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1-01-04郭志鹏
郭志鹏
摘要:健康行为作为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有重要作用,其价值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被认可证实。目前我国针对健康行为核心素养养成途径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发现影响学生健康行为核心素养养成的途径有:激发学生的健康意识;营造深度学习情境;课内外结合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完善健康行为评价体系。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健康行为;培养策略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把全体公民的健康看作头等大事,社会蓬勃发展必须依靠健康的人民才能实现。如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已然成为了党和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保证青少年健康、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行为的任务,在国民健康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是健康行为之一。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系统讲解良好锻炼习惯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深化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学习以及锻炼的自觉性。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其一,从国家以及学生的个人角度为学生剖析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注重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头脑的放松与休息,促进其学习精力更好的恢复。另外,很多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篮球、排球,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夯实所学,扎实掌握相关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通过相关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对自身的学习以及身体各项技能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其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做好铺垫。其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不断丰富与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注重以往教学经验总结,运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如此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体育,体育锻炼意识也会由此得到很好的提高。另外,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如在下午放学后的几分钟可到操场上进行跑步,与其他学生一起打打比赛等,并长久的坚持。
二、鼓励健康知识学习与应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理论与技能,应注重健康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健康行为,并在体育锻炼中加以针对性的应用,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健康知识,应认真落实如下内容:首先,将健康知识的讲解穿插到体育锻炼项目知识教学中,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才是健康的,才是对体育锻炼有益的。如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做到合理膳食,注重均衡营养。同时,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就寝,使自己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另外,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而且能够减少患病机率,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做到穿戴整洁、勤洗澡。课堂上可设计相关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课下注重自主的学习健康知识,为其在体育锻炼中灵活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注重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学以致用能力。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一起回顾以往讲解的健康知识,如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首先应进行哪些准备、在具体的体育锻炼过程中该如何防止身体的损伤、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损伤事件该如何进行处理等。同时,为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正确的应用健康知识,与学生一起回顾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进行配合进行具体的示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避免走进去理解的误区。再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相关的健康知识应用情境,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学健康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健康知识得以巩固、应用能力得以提升。最后,考虑到高中体育教学涉及较多的健康知识,除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应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健康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加以灵活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做好应用的交流,探讨健康知识应用心得,认真学习他人的应用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技能。
三、传授情绪调控有效方法
对自身情绪的有效调控是健康行为的一种表现。高中体育锻炼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不同的情绪,尤其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情绪的有效调控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其一,教学活动中注重为学生讲解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易怒等以及对应的表现,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审视自身是否出現过这些不良情绪。同时,讲解不良情绪的相关调控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法、自我暗示法等。当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可将注意力放到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及时摆脱负面情绪,或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针对未掌握的体育技能,暗示自己只要加强训练,一定能够掌握。通过心理暗示,可树立训练的自信心,使其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体育训练。其二,注重给予学生激励。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以及负面情绪,通过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激励,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关心,进一步激发起体育锻炼潜力,及时走出负面情绪。如部分学生受个人体质的影响,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身体不够协调,很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不仅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引,更要看到其在每一节课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表扬,使其尝到体育锻炼的成就感,提高体体育锻炼的心理预期,如此能够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出现,降低负面情绪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此进行教学不仅能够顺利完成体育锻炼活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有效的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经济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健康。而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将相关知识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学段,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情境中掌握应用健康知识的能力,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有机结合共同发力,完善好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健康行为。在未来走向社会时,学生才能以稳定的情绪、包容豁达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问题,更能在遇到挫折时,爱惜自己的生命和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4(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