23]。对于所有医学本科生,应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意识,了解科学研究在医学科学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大部分本科生应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有兴趣参与科学技能培训的本科生,可进一步通过活动培训、科研项目加强科学研究的训练。根据科研训练的具体过程,进而鼓励学生深化科研项目及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基于以上科研训练目标,科研能力评估制度也应该贯穿整个科研训练过程[24]。其评估内容上不仅需要涵盖确定的发表性成果,也应注重学生对科研内核的理解和活动过程的参与度[25-26]。其评估范围不仅需要包含具体的科研项目,也应将专业课程中的科研考核部分、课外科研活动等多项内容全面纳入评估。目前部分科研技能评估指标也可作为辅助评估手段,如AMEE 指南推荐的Portfolios 系统[8]、OSCE 系统[27]、PSES 系统等。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科研项目本科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