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01-04周楚玲
周楚玲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迅速提取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特别是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应用题解题往往需要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才能完成,如果學生通过思维导图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他们会迅速、准确、完整地完成解题步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串联起来,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内部驱动力,思维导图的运用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色彩、多变的特色图标、个性化的图片将知识串联起来,与枯燥的公式推导和知识讲解相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复杂的公式通过导图展示出来,理清思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独特的思维模式,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数学学习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兴趣不高,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采取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当中须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图形符号等形式加以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可。
其次,还要借助于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能够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入,以自己习惯的方式画出思维导图,其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梳理与巩固,在温故而知新的背景下,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
(二)构建思维导图框架,填写相应的关键词
毋庸置疑,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其中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与复习效率,那么则要梳理好数学概念,避免数学概念混淆,减少出错率。对此在数学概念的学习或者复习过程当中,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与价值。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框架,并完善数学概念当中的思维导图,填写相应的关键词。
比如,在学习“四边形分类”相关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四边形作为关键词,画出相应的枝干,一级一级的进行填写,这个时候有的小学生会将梯形、长方形等其他图形列为第一关键词,然后将四边形的特点、公式作为第二级关键词,在一级一级的填写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快速记忆数学概念,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抽象概括力,为学生学习其他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当然值得注意到的一点,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所制作的数学思维导图需要具有完整性。
(三)划分步骤完成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部分章节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分多个课时进行讲解,如果单纯从一个课时来说,所建立的思维导图是远远不够的,但将多个课时的思维导图进行堆积,那么则会出现混淆,思维导图不够美观与简洁,所以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性出发,针对性地构建思维导图,并且要引导学生分步骤划分思维导图。可以在每一节课完成之后,制作思维导图,将所学的内容与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关联,为学生的自主预习奠定基础,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效率与质量。
比如,在学习“分数除法”相关知识的时候,该内容需要3—4个课时完成,其中在第1课时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构建思维导图,将分数除法的概念、意义、方法列入其中,然后在学习的时候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度。另外,这一部分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分数除法的含义,于无形当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在第2课时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上一课时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在第2课时的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关于计算方面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计算过程之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计算技巧融入其中,巩固学生的计算知识能力。在第3课时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完善其知识结构,要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的系统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其中,在第3课时要将重点放在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方面,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能够通过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将经典的数学问题列入其中,引导学生进行快速解题,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四)完善思维导图教学反馈,创新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会在一开始制订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但是并不适用于接下来的学习,对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反馈,不仅要记录学生思维导图制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加入创新意识,实现个性化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约分”相关知识的时候,部分学生并没有总结出“约分一般是交叉约”的性质,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讲解。或者在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没有表示倍数关系,教师需要及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记录,在教学当中为学生进行纠正。
结论: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应当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和教学方法的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11):95-96.
[2]施新新.绽放思维之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7):130-131.
[3]徐碧玲.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师,2021(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