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思考

2021-01-04赵红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整合初中地理信息技术

赵红梅

摘要: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抽象性到直观性的转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辅助工具。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好教学辅助工作,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融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是当前学科教育发展的主流,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地理学习任务,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三合一”整合技术,真正实现了以互联网为资源平台和传输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以多媒体技术为表现元素,因而能够成为时代高科技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最新力作。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突出的科技性、先进性、整合性、直观性、网络性和实效性,自然能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元素。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

(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基于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求,而是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学形式为学生讲解其内容,以此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都是以灌输式为主向学生讲解,若是长时间处于这种教学模式背景下,不仅会让学生产生不好的负面情绪,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失去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多样化方式,使其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第二节《自然环境》这一单元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现有教学资源。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依照教材中的图片,与教师口述的内容了解其内容,但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积极整合,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中为学生找一些视频或图片等让学生观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呈现青藏高原的俯视图,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之所以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同时还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从而加深学生印象[2]

(二)实现整合教学,体现学生地位

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学习知识和交流的基础条件,并且还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地位,使其初中生能够融入到多媒体技术构建的学习情境,积极鼓励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由于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需要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单元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方面存有的不足之处,然后教师在以学生反映的问题设计教学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为小组的方式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在通过小组提问、小组解答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下完成学习。运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搜集教学素材,提升预习效果

基于网络化发展背景下,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大容量、大范围等特点,所以把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实现整合,能够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对其教学内容实现补充。例如,教师在课件制作或者是教案编写等方面,都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专门的课程资源收集库,确保每章节知识内容都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相对于以往的学生预习情况可看出,学生预习都是通过阅读课本,把其中自己不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然后在等到教师讲解的时候询问教师。那么把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在预习时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相关学习素材,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点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这一章节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含义”。首先,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掌握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種各样的形态;而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其次,学生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找到相关图片信息进行观看,以此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形和地势。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融会贯通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在与地理教学实现整合时,还应当与其他相关的学科资源实现整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现状,运用地理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展教育,并不是单一地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课程内容,从而给学生搭建可以跨学科的平台机会,进而针对地理教学实现延伸。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存有把控不当等现象,就会促使地理课程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但是只要教师合理把控其他知识的有效融合,就能确保地理教学效果的良好,甚至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地理教学体系的发展空间。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发挥技术特征和理念优势,实现地理知识的动态演示,同时借鉴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加强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后应用与拓展工作,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1]田静.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02.

猜你喜欢

教学整合初中地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