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闭环理论的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管理机制研究

2021-01-03袁西鹏邓国家郭新武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智能化

袁西鹏 邓国家 郭新武

摘 要 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化转型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职教改革背景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以高职图书馆人工智能研究现状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智能应用、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的特征与内涵,构建了基于闭环理论的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管理模型,以期为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非技术建设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 智能化 闭环理论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1.001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notation, to buil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closed-loop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mode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llectualiz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non-technical path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words Vocational library. Intelligent. Closed- loop theory.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运算力和深度学习算法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各行业、各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日趋明显,成为驱动经济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和生活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1]。作为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阵地,国内外图书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系统[2-3],图书馆学界和业界也从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层面广泛分析了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不断注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近年来,占据全国高校图书馆半壁江山的高职图书馆在“以评促建”的政策导向下,不断转变纸质藏书建设和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但其空间服务、知识信息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建设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与日益深化的高职教育改革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高职图书馆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兴技术引入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之中,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化转型,为业界破解发展困局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案。

1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概述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是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兴技术纳入到高职图书馆运行分析框架,运用一系列创新管理方法、手段、思想、体制等内,将智能化方法、技术与高职图书馆现有馆舍空间、资源体系、服务体系、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传统图书馆的要素形态和业务形态,从而推动图书馆整体管理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的过程。智能化转型符合现阶段高职图书馆发展定位和职业教育改革实际,其特点在于具有技术迭代性和特定的阶段性。从发展形态上看,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型图书馆是智能型图书馆的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智能型图书馆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职教改革发展政策,从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国家标准、产教融合、多元辦学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蓝图,都把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办学水平基础条件。2020年7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制定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重大战略,为我国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生均图书100册中可包括电子图书,这既向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数字化转型传递出明确信号,也为全国高职图书馆从以纸质图书借阅为主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向智能型资源管理、空间、平台与企业读者、个人读者和机构用户的多元协同服务模式创造了条件。

2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应用研究

笔者查阅了近5年来国内外图书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重点对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和高职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高职图书馆的人工智能研究仍处于较低层次,智能思维还没有被高职图书馆广泛接受,业界主要以观望的态度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变革。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用主题=“高职图书馆”并含“智能”或者“人工智能”为主题词进行模糊跨库检索可以最大程度获得目标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28日,检得文献34篇,剔除13篇与主题无关文献,共有21篇期刊论文符合主题,数量十分有限,与“智能”或者“人工智能”主题数以7.8万计的文献总量不相匹配。

学者们主要从高职图书馆智能技术的理论探讨、系统应用、服务升级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张弼云[4]、王法[5]等人探讨了基于RFID系统平台构建智能型图书馆的思路;王云[6]、熊爱梅[7]、马寅[8]等人提出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知识创新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升级对策;谭新野[9]提出一种包含智能识别系统、App推送书籍系统、自动借还书系统、机器人智能服务系统、智能专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子系统的智能图书馆模型;杨柳青[10]分析了目前高职图书馆建设中AI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但从理论研究层面看,虽然有的研究者尝试从理论层面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职图书馆改革与转型、构建智慧图书馆框架、建设智能管理系统等内容,但对其运行机制和影响机理阐述得不够深入,呈现出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人工智能研究同质化、同理化特征,没有体现高职图书馆独有的特点。

为全面了解国内高职图书馆智能技术实践应用成果,笔者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首批建设单位197所学校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主题=“学校名称+图书馆”进行检索筛选,结合各馆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图书馆人工智能领域目前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没有成熟的整体案例。RFID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技术,例如包括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1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12]、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3]等都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模式、自动盘点等功能。还有一些图书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贝叶斯算法、协同过滤算法挖掘本馆馆藏数据和读者信息,实现了智能分析模块的设计和个性化推荐功能[14-15]。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也比较具有代表性,主要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引进座位预约系统和智能采选系统,开展“盈科千信”线上智能机器人咨询服务等。

通过大量调查发现,虽然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是普遍存在着发展能力不足,技术创新缺位的问题。从图书馆应用发展层面来看,存在缺乏智能发展规划设计、经费投入少、数据收集困难、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从技术应用层面来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遥感、智能控制等技术在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馆舍空间建设和用户管理服务领域应用极为广泛,而高职图书馆的智能化一般仅面向单个应用场景,较少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融合研究,尚未整合多种技术形成立体服务体系,在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上与其他图书馆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其开展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图书馆和第三方研究机构,进一步制约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图书馆的深度应用。对此,高职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其转型,通过建设智能管理系统等对其进行智能化改进,从而体现出高职图书馆独有的特点。

3 基于闭环理论的图书馆智能化发展模型

新兴技术与高职图书馆并不是天然融合的。高职图书馆决策者只有在衡量引入新兴技术对替代馆员执行可重复性的任务和解决高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服务创新发展痛点带来的收益超出基础设施、经费支持、专业人才等要素投入时,才能真正将技术理性转换为价值理性。在图书馆建设实践中,传统高职图书馆受制于理论研究不强、智能应用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缺少持续推动智能化转型发展的内驱力。在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上,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王宇在《建立三力思维践行闭环管理——从思维力、驾驭力、敏锐力三个角度谈图书馆管理》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践行闭环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管理队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建立一个开放、智能、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和做法[16],对高职图书馆智能化转型发展管理实践中引入闭环管理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3.1 闭环管理概念与原则

闭环管理是将自动控制领域的反馈闭环控制运用于事务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闭环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现代质量管理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于1939年在《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中提出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思想。经过长期改进和广泛应用,闭环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或其他组织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在过程中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灵敏、正确、有力的信息反馈并作出相应变革,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与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促进组织超越自我、不断发展。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推行闭环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图书馆积极应对新兴技术和融入智能生态的管理机制。因此,在实行闭环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整体性:建立不同层面的目标链时需要保证局部服从整体,强调阶段性目标与整体性目标的统一,避免产生无效目标和重复性任务;(2)高质量:在不同阶段内制定技术规范、项目规范、服务规范等不同层面的制度标准,参与主体负责落实组织、实施,建立监测预警平台实时监测,即时跟进调控和改进,塑造质量文化;(3)可生长性:每一次技术改进或引进智能项目,要按照以什么标准去办、结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取得什么经验等一系列封闭的方法来建立小循环,使闭环管理在循环中产生质的飞跃,每循环一次,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4)以人为本:闭环系统的运行离不开馆员、企业用户、学生读者和专业群等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要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创新文化,使馆员对学习创新和竞争激励产生持续驱动力。

3.2 构建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闭环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理论,构建一套以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为主链的闭环管理模型,主链分为战略目标分析、团队建设、融合创新、评价评估四个部分,与技术升级和信息反馈两条旁链围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性、动态性、可控性的闭环系统。系统包含两个高度闭合的子环——管理子环和业务子环,通过大环中的小环和小环组成的大环把图书馆各种组织要素的智能化过程有机地衔接起来,互相促进、迭代上升,其闭环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    ”符号表示系统中的专门机构,由图书馆核心骨干和技术人员组成,是决定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4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转型发展管理实施路径

4.1 制订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分析是对系统发展的可能性和导致系统从现在向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动力、事件、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的方法。决策者通常要使用这种方法来制订图书馆 智能化转型发展规划。在制订图书馆智能化发展规划中,如图1所示,战略目标分析是智能化发展闭环管理的起点,一般由图书馆分管馆长主导,从环境分析、主体分析、目标分析、任务分析四个层面依次展开,进而明确发展任务,制订符合本馆实际、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路线图,如图2所示。

制订高职图书馆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规划要考虑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读者群体画像:要适应高职图书馆用户学习方式、学术交流方式和社交方式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年轻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不断产生的新特点,通过结构化的数据体系整合,构建标签化的行为特征和用户的行为模型,不断提升用户数据项的密度和颗粒度;(2)资源画像:纸电资源揭示采用元数据仓储技术,对多层数据标签进行类目管理、交叉分析、迭代分析,生成完整的数据标签体系;(3)知识发现服务:利用个性化信息聚合及推送机制满足用户对精确性高、时效性强的信息内容的需求,读者将能自动地获取某领域的最新动向;(4)机构知识库:高职院校专业群/核心专业和其他二级机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需要收集大量产业组链与专业集群信息,整合专业资源和学者专家资源需要注重机构建模与资源数据的挂接与关联,通过关联数据、数据挖掘及分析工具满足机构用户需求;(5)智慧学习空间:高职图书馆虚实空间融合转型要借助智能化技术,打造资源丰富、个性化、舒适化的知识共享空间;(6)智能服务平台:图书馆智能服务平台是融入智慧校园平台的一个可生长的综合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登录和自由订阅享受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的服务,方便、灵活地获取图书馆的“立体式”信息服务。

4.2 推行“人—事—法”三维一体管理模式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不仅仅关注智能技术本身,也要注重智能化目标、内容、要素、应用场景的融合。闭环管理模型把“人—事—法”三维一体管理机制[17]看作一个闭环子系统,如图3所示。

管理子环分三层,最外层是战略管理层,中间层是业务管理层,中心层是精细管理层,前者是基于战略管理的大闭环,后两者则是侧重于业务管理和岗位管理的小闭环,形成以“人”为核、以“事”为准、以“法”为本的管理模式。基于高职图书馆技术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打破组织结构边界,以组建智能项目团队或课题组的形式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分设出系统设计人员、数据管理馆员、人机协同培训师、情报分析员等新的岗位,建立一支快速响应的“专、精、高”项目团队,其中“专”指的是人员专门化、专业化;“精”指的是技术研究精、业务精;“高”指的是服务频次高、层次高。这种管理方式对成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所以高职图书馆在抓好流程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同时,更要营造积极的图书馆学习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注重以少数带动多数,从管理思想、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重组图书馆各组织要素,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来支持和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

4.3 构建流程导向式的业务体系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转型发展要对包括纸质资源管理、电子资源管理、自修学习空间服务、读者服務体系建设、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建设等在内的传统业务模块进行重组。业务重组不是简单的业务环节精简、合并或增加,而是将整体性的业务创新分解成项目标准化工作流程。从业务形态上来看,高职图书馆智能化目标要分阶段完成,一般是在总体目标下划分成若干子项目逐年实施。评估子项目有没有必要建设或建设效果好不好,需要增加内部反馈调节机制来控制。如图4所示,构建一整套PDCA循环控制的分析——规划、落实,监测——检查,评价——反馈的导向式闭环控制流程,促进一个个智能化项目与图书馆业务体系产生连续回路动态式耦合效应。

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为例,在P阶段,首先要明确该子项目在整个闭环管理中的作用,对项目的建设时间、周期、参与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再通过市场调研选择适合本馆实际的建设方案。在D阶段,由项目负责人、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业务骨干共同组织实施并对转型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委托企业定制开发搭建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1+N”架构微服务平台,充分参与底层架构、系统对接、开放接口应用等模块,实现本馆业务数据管理与资源整合;在应用层面,馆员与第三方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开发OA移动办公等配套小程序,强调O2O线上线下服务和协同管理;各项任务都要有完整的信息记录和信息反馈,图书馆要掌握第一手开发资料。在C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检查机制,包括成立监测工作小组,按计划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再对接第三方公司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并合库测试,然后判断功能是否实现,直到取得阶段性成果。A阶段中,首先要在项目完成验收前做好上线测试和总结反馈,搜集本馆用户对智能服务平台的使用体验和服务评价,及时总结业务系统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后期维护与拓展计划;最后对P、D、C、A四个阶段进行归纳,将问题解决方案和考核机制固化下来,形成制度和标准流程文件,促进图书馆智能化项目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基于闭环理论的高职图书馆智能化发展模型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兴技术与管理机制、业务体系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有利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图书馆通过引进智能化项目实现管理服务水平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将智能化子项目的闭环管理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进行有机联结,通过实践培养一批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为将来实现全面感知、全面互联、全面融合的智慧图书馆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高职图书馆“以服务求发展”的战略思想,转变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参考文献:

储节旺,陈梦蕾.人工智能驱动图书馆变革[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4):5-13.

MASON R 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Library Journal,1985,110(7):56-57.

刘卫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1984(4):19-22.

张弼云.高职图书馆RFID智能系统的构建分析: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C]//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著名图书馆学家——金云铭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福建省科学技術协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4:4.

王法.RFID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30.

王云,白静,孙熠.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智能化发展[J].新西部,2019(21):117,125.

熊爱梅.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83-86.

马寅.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2):103-106.

谭新野.高职院校智能图书馆模型与应用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31):124-125.

杨柳青.基于AI技术在高职图书馆中应用的若干问题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6):69-70.

汪斌,杨霄.借力实训室建设助推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241-243.

韩巧荣.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12):128.

杨敏.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3):107-108.

曾胜海,方德丽,黄永根.简约协同过滤在馆藏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3):26-29.

耿倩.贝叶斯算法在图书馆读者智能分析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5):14-16.

殷环环,李亚平,张路路,等.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2):18-23,62.

刘其先,田宝新,鲍明铭,等.企业集团“人—事—法”三维一体闭环管理模式探索:以某央企集团为例[C]//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9(第三届)上卷.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8.

袁西鹏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安徽芜湖,241002。

邓国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安徽芜湖,241002。

郭新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安徽芜湖,241002。

(收稿日期:2020-11-15 编校:左静远,刘 明)

猜你喜欢

高职图书馆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智能化要颠覆什么?
浅论服务于骨干校院校建设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
基于QQ群的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系列活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念探讨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