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21-01-03杨爱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减负增效小学数学教学

杨爱兰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力也日益激烈,这就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了沉重的学习负担。面对海量的作业,学生痛苦不堪,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不要千篇一律地进行机械化的练习。基于此,以下对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实现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会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增加教学任务,而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会从小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特长班或者补习班,使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就是在各种课外班学习,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一、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防止作业疲劳

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因为作业数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的要求;作业数量太多,会加大小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最终导致完成的作业没有质量,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例如,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前作业的时候,为的是做好预习工作,为学生学習新知识做铺垫,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适当地布置一两道题目就可以。课堂中的作业练习也不宜太多,因为课堂训练主要针对新学的知识点,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因为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还需要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留下更多的时间。如果学生掌握情况好,就可以直接进行下面的学习,如果掌握情况不理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地多布置一些,但是也不要大量、机械、重复地让学生练习,而应本着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的理念,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创新为前提进行合理的作业练习,防止学生因为作业任务重而出现疲劳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重视学生学习差异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更多地看到学生在理解和练习方面的差异性,提高作业布置的层次性特征,从而使不同阶段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扩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比如教师可以更多地布置一些有关判断题和填空题方面的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这样一来,不同阶段的学生就可以有充足的机会来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的紧张情绪。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使学生可以积极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在竞争意识的激励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题目,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凸显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健康师生交流,做题以质代量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科,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这是学生巩固自己所习得知识的重要核心,但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题海战术已不适用新阶段下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意见,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阻碍,又能从中了解学生在面临难题时,有着怎样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做出有质量的题目来代替以前的题海战术。例如,在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难题,在哪些习题上有较大困难,就能设计出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解答的题目,使学生在解答这个习题后,再遇到相类似的题目也有了更多的思路,因此,与其让学生去做更多题型雷同的习题,不如针对性地让他们做更多能有效提供解题思路的好习题,这自然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才能让教师时刻知悉当前学生的想法,有效做出习题上的应变,既减少了学生题海战术的劳累,又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做题信心。

四、充分把握数学时间及优秀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自主地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在上课前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且根据除法的相关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和思维导图等辅助性教学工具,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教师所讲的抽象化的概念进行直观、具体的了解,从而掌握两位数的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使小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中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五、重视课程参与,提升教学效率

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方面,因为教学效率的本质就是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以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举行数数活动,看看谁能在最快时间数到100,也可以通过数学接力游戏,来完成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积极参与进去,并主动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知识内容,自然就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结束语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教学理念,遵循适度性的原则,正确地看待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布置具有层次性的课后作业,并且还要丰富作业布置的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求知导刊,2021(30):4-5.

[2]徐晓冬.减负增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40-41.

[3]杨利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11.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减负增效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轻摆渡,济江川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