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贝拉绘画中的光影对比技法

2021-01-03吴梦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吴梦冰

摘 要:西班牙画家里贝拉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光影对比技法的影响,并将光影对比技法进一步发展。里贝拉作品中早期是光影对比强烈的“暗色调主义”,中期光影对比技法变得柔和,晚期回归“暗色调主义”,但亮部变得更亮。通过分析里贝拉的创作特點,分析了里贝拉作品中不同时期的光影对比技法的运用,探讨了里贝拉作品中光影对比技法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里贝拉;光影对比技法;现实主义

里贝拉是17世纪西班牙美术的杰出代表,他关注社会底层,作品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里贝拉一生创作题材广泛,早期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光影对比技法的影响,里贝拉一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光影对比技法,他的光影对比技法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其作品中健美的人体与奔放流动的笔触体现了提香和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

一、里贝拉的生平

由于当代文献很少记载西班牙画家贝拉的生平和事业,因此对里贝拉的研究数量较少。直到20世纪初,艺术史学家终于开始着手解开西班牙画家里贝拉一生的奥秘。胡塞佩·德·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是西班牙美术“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忏悔的玛格达雷纳》《雅各之梦》《圣巴多罗缪殉教》《圣三位一体》等。早年里贝拉跟当地成功的艺术家弗朗西斯科·里巴尔塔(Francisco Ribalta)学习艺术。由于对艺术有着更高的追求,里贝拉离开家乡来到意大利。直到1613年里贝拉一直住在罗马,在此期间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影响。1616年他移居西班牙帝国治下的那不勒斯王国,也是从这个阶段起,里贝拉开始在自己的作品署名后面加上“espanol”来表示他的西班牙国籍。在这里,赞助人往往不愿意资助当地的艺术家。除了在1620至1621年间到罗马学习蚀刻艺术,以及在1626年从教皇乌尔班八世巴贝里尼(Pope Urban VIII Barberini)手中接受葡萄牙勋章的短暂旅行外,里贝拉一直住在那不勒斯。17世纪20年代,里贝拉的几幅蚀刻画使得他的作品更广为人知,并将他的名声带到了北欧。随着里贝拉名声的不断提升,委拉斯贵支和西班牙大使于1630年前来拜访里贝拉,委拉斯贵支后来成为那不勒斯总督,先后委托里贝拉完成了几件重要的作品。1631年,里贝拉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成为梵蒂冈教皇等级的骑士,这是意大利画家所能期望的最高成就之一。

里贝拉的成功持续了整个17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40年代,他得以搬到豪华的基亚亚区(Chiaia district),那时,里贝拉的任务非常多,他已经无法一人独自完成,他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组织良好的工作室来帮助他完成过多的任务,不少有成就的意大利画家均出自他的门下。

不幸的是,17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里贝拉得了重病,他的绘画创作陷入停顿。就在里贝拉最终恢复健康后,1647年7月,马萨尼埃罗起义迫使里贝拉带着他的家人到总督府避难长达数月。由于西班牙人对反抗的意大利人采取了镇压措施,里贝拉和他的家人被这座城市的意大利人排斥。这次起义对里贝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649年,里贝拉的病情复发,由于疾病和叛乱导致的动乱,他无法工作,里贝拉一家开始陷入经济困难。1652年,里贝拉去世。

二、里贝拉的创作特点

(一)逼真的自然主义

作为西班牙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里贝拉关注社会底层,呈现出写实的绘画风格。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都源于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他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在作品中注重表现人物的自信自尊和英雄气概,他把真实的社会生活不加修饰地描绘出来,展现出社会底层民众的平凡与朴实,因而他时常受到一些学院派画家的攻击。但这正是里贝拉的伟大之处,他和卡拉瓦乔一样,是一位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毫不粉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家。由于里贝拉定居在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并且总是描绘社会底层的人物,人们常常称他为卡拉瓦乔的继承人。

(二)强烈的光影对比

里贝拉曾游历许多艺术圣地,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卡拉瓦乔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尤为直接与明显。里贝拉在罗马期间与卡拉瓦乔的追随者相识,受到了卡拉瓦乔光影对比技法的影响。

光影对比技法贯穿了里贝拉一生的创作,他的光影对比技法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他的作品画面整体色调偏暗,画面中光影对比效果十分显著,营造出一种严谨而肃穆的气氛。在他的作品中,暗部与亮部对比强烈,他在卡拉瓦乔光影对比技法的基础上加剧了光影对比技法,其画面中的亮部更加明亮,暗部更加深沉,通过强烈的光影对比烘托了画面的戏剧氛围。

(三)崇高的画面气氛

里贝拉的出类拔萃,在于他那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精神。尽管他总是描绘一些贫穷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大多衣衫褴褛,但在他的作品中人们看到的却是自信、乐观的形象,里贝拉的刻画使画面中的人物传达给人们深刻的含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使他的绘画作品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里贝拉的现实主义倾向赋予了作品优美和高雅的气质。他在作品中强调画面的精神性,画面总能呈现出一种崇高的气质,强烈的光影对比突出了画面的神秘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画面效果。

三、里贝拉作品中不同时期的光影对比技法

里贝拉一生风格多变,他的绘画时期按照作品光影效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早期约为1620年到1635年,在受到卡拉瓦乔光影对比技法的影响后逐渐发展成光影对比强烈的“暗色调主义”,严谨而肃穆,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烘托画面的戏剧氛围。作品《圣安德烈》是圣安德烈的一个头部肖像,画面中强烈的光源从左侧斜上方打在圣安德烈身上,光影对比非常强烈,背景隐没在一片暗色之中,整幅画面看起来严肃而庄重。

中期约为1635年到1642年,这一时期里贝拉通过在那不勒斯生活和工作的佛兰德商人的收藏,了解了彼得·保罗·鲁本斯和安东尼·凡·戴克的作品。里贝拉的光影对比技法变得柔和,开始注重对金色光线的描绘,画面色调开始变得冷静,背景开始变亮,阴影则更加透明,画面看起来变得安静和谐。《足部畸形的人》描绘的是16世纪以来在西班牙的都市和乡村随处可见的乞讨者的全身画像,是一位足部畸形的侏儒乞讨者。从他左手上拿的纸可以看出他的身份,纸上用拉丁语写着“请赐予我恩惠,承蒙上帝之爱”。此时里贝拉的光影对比技法开始变得柔和,已经没有了早期非常强烈的光影对比,暗部也开始变得透明,大片的天空使得整个背景都亮了起来。这幅作品以仰视的角度进行描绘,把乞讨者矮小的身躯安排在非常低的地平线和大片天空前,赋予乞讨者高大的形象。晚期约为1643年到1652年,晚年里贝拉的光影对比技法又回归了“暗色调主义”,但与早期不同的是这一时期里贝拉开始着重刻画亮部,亮部更亮。

与里贝拉的光影对比技法相比,卡拉瓦乔塑造的人物较为传统,他采用强烈的聚光效果,画面中光影对比较平滑,没有肌理感;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光影对比比较柔和,画面明暗的层次感更加丰富,空间的层次感更好,画面具有一种神秘感,并且他利用光线来描绘出画面人物的内心。与卡拉瓦乔相比,里贝拉的画面更多了一种男性躯体拉伸的张力之美,他的光影对比技法兼顾了对形体肌肉感的表达。卡拉瓦乔的画面摒弃了细致的刻画,里贝拉则推崇博洛尼亚式的古典式样的细腻和精致。

四、里贝拉作品中光影對比技法对后世的影响

里贝拉是西班牙巴洛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17世纪上半叶,许多有成就的意大利画家均出自他的门下,他在光线运用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卡拉瓦乔主义,为那不勒斯绘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卢卡·焦尔达诺(Luca Giordano)是17世纪后期那不勒斯绘画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里贝拉的追随者。

虽然里贝拉长期定居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但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意大利,更波及了西班牙巴洛克美术乃至整个欧洲。西班牙统治阶级和商人将里贝拉的作品带回西班牙,这些作品也因此影响了许多西班牙与里贝拉同时期的画家。里贝拉为卡拉瓦乔主义在西班牙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an)和穆里略巴·埃·穆里略(B. E. Murillo)都受到里贝拉早期作品的影响,他们通过里贝拉在西班牙流传的私人收藏画作与复制品学习到了运用光影对比技法去创造戏剧化效果与坚定的现实主义风格。苏巴朗与穆里略与里贝拉一样在作品中强调世俗化。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经常从里贝拉的作品中找寻创作灵感。

五、结语

西班牙画家里贝拉是17世纪西班牙美术的杰出代表,其绘画作品中结实的人体、强烈的体积感丰富了西班牙绘画的艺术语言,这个个子矮小的“小西班牙人”用他精湛的画技进一步发展了光影对比技法。希望通过本文对里贝拉绘画作品中的光影对比技法的分析,对光影对比技法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32.

[2]史蒂文斯,周非.逼真的画面 高昂的气度:西班牙画家里贝拉的绘画[J].文化译丛,1988(3):30-33.

[3]王晓珺.神秘的光:伦勃朗版画作品的启示[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4]李维琨.里贝拉的艺术[J].世界美术,1991(1):32-39.

[5]周一兵.巴洛克风格大师里贝拉的画展[J].世界文化,1994(3):31-32.

[6]徐虹.图像的心灵史: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珍品展[J].美术,2007(8):118-123.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