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溢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01-04仲桂林陈尚云胡佳尹丽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热泪眼轮泪液

仲桂林,陈尚云,胡佳,尹丽丽

泪溢症,属中医学“流泪症”之范畴,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与西医眼科疾病功能性泪溢大致相同,即指专科检查未见泪窍外翻、泪小点狭窄等因素,泪道冲洗通畅而有流泪症状。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尤以冬春为重[1]。笔者通过查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对已发表的中医方法治疗泪溢症的文章进行了相关整理和学习,具体阐述如下。

1 中医对泪溢症的认识

《黄帝内经》[2]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从中医整体观来讲,目精与五脏六腑存在一定联系。根据中医眼科五轮辨证,本病病位位于两眦,属五轮之血轮,内应于心。《黄帝内经》[2]有云:“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也”,脉管血虚则风自生;《银海精微》[3]载:“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脾主肉,若脾脏不健,目肌(尤指眼轮匝肌)失于濡养或致固摄泪液不力而外溢,故从五轮施治看可从心脾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于人体之精,肾乃“藏精之所”、脾为“生精之源”,故目精与脾、肾密切相关。人体津液代谢依靠气之推动。肾阳为一身之阳,肾中之阳气可蒸腾气化津液而输利全身;脾主气及肌肉,有控制目肌收缩及固摄泪溢之效。《目经大成》[4]云:“此症盖肾水不足……液道不固”,肾主蒸腾气化功能减弱及脾主肉异常,泪液的生成、输布、濡睛、灌窍及排泄发生障碍。因此,从先、后天角度治疗当从脾肾论治;《银海精微》[3]云:“迎风洒泪者何也?曰肝之虚也……此疾乃泪通于肝,肝属木,目乃肝之外候”,又“肝开窍于目”,心血亏虚,肝血不足,风邪乘虚外引,故泪窍失养而不密;脾虚而又肝可乘之,可使目溢加重。

《银海精微》[3]将之分为冷泪与热泪,但以冷泪多见。《证治准绳·杂病》[5]载:“无时冷泪证……因虚引邪,病尚轻者。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目经大成》[4]云:“盖水木二经血液不足,不足则窍窦不密,致风邪引出其泪。且肝肾亏,不耐风而惹火,凡泣出微温者,相火劫也”,表明热泪治疗从肝肾虚本论治疗早有记载,且告知泻相火、养阴液为此病之治法。

2 冷泪

冷泪以目无赤痛翳障而经常流泪,泪水清稀且冷为主要表现,古有充风泪出、风冲泣下、迎风洒泪症、迎风冷泪、无时冷泪等记载,认为本病一般由脏腑亏耗、气虚失摄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6]谓:“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泪出”。

2.1 中药治疗

《银海精微》[3]曰:“充风泪出者……有肾虚不生肝木,肝经受风而虚损……宜服止泪补肝散止之”;《外台秘要》[7]云:“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鸡舌香丸方”。目前,多数学者[8-15]以补益肝肾、祛风止泪为治疗原则,但其方各异,如摄泪明目汤、自拟止泪汤方、石斛夜光丸、白薇丸等。王淑玲[16]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除巴戟天、龙骨、牡蛎调补肝肾外,更佐以半夏、白术等品健脾化痰治疗冷泪症。董志国等[17]以苓桂术甘汤化裁后治疗风寒外扰、阳气内虚之流泪症,清阳得升、痰化湿去。刘达理[18]通过补脾益气予补中益气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泪出症状。小儿泪溢可见虚实两端,尤以正虚肝郁夹风多见,邱志济[19]予木贼全虫散疏肝柔肝、健脾养阴,收效满意。肾失蒸腾、膀胱气化不利,张明德等[20]以五苓散加减化气利水,治疗迎风泪出效果显著。

冷泪的中药辨证治疗整体以调补肝肾、健脾益气、收摄止泪为主。《目经大成》[4]谓:“此症谓目无病故……,盖肾水不足,肝气渐弱,液道不固”,认为肝肾虚弱、脾虚失摄是其根本。肝为风木,开窍于目,在液为泪;阴血亏虚,不能制阳而生风。肾者,一身阴精、气之本也,亦水脏也;肾精亏虚,化生阴血不足,水不涵木;肾主水,肾气不足则泪液失于温煦而出。脾主肉,脾虚不健无以散精于上濡养眼肌;亦或脾虚痰阻、脾虚湿困致清气不升,故治疗也有从脾论治。中药治疗多从以上3 个角度考虑,用药性味多甘以补益气血、酸以收敛止泪,常用的药物有蒺藜、夜明砂、山萸肉、五味子、熟地黄、石决明、白芍等。

2.2 针刺治疗

《古今医统大全》[21]记载传统针刺治疗泪溢症:“大骨空、小骨空,上二穴温针灸法治迎风冷泪”。现代针刺亦以温补调之,张全爱[22]选取风池,睛明,大骨空等配合合谷或肝俞穴温针灸治疗遇风冷加重的泪溢患者。李恒[23]、梁凯霞[24]予眼周局部针刺加雷火灸有一定疗效。赵旭昇[19]、倪云等[20]单取睛明穴温针、火针治疗,取效满意。也有学者[25-28]针刺睛明、承泣配合耳穴王不留行籽按压,承泣温针灸,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未复发。

从以上文献发现,针刺治疗多以足三阳经为主,亦不乏经外奇穴治疗相关记载。《黄帝内经》[2]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胃足阳明之脉……旁纳太阳之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医宗金鉴》[29]载:“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而为患于目焉”,可知目睛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都与足三阳经关系密切。因此,大多医家偏取三经会穴睛明及奇穴,以调营卫、和阴阳得止泪之功效;遇冷泪者,在辨证选穴基础上可配伍温针、火针、雷火灸、麦粒灸等温补肝肾、激发经气以收摄止泪。耳部全息穴、脊柱全息穴、第二掌骨全息穴等也可以作为治疗本病的补充手法,但目前无人应用,其治疗前景亟待开拓。治疗常用的腧穴可见大骨空、风池、睛明、承泣、光明、头临泣等。

2.3 联合方法治疗

栾相佳[8]拟摄泪明目汤配合睛明穴按摩以益肾养肝、疏通眼部经络达到收摄明目敛泪之效。杨宏宇等[30]以健脾益肾为原则予中药自拟抑泪汤联合0.25%硫酸锌滴眼液和1‰肾上腺素滴眼,收效满意;陈延国等[31]以补心益气、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配合泪道扩张和探通,予中药辨证施治如下:单纯泪道功能性狭窄予河间当归汤加减;泪道阻塞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追踪报道多数泪道功能恢复。郭宁[32]根据下睑眼轮匝肌加强手术时期分期治疗:手术前予杞菊地黄丸为基础方之汤剂;术后1 周即针刺介入治疗;2 周后则予眼部中药熏蒸,随访半年未复发。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统一的疾病定义,其病因病机不是完全明确,治疗缺乏统一标准,西医治疗功能性泪溢症,往往通过药物(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为主)和手术等,但该治疗维系持续时间短、且易复发。中医治疗泪溢症相对安全、绿色、无创、方便,若配合西医治疗,可在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应用抗生素或手术等产生的不良作用而更易被患者接受,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率。

2.4 其他中医治法

《本草备要》[33]:“采经霜(即霜桑叶)者,煎汤洗眼,去风泪”。《银海精微》[3]云:“治肝虚迎风泪出不止,宜灸睛明二穴,系大眦头,风池二穴,临泣二穴”。《万病回春》[34]载以家传大明膏治疗迎风冷泪。又有治“痘风眼”古方(痘风眼,即迎风洒泪):“枯矾、皂矾各一钱,花椒五分。清晨用滚水冲于碗内,上用绵纸隔着,将铜钱一个压于纸上,待自来清水,每日早、午、晚敷于目”。有报道[35]称,以温灸方(五月艾、青盐、烧酒)敷贴逐寒祛风提神、温通气血,可较好恢复眼轮匝肌功能,改善泪溢临床症状。有文献[36]报道,浮针作为新的针刺方式的应用,能对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损伤等相关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对眼轮匝肌有很好的调节。

古代中医治疗泪溢症确实方法多样,现代医家也对其进行了认真学习、思考和创新。例如,从肝肾论治逐渐转向从脾论治,主要表现为注重眼轮匝肌功能。泪液的引流系统由泪液的分泌部和泪液的排出部组成,泪溢症与泪液的排出部密切相关。排出部由眼轮匝肌、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而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功能正常与否均与眼轮匝肌的收缩和扩张有关,故现代治疗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等,大都以恢复眼轮匝肌功能为主。

3 热泪

热泪即目中多泪,泪下热感,或泪热如汤等,医籍载有“迎风热泪”“无时热泪”等病名,认为本病多由风热上袭目睛或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产生,与肝、肺、肾关系密切。

3.1 中药治疗

《目经大成》[4]载:“且肝肾亏,不耐风而惹火,凡泣出微温者,相火劫也。总以左归饮、八味丸、十补丸加枸杞子、麦冬,主之”。当代医家[37]多从肝肺治,认为热泪为风热外袭、肝火旺盛所致,予桑菊祛风汤治疗以祛风散热、调肝止泪,收效满意。曾先国[38]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予白薇丸加减养阴清热、祛风止泪治疗12 例热泪症患者,效果明显。田继良[39]认为,热泪大多由于肝火旺盛,风气太过,迫泪外泄所致,其治疗往往予解表药辛温或辛凉配以清热泻火以止泪。

《审视瑶函》[40]:“流热泪……乃肝胆肾水之精液不足,故因虚窍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中有隐伏之火发,故泪流而热。”认为热泪由“肝虚夹火来,水中起隐伏”所致。基于上述认识,现代医家对于热泪症也大多从肝肾入手,同时也有对古籍发展,认为肝阴血不足,复感风邪,内外风夹杂或肝经蕴热,再感风邪,风热相博,上攻于目,故发此病。审视古今,医家观点稍有差异:(1)临床分型发生变化,现代医家对热泪提出肝肺治新法;(2)古代医家多从虚论治,而现今虚实皆有,可能与当今生活节奏、习惯相关;(3)通过文献查阅,不管在古代或者现代,对此病的认识、诊断等各方面不一。其相关治疗药物多有桑叶、菊花、当归尾、白薇等。

3.2 针刺治疗

张全爱[22]选取风池,睛明,大骨空主穴基础上辨证配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刺激加重泪溢者,驱邪明目止泪之效显著。杨琰[41]以睛明、攒竹、承泣、风池、肝俞、肾俞平补平泻或泻法治热泪,效果满意。

针刺治疗热泪症临床报道案例较少,其治疗总以经穴疏风散热止泪为主。除上述常规针刺、耳尖放血外,笔者思考可以应用井穴、奇穴、耳针、经验效穴、穴位埋线等以调肝疏风散热而止泪。

4 小结与展望

泪溢症之冷泪治疗当从脾肾本论,气血充盈、精髓濡窍则气血输布、肌肉得养,肌肉充盛则泪液排泄通畅无溢,脏气上输则目泪液得以固摄,溢泪症状改善。《审视瑶函》[40]云:“迎风冷泪……寒药勿施,失治则重,宜早补之”,表明治疗冷泪时,首当辨寒热、虚实,不可见风即投以寒凉,当调补脾肾,常表现为气血虚、阳虚症状,治疗应予甘平中药以补益脾肾、调益气血、收摄止泪。而泪溢症之热泪,当从肝肺本论,肝火旺盛,易炎上及目,加之风热外袭,易侵阳位上扰于头面及肺等,内外风夹杂,则目泪煽出且见红肿热痛等;又或劳伤太过,肝阴血亏损,阳气不摄而动于目,肺为娇脏,易血络受损生虚火,外加风热,则见目赤不甚而痒泪出。肝肺虚损,可予补肝润肺、祛风散邪治疗;若为肝经蕴热,外加风热,当清泻肝火、疏风散热治疗,同时可兼以清心降火等。

近年来泪溢症的中医药治疗已取得良效,尤其在诊治方面,手段日趋丰富。学者逐渐以寒热、虚实为诊疗统一规律辨证施治,但在认识病因病机、精准分型上仍呈现多样化趋向。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治疗方案基本上建立于各家个人的经验上;(2)这些研究多为小样本的临床研究,证据级别低;(3)部分临床研究在对象的治疗的评价上不严谨,缺乏规范的量化评价指标及标准。因此,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需进一步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应用辨证分型,制定泪溢症统一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可以开发相应的特色诊治领域,开展临床协作研究,逐渐形成能被广泛接受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和辨治规律。

对于泪溢症,诸家现对疾病归属划分不一,理论差异存在,故整理本文较为繁琐,诚恐所得浅见难以释疑,望多多指点、批评!

猜你喜欢

热泪眼轮泪液
往事已化成热泪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凝望一条河
扶贫工作队
吃口香糖,切洋葱时就不会流泪?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看一出短剧 流两次热泪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