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验视域下的哈德逊河画派

2021-01-03陈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然观

陈曦

摘 要:19世纪上半叶,风景画成为美国艺术家探索和表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客观认知和主观想象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这种演变密切相关并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发祥并流行于美国的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以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为切入点,结合图像学内容,剖析哈德逊河画派风景画的艺术思维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超验主义;哈德逊河画派;自然观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新思想在美国传播,康德的哲学思想辗转传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爱默生在康德先验论和欧洲浪漫主义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超验主义思想,适逢其会填补了新大陆在意识形态上的“真空”,并为美国艺术提供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引领美国艺术超越本土、平视世界。

超验主义思想旨在应对内外交困的美国社会。爱默生意欲构建一个与欧洲迥然相异的有着新科学体系和新文化艺术的人类理想国度,以期摆脱对欧洲文化亦步亦趋的附庸地位。另外,爱默生蓄志重塑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被科学价值观分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回归自然”进入美国文艺界,其结果是像科尔(Thomas Cole)和杜兰德(Asher Brown Durand)这样的风景画家彻底地从画室走向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哈德遜河画派出现于1825年,相较于爱默生发表的“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美国学者》早了十几年。该画派虽肇启于哈德逊河谷,但在审美意趣、绘画经验上流露出由欧洲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的风格倾向,而与该画派密切相关的是超验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也就是说,美国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由超验主义体现出来。不过,评论界争论的焦点在于该画派沿袭的欧式理解与表达方式是否符合美国,更有甚者污蔑其为“进口产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从超验主义视角切入,通过探讨哈德逊河画派的视觉呈现,剖析其艺术思维、图像表现中超前于欧洲的非经验因素和“美国性”,同时从社会语境出发,探索其背后承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

一、以自然为师

自然是美国非常重要的资源,美国没有媲美欧洲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脚下土地即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动力。爱默生的思想多少涵盖当时美国对自然的仰慕立场,他在《论自然》中指出:“这便是艺术的含义,即大自然经过人提炼加工之后的结晶。因此在艺术中,是大自然通过人的意志发挥作用,而人本身又充满着自然最初造化之美。”将艺术看作自然与人类的化学反应是爱默生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辩证关系的概括。同时,爱默生肯定了“研习大自然”的现代意义,并将它与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合并为一。

作为哈德逊河画派奠基人,托马斯·科尔通过风景画向公众传递超验主义思想。他崇尚爱默生超验主义自然观,主张通过直觉和感知去揭示自然背后所蕴藏的普遍真理。不过,科尔对超验主义思想的贯彻多维系在表现道德寓意主题和象征性故事的风景图式架构中,未能完全实现对自然本质的认知和精神内核的把握。他于1842年创作的“生命之旅”系列绘画展示了人类从童年到青年、中年,再到老年的过程。这种寓意式的风景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启人心智、警世劝诫的教化意义,在它上面初显美国风景画分袂于欧洲古典主义的端倪。然而,科尔一次次地将风景画推回到古代,将古典理想主义的概念移植到美国自然中,不可避免致使美国风景画的思想意蕴黯然失色。爱默生对此评论说:“一个向往异国的人还是没有嫁给大自然,意大利再也找不到比离家一英里内更让人陶醉的天地。”不可否认,科尔的理想化风景虽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要,但过多人为干涉必然影响对美国自然本真的再现,而到画家杜兰德手里,这种情况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杜兰德主张师从自然,用冷静直率的描摹手法表现对自然的精微感受。他认为,未有人迹干扰的自然处于最完美的状态,人为的理想化改造只会弄巧成拙,反而破坏自然的内在秩序。在《有关风景画的信札》(Letters on Landscape Painting)中杜兰德这样解释:“要让艺术家完全地接受大自然呈现在他面前的任何东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的无限存在产生亲密无间的联系……千万不要让他任性地偏离真实而亵渎自然的神圣。”相较于科尔,杜兰德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风景“性情”的把握和对自然的情感,促进了美术风景画的进一步发展。在《心灵的共鸣》中,杜兰德还原了一处未遭人迹干扰的荒野:科尔与诗人布莱恩虽置身于群山环抱之中,却又全然与身后草木葳蕤、悬崖绝壁的外部世界隔绝,唯剩万籁俱寂、自然道合之余的“物我两忘”。这与爱默生心中理想的自然何其相似,反映了超验主义对古老东方智慧——“道法自然”生态伦理的融会贯通。

虽然科尔和杜兰德的绘画还保留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景画的风格,但我们从中看到含有美国精神特质的种子在萌发,它扎根于自然,并内化为个人认知性的思索和崇高的觉悟。

二、自然的美国式景观

爱默生认为:“大自然伸出手臂拥抱人类,是为了让他的思想变得像天地一样开阔。……只要他的思想与自然的幅度相称,框架就会与图画相匹配。”同时,他呼吁新大陆的主人不应被动地被环境所决定,而更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去创建和形成自己的世界。基于这种从自然中寻求思想和文化的观念,哈德逊河画派第二代风景画家响应了爱默生“无视欧洲高贵的缪斯”召唤,并在“昭昭天命”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扩充属于美洲风景的视觉神话。

在《论自然》中,爱默生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艺术家应扎根于美洲广袤辽阔、充满挑战的土地重新自我塑造,以保留对自然的虔诚心与敬畏感”。哈德逊河画派第二代风景画家亦自觉传嬗爱默生的思维,从表现题材看,他们的绘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于对“伊甸园”图景的表现,并赋予美国西部自然奇景一种别样的气度和灵性。1857年,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因《尼亚加拉大瀑布》声名鹊起。他认为尼亚加拉大瀑布对美国来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奇迹。丘奇的风景画有着大场面的、俯瞰式的宏观构图,极为明亮的背景和细致的自然写实风格。美国画家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深化了丘奇气派宏大的绘画风格,在自然实景基础上加以夸张和想象,促使西部的风景更符合大众审美和内心期许,兼带一种开疆辟土的广告效应。

哈德逊河画派第二代画家对于美国自然视觉表现力的展现还体现在对“光”的精神性表现上,他们将光认定为超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媒介,认为它是土地的灵魂和生命的源泉,认为光使天地万物变得和谐,关注对光线的描绘,并由此产生出“辉光派”(Luminism)。第二代风景画家作品呈现出以下视觉特征:在构图形式上,对地平线有意压低以充分发挥光线对整个空间的效能,再对景物因空间距离、反射光所产生的质感与相应色彩变化进行逐一精准的描绘,使直觉和感官充分地把握自然的妙不可言。此外,他们对光的捕捉和精准表现是启动了观者自然而然地与山水风光进行精神对话的特定架构,引领他们在对自我的超越中、对自然的观照中达到一种精神境界。这种艺术上的超然表现显然是符合美国当时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的。

19世纪中期,当透纳沉浸于对浮光掠影的直觉把握、印象派致力于对光色视效的主观表现时,哈德逊河画派依然坚持精炼细致的“辉光”道路,他们从不为光线牺牲物体原有本性。尽管如此,哈德逊河画派的写实用光在实现技术突破外,还将视觉呈现转化为文化符号,彰显了极具超验精神的美国特质。

三、文明的消解

美国超验主义自然观相异于洛克和休谟的经验主义思想。爱默生尤其反对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面对当时工业快速发展的美国社会,个人在尘世的灵魂安放何处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问题,爱默生的《论自然》几乎是超验主义者面对这个问题的共同回答。他们认为:将个人的灵魂投放在神圣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以调和美国人民在征服自然中产生的“罪恶、堕落”体验和在亲近宗教中产生的“神圣、崇高”体验之间的冲突。在这本书中,爱默生将自然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引导和提升人的道德伦理水平,其伦理价值高于纯粹的审美价值。

1836年,科尔的《U型河曲地》面世。科尔对康涅狄格河谷风景不再停留于对自然的视觉再现,转而以几何法划分出暴风雨与晴朗、人造河谷与原始耕地矛盾对立的空间。在《美国风景随笔》中,科尔用“iron tramp”(类似铁路的机械装置)一词谴责人类开采自然的粗暴行径,表现出对风景现状的悲切之情。

工业文明的入侵割裂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关系,生态艺术观的觉醒促使哈德逊河画派将审美经验与道德价值相联系。在超验主义者梭罗曾去过的卡塔丁山脚下,丘奇创作了《卡塔顶山的风景》。画面前景是一处开阔河岸,刚遭受砍伐的树根和枝干赫然在目,背景处枯朽的卡塔丁山在余晖映照中静默坚守最后的庄严。大自然的繁盛与衰落体现了文明的更迭。

哈德逊河画派显然不是超验主义的布道者,但却经受与超验主义者别无二致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期待理想社会的良性发展,却又忧虑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类道德的破坏。毕竟,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一种文明的消解不应否定另一种文明的意义。

四、结语

美国艺术的繁荣期从1825年一直延续到南北战争时期,在这期间,美国拥有了自己的画派和风格。虽然早期哈德逊河画派在技法和理念上受制于欧洲大陆,但在超验主义思潮的驱动力下,以本土意识、生态自然观及绘画精神等多样思维聚焦的视觉探索扭转了美国沿袭欧洲艺术的事势,并传达出美国特有的绘画观念,激发了美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超验主义引领的美国文艺复兴跨越地理空间与社会语境的樊篱,推进了美国文化同世界接轨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爱默生.论自然·美國学者[M].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章华.思想的形状:西方风景画的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继玲.精英文化的变迁:美国绘画15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何云燕.超验主义与梭罗的文学创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5]王瑞芸.美国艺术史话[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猜你喜欢

自然观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从现实生活和文学角度浅谈中日传统审美文化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浅析《瓦尔登湖》的修辞魅力
现代室内设计里的禅文化
现代室内设计里的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