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03郭宇博
郭宇博
摘 要:视觉元素是美术教育中的主要表达手法,通过文字、图形与色彩的多样化结合,让美术教育能够实现对于形式美、意涵美、升华美的有效展现,令学生能够在美术教育当中得到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大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视觉元素;美术教育;核心素养
一、视觉元素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视觉元素的内容
1.文字
文字是人们进行情感总结与意象表达最为凝练、高效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一种基础设计元素。对文字进行字体的设计与间距的调整,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
2.图形
图形是给予人们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设计元素,从鲜明程度来说要高于文字,因此,在美术教育当中,图形所能够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其他元素所不能取代的。加入丰富且有针对性的图形设计,能够令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感知。
3.色彩
从情感表达以及感知的角度来看,色彩的效果要高于文字以及图形,色彩是构成美术丰富多变精神世界的关键。通过色彩来展现出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及自身情感的传达,正是展现个性与独有精神认知的有效渠道。
(二)美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见》文件发布,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要求再度提上了日程。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当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其核心素养大致如下。
第一,图像识读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是最根本的教育目标。学生对于图像的观看、识别以及解读能力统称为图像识读素养,这里面包括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解构,是否能够从美术作品当中准确地识别各类视觉符号,解析其传达的信息。在美术教育当中,针对图像方面的识别与读取会细化到具体的材质、空间、肌理、造型等。
第二,美术表现素养。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美术,也是核心素养之一。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解决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上的各种问题,正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素质目标。学生应该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合理并且富有创意地运用各类工具与素材,例如利用新媒体或是非常规的工具来创作、构思、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第三,创意实践素养。“创意是无价的”,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大胆地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拘泥于常规,能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可以通过草图、模型等直观方式呈现出自身的创意,实现实践。
第四,审美判断素养。每个人的审美都是有着主观性和独特性的,而在美与丑的判断当中,如何才能够更好地领悟美的原理,怎样能够更有效地增进、增强审美触觉,提升审美素养,正是美术教育重点探索的。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辨别和观察各类事物,从中发现美、判断美、分析美,提升审美素养,加强学生的美丑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好的美术能力。
第五,文化理解素养。艺术的审美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国家、民族等的不同,都会导致人们的审美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和一统性。学生必须先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基础,才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建立在这些文化基础之上的美术艺术作品。因此,学生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当中,还必须加深自己的文化理解素养,以更好地去认知、欣赏中国和国外的各类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二、美术教育中的视觉元素应用特点
美术的教育主旨在于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视觉形象、理解视觉信息,进而能够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创作新的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各类美术相关的教材与工具都会格外凸显视觉性,从而令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以此带动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与促进。
(一)形式美的直接感知
美术教材是美术教育中最为直观详尽的视觉元素载体,从教材当中的各类文字设计到图形安排,再到整体的颜色搭配,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能够令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去感知形式美。
从美术教材中的种种视觉元素呈现方式可以看出,无论是场景的塑造、情境的营造或是情感的熏陶,视觉元素都被充分运用起来。通过将文字、图形、色彩这三大元素交替组合,以一种直观而富有冲击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到美术的魅力,对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对比、均衡、统一等形式原理的各类美术语言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二)意涵美的贴切展现
查看各个不同阶段的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其美术作品的选择与展现都有着明确的主题性,这正是视觉元素在美术教育当中应用的一种巧妙方法。通过主题内容的共通性来更为贴切地展现出美术教育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涵美。
意涵美的教育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美术所带来的强大视觉信息传递作用,提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多元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绪,并且通过积极向上的主题引导对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起到了有效的培养作用。
(三)升华美的内化创造
美是一种不定规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造的过程,在美术教育中,不仅重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重视的,是对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当中,结合了大量各类不同的视觉元素,并通过视觉元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巧妙而又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对于视觉元素的应用和搭配,令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视觉元素的基础使用技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打造新的美术作品,加强学生以内化知识来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術教育中的视觉元素应用不足
当前我国美术学科的发展在校园教育当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所应用的视觉元素效果也未能发挥最佳水平,从美术教育中的现行情况来看,视觉元素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视觉元素应用距离感过强
美的感知往往是情绪化、直觉化的,但在学习美的过程当中,我们却要通过理性的、系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此,在美术教材当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比较理性的内容,如色彩明度、三原色、版面设计等等。这些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学科知识,往往由于视觉元素的应用距离感过强,导致学生会在本能上产生畏懼感或陌生感,从而令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
(二)视觉元素应用过于刻板
美术教材是在美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工具,但现行的美术教材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滞后性。相比起当前的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许多美术教材当中所应用的视觉元素仍然是较为落后的。如当前人们已经普遍习惯的动漫、卡通类美术形象与创作手法,在美术教材当中却没有得到更新,教材里面的各种卡通形象往往显得陈旧化;还有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已经非常普及的各类高科技电器、设备,在美术教材当中也往往鲜少出现。对于视觉元素的应用过于刻板和滞后,会令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老旧、落伍的印象。
(三)视觉元素应用导向偏颇
美术教材中所运用的不少视觉元素,还出现了导向偏颇的现象。例如在很多人物形象的表达还停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当前的日常生活情境相差甚远,容易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部分事物产生偏颇印象。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男女形象的塑造、国外情境的展现、城市与乡村的强烈对比等方面,这些都很容易让处于世界观构成阶段的学生受到偏颇的导向引导。
四、视觉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展望
美术教育是一个传递美的过程,视觉元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信息传达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好地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展现出应有的时代风貌,为学生传递当下的艺术观和审美风格,构建动态教育,真正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美的感知,掌握塑造美的基础美术语言,领悟美的意蕴。
(一)拉近距离传递美
作为让学生感知美的最直接的工具,美术教材首先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美感,同时作为学习美术的工具,相关的学习内容也必须拥有足够的理性和科学性。在美术教材的设计方面,视觉元素的应用是否恰当,就看是否能够将理性和感性比例做到均衡。在视觉元素的应用方面,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认美术主题,并增加感性色彩,突出美术教材所特有的趣味性、活泼性,从而带来更强大的学习吸引力,让学生不仅能够直观感知到图形美,同时还能够领略到文字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美,真正做到对于美的融合和理解,进一步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二)贴合时代学艺术
美术教育应当足够贴近时代,美是在不断动态发展的,对于美的欣赏与判断标准也在不断产生变化。美术教材的设计应当加强更新的速度,提升内容的时代感。在美术教育课程当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当前的审美艺术与视觉设计风格来灵活地应用视觉元素。
(三)立足发展搞教育
美术教育必须同时注重美德、感知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在美术课程当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与辅助者,在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展开有关于视觉元素以及美术语言的相应教学。
参考文献:
[1]厉凤鸣.儿童绘本的视觉元素与空间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2]袁晓莉.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美术教育价值转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3]王彤彤.视觉文化视域下现行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图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4]李茹.高中美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升图像识读素养的探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