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2021-01-03黄超颖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策略小学语文

黄超颖

摘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除了在学校认真听课,课后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有力补充和巩固。然而,客观地说,现在许多老师对于作业的研究不深不透,所留的作业不能反映课堂知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相反只会增加了学生负担。必须对这一情况引起高度的重视,研究一下怎样留作业这一基础课题,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特别是作为众多学科基础的语文,更应该弄清楚作业到底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提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真正把作业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引言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科学合理设计作业,不但能够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更应该具有启迪性。而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作业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语文,更是众多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必须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必须注重学科性质,结合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好小学语文作业。

一、坚持学科性,积淀文学素养

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不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备工具和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对于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锻造,文学常识和知识的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属于必须学好的学科。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科学设计好作业。设计作业,不是简单在课后布置题目那么简单,而是在上课时乃至课前就应该进行筹划部署。比如,在课前,作为老师必须要对课文的成文背景、作者情况、文章特色等进行全面了解,在课堂上可以当作引起学生兴趣的手段,也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查阅、讨论等,启发其自主学习和资料查阅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在学习《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励志故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在谈谈学习体会和心得,等等。同时,可以结合重要节假日和活动等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比如,寒假期间,可以要求学生在春节时候搜集奉陪、灯迷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可以让学生结合外出游玩等,对相关活动进行记录,或者布置游记写作等,以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二、体现综合性,加强学科融合

语文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书本中的知识只是语文学科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必须立足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来源于生活而超出于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来反馈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全面提升其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1.课内外融合。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单纯的课堂学习难以达到学科的目的。必须在课外进行深化拓展。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科学综合课堂内外,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在学生开始古诗词后,老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推荐学生课外自学或家长教学《唐诗三百首》中适合于小学背诵的篇目;学习了《齐天大圣》后,可以推荐学习读《西游记》等名著(青少年版);在黄金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出去游玩的经历,谈谈体会,或者进行照片评比,等等,这样,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强化了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

2.学科间融合。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不对人为地把这种联系割裂开来,单纯为学习语文而学习。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规律的。而应该充分进行结合与融合,适当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作业,拓展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之后,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让其揣摩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在学习一些课文时,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校内外的融合。生活是一所大学校,也是最好的课堂。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留心处处皆学问”,让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成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为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源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搜集常见的错别字、不规范的用语等等,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部门,提高人们规范用字的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活”

以往的教学,更多地会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为知识的巩固,認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知识越牢固。因此,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本不动脑筋,“一类生字写5 遍,二类生字写3 遍”“把今天学的《古诗两首》抄写3遍,并且背给家长听”“把一到三课的课后词语抄3遍”等,还美其名曰“童子功”。我们并不是反对“童子功”,而是学生长期做这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丧失,更谈不上提升语文素养了。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在作业的形式、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出让学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有兴趣完成的作业,学生才会乐于完成。

如在学完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后,我设计了理解课文内容后填空的作业:《如梦令》这首词的作者是___代杰出的女词人___,回忆了___,表现了作者___。“___”是时常想起的意思,“___”点明回忆,“___”点明游赏、饮宴的地点,“___”点明时间,“___”讲词人在溪亭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来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改以往的纯文字背诵式的原文填空,而是在考查学生背诵的同时,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综合性更强了,语文知识变“活”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不但但是让学生在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必须进行缜密思考、多方融合、系统构建,设计出既突出学科特色、又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后作业,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培养出能力素质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金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02).

[2]莫莉.也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08).

[3]孔丽珍.小学语文作业创新浅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8(06).

猜你喜欢

策略小学语文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