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将进酒》“将”字读音再考

2021-01-03武国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变将进酒读音

武国强

内容摘要:有关李白《将进酒》一诗,在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其中有关“将”字的读音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近年来因叶嘉莹先生解读《将进酒》“将”字读音的视频火爆网络,这一问题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秉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严谨态度,展开相关论述,旨在通过拨云见月条分缕析的考证,耙疏清晰“将”字读音的来龙去脉,以便解除读者困惑,更加有助于该诗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将进酒》 读音 流变

《将进酒》中的“将”字究竟读“qiāng”还是“jiāng”,以前就有争议,然多数学者认为应读“qiāng”,是“请、愿”之意。近来因叶嘉莹先生的一段短视频讲解《将进酒》中“将”字应读“jiāng”,再次引起学界关注。笔者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发现多数注疏基本读“qiāng”。如2014年最新修订版的《新华字典》在注解“将”读“qiāng”时,直接写为“希望;愿:将进酒”;2018年出版《古代汉语词典》只是注释了“将”读“qiāng”时,是“请,愿”之意,没有出现《将进酒》词组;2018年出版《辞源》(第三版)中出现了《将进酒》词组,读音为“qiāng”,注释为“汉乐府铙歌名。内容大都写游乐饮宴。”2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及读物《唐诗三百首》中,虽未直接标明“将”字读音,但在说明解题时写道:“《将进酒》,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 铙歌》。古词有‘将进酒,浮大白’,写饮酒放歌(《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请。”[1]可见,编者亦是默认“将”字读“qiāng”。2017年中華书局出版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在注解《将进酒》时,直言“将,音锵”[2]。201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中,在注解时写为“将(qiāng),请”[3]。由以上现有资料来看,《将进酒》中“将”字读“qiāng”似为定论,无需争辩,然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从字音流变角度看,最早的韵书魏·李登的《声类》、晋·吕静《韵集》皆已亡佚,隋人陆法言《切韵》亦于今不传。现在能查阅到的是唐·王仁煦在《切韵》基础之上增补修订,编撰完成的《刊谬补缺切韵》。据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看,平声三十七阳韵“将,即良反”,又去声四十韵漾韵“将,军师”。又唐·长孙讷言标注《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卷一平声五阳韵:“将,即良反,大也,行也。又即亮反。”此书第四卷去声五样韵:“将,将师。又即羊反。”由此可推,唐代关于“将”字,其平声、去声字是同一的,并无“qiāng”字读音。又按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守温韵学残卷》,“将”所属字母为“精”母,而无“清”母的读音,“将”读平声时是虚词是发语词,而读去声时是实词,是“将帅”之意。又据《宋本广韵》卷二下载平声十阳韵,“将,送也,行也,大也,辞也。又姓,《后赵录》有常山太守将容。即良切,又子亮切”。该书卷四去声四十一漾韵载“将,将帅”。此书亦无清母“qiāng”读音。《宋本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奉旨在《切韵》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其基本继承了唐音。因而,可推断在有唐一代,很可能“将”没有“qiāng”字读音。

“qiāng”字读音源于何时?据相关文献记载,宋真宗时陈彭年在唐人孙强修撰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基础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书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广益会玉篇》卷三十寸部中记“将,子羊切,行也,欲也,或也,送也,奉也,大也,助也,养也,扶侍为将。又子匠切,帅也。又七羊切”。“又七羊切”四字表明,在宋代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将”已经出现“qiāng”读音。又据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记:“《毛诗》‘将’字故训特多。大也、送也、行也、养也、齐也、侧也、愿也、请也。……如愿请是一义,‘将’读七羊反,故释为请也;‘将’读即羊反,故《皇矣》传释为‘侧’。”由清人吕世宜编撰的《古今文字通释》在卷三中云:“将,即谅切,帅也。又七羊切,通牂。”又今人杨树达《词诠》卷六载:“将,外动词,请也。读千羊切。”由以上资料可知,“将”为平声“清”母字读音随时代的变化愈来愈突显,在清代后期《将进酒》中“qiāng”字读音日趋成为主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诗中有很多字存在争议,有人建议古诗应读古韵,取古义,方不失诗意。如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读“xie”还是“xia”就存在很大争议。现代汉语中“斜”除“xie”的读音外,还存在“xia”“ye”“cha”三种古音,如汉代匈奴单于名为“伊稚斜(cha)”,终南山有一山谷名“褒斜(ye)”。古代汉语中,异读有三种方式,即通假异读、破音异读和古音异读。如王维的《鹿柴》中,“鹿柴”是地名,“柴”字是“砦”的通假字,“砦”又是“寨”的古字,所以这就是通假异读,应读为“zhai”。破音异读是某字改变了词性或意义而改变读法,如“乘”字,现代汉语中多是动词之意,然古汉语中还做名词用,指“兵车”,“千乘之国”,这时就要破读为“sheng”;又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亦是此类读法。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的读法,含人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等,如河北乐(lao)亭(地名)、郦食(yi)其(ji)(人名)、冒(mo)顿(du)(人名)、曹大家(gu)(人名)、不(fou)准(biao)(人名)、员(yun)半千(人名)、万(mo)俟(qi)卨(xie)(人名)、暴虎冯(ping)河(专有词汇)、绿(lu)林好汉(专有词汇)。《将进酒》中的“将”字肯定不是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可能存在破音异读的情形。南宋朱熹因古音与宋音不同,其在《诗集传》中采用叶韵法,不断调整改变字的读音。叶韵法会造成字无定音之弊,故受到后人批评。《将进酒》一诗是否受到“叶韵”的影响,亦要阙疑。但由于唐代“将”字并无“清”母“阳韵”,所以读“jiang”更符合唐人习惯。

现代汉语中,“将”字只有“jiāng”“jiàng”两种读音,分别做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用。依据音韵学惯例,所处时代读音为何即读何,当下中小学课本中皆将古音改为今音,就是遵循此原则,故“将”亦读“jiang”较为合适。

从“将”字字义角度看,诸多学者乃至工具书都是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来佐证,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郑风·将仲子》),“载输尔载,将伯助予”(《小雅·正月》),以上“将”字古皆训为“请”,读音为“qiāng”,故多数学者认为《将进酒》中“将”为“请”,音应读“qiāng”。前论似为铁证,然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提出异议,她认为《诗经》中表“请、愿”含义的“将”,多用于男女之间,如“将仲子兮”中“将”是对自己所爱之人说的,表示语气的婉转。“将子无怒”有“请”之意,“将仲子兮”是发声词,二者还有些许区别。而李白的《将进酒》不是女子对男子的委婉之词,也不是为缓和口气而言,李白的口气应如黄河之水滚滚而下,是“将(jiang)进酒,杯莫停”,她认为口气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词义当有所区别,此其一也。叶嘉莹还从自古而今的吟诵传统角度加以论述,如范曾家学所传读“jiang”,台湾一些老学者亦读“jiang”,此其二也。

《唐诗三百首》中,在《将进酒》解题时写道:“《将进酒》,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铙歌》。古词有‘将进酒,浮大白’,写饮酒放歌(《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请。”有学者认为“将进酒,乘(亦写作“浮”)大白”,从字义解释为“请喝酒,用大杯”,不如解释为“且喝酒,用大杯”,语义和语气都更自然。“将”字解为副词“且”意,当读“jiang”。此外,有学者注意到清王琦注解《李太白全集》时,为避免读者难识或误读,将有些字进行注音,然而对《将进酒》中“将”未加注,这可能说明他认为“将”本读“jiang”无须作注。

综上所论,无论是从字音流变、吟诵传统,还是从字义分析、语境体会、注家注解来看,《将进酒》中“将”字读“jiang”会更适宜。

参考文献

[1]清·蘅塘退士编选.陶文鹏、吴坤定、张厚感译注.唐诗三百首[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34—235页,2016年

[2]唐·李白撰.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笺注.李太白编年笺注(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78—279页,2017年

[3]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581頁,2013年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应用型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法探究(2017ZDX266)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流变将进酒读音
字词篇
绘画与分享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
我是小字典
挑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