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
2016-07-28卢莉芹
卢莉芹
摘要:以朗读为教学线索学习《将进酒》,将朗读与理解诗歌的意、境、情结合,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朗读分五个层次、五种境界进行。
关键词:《将进酒》;朗读教学;境界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该诗思维跳跃、情感复杂,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以朗读为切入口,把朗读作为教学线索,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提升对诗歌意、境、情的认识,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里模拟得出《将进酒》朗读教学的五种境界。
第一境:“楚丝音韵清”——读准字音
“正确”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本诗有一些难读字,如:樽、烹、馔、恣、谑、沽、酌、裘,还有多音字:将、为、还、乐等。所以上课伊始设计这样的环节:
1.检查预习情况,从某个学生开始,一人一句读诗,要求朗读者“声音洪亮”,要求听者“凝神”,教师观察点为“字音准不准”。听读之后让学生评价:你为谁点赞?为谁提醒?提醒什么?
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将读的指导与识字、写字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如:“馔”的形近字是“撰”,指的是“饭食”,所以是“饣”字旁,“馔玉”的意思是“珍奇如玉的美食”;“谑”是“玩笑”,所以是“讠”字旁,常用词有“戏谑”,成语有“谑而不虐”……多音字的读音让学生根据语境辨析,结合字典判断。如“为”:“烹羊宰牛且为乐”中,“为”是“做,行”的意思,所以读wéi;“请君为我倾耳听”中,“为”是“给”的意思,所以读wèi。
2.评价、指导之后,同桌再互相听读一遍,巩固练习。
第二境:“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出韵律
诗歌具有韵律美,要呈现出这种美感,就需在朗读时注意声音的停顿、长短、强弱,这些要根据诗意来进行,所以这一层次的朗读就与理解诗意结合起来。
1.明停顿。从某一同学开始,一人一句说诗意(与读字音的同学不重复,扩大参与面),说完某句理解后,学生齐读,展现朗读停顿。
基本上七言的节奏是“4/3”,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三言应这样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知长短,说强弱。某字读音的长短与平仄有关,平长仄短。需要强调的词要重读,韵脚重读且根据需要相应延长。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见”“水”仄音,读得短急,“来”平音、韵脚,读得长些;“天”读得强一点、高一点,突出气势。还要提醒学生,“重读”不一定非是声音响亮,它主要是起到“强调”作用,有时故意将声音放小、放轻,也可以起到强调作用。比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雪”可以读得轻缓、低沉,表现出无限感伤。
教师可进行“带读”,让学生体会。
第三境:“拟把疏狂图一醉”——读出情境
读诗要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即“入境”,读诗脑海中要有画面感,把自己当成作者,并想象模拟其语气、情态,这样能提升朗读质量,也能“以读带析”,帮助体悟情感。
1.师:“将进酒”是劝酒歌,谁能说一下通过读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学生回答:李白和岑勋、元丹丘等朋友在一起喝酒,喝得醉意朦胧,还不停地劝朋友喝,并说了一些喝酒的理由。
2.师:“劝”就要说话,诗中哪些词语能看出“即席说话”呢?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君不见……岑夫子,丹丘生……与君……请君……主人……对君……呼儿……与尔……
读时要“目中有人”,有一定指向性。
3.叙述的内容不同,朗读的快慢就有差别,根据情境,说说朗读本诗时语速、情态的处理。
学生自由谈见解。如开头两句比较“悲情”,语速就慢一些;“岑夫子……杯莫停”几句催促饮酒,语速就快一点。整篇朗读最好带几分醉意,并且越往后醉意越浓。
4.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学生体悟。
第四境:“别有深情一万重”——读出情感
“有感情”是朗读的高层次要求,需要知道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感情。
1.从诗中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思考后在组内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悲:“君不见”两句写出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年过半百,壮志难酬,所以更加悲伤。
欢(乐):因为人生苦短,才要珍惜知己、珍惜相聚,尽情欢乐。诗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更能看出李白的乐观。
愁:诗歌最后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以看出李白有很浓的愁绪。
教师点拨:看看李白劝酒的理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结合李白生平追求,能体会出他说这些话的情绪吗?
学生明白这是愤激之语。所以总结作者的情感有“悲、乐、愤、愁”。
2.再让学生思考,李白这几种感情是怎样的关系呢?(逐渐变化?多少?表里?)
教师提示:在这里,“乐”是“为乐”,是刻意制造的,是表层的,是短暂的。而“悲愁”是核心的,是挥之不去的情感。
3.带着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学生自由诵读。
第五境:“一吟双泪流”——读出自我
李白的悲欢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悲欢,只不过李白的情感更强烈,他是解放了的我们。所以“借李白之诗浇心中块垒”,是本诗朗读的最后境界: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无顾忌地诵读!
余映潮先生说“朗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层次细腻,过程生动,形式活泼”,希望这一设计能向这一要求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