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21-01-03丁凡
【摘要】文化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中西方的文化和生活。
【关键词】高职院校;邮轮英语;跨文化交际
【Abstract】Culture is the component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make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ir cultural literacy, so o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the culture and life of western coun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cruise English; intercultr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簡介】丁凡(1983-),女,安徽安庆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9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外访学研修项目(项目编号:gxgwfx2019073)。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练使用外语交流、了解中外国家文化、能有效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外语教学,因为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的方式,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然而,受到生源素质不高、语言水平不高、教学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限,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接触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少,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常会出现沟通不畅、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与特点
跨文化交际其实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际,既可以是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是同一国家或者民族中,不同的性别、地域、职业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某种意义上,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都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面对面交流,也正因此,跨文化交际涉及了许多的差异性,同时,由于语言、非语言行为、交际风格、价值观、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因为这些冲突或误解,以致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并非一件易事。但跨文化交际活动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变化,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人们能够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有出国经历的学生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跨文化交际的经历让他们变得更独立,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也随之增强,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本土教师,在国内学习、在国内工作,没有出国留学、交换学习或者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虽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等了解并不深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强,因此就很难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并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另外,由于英语课程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对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外籍教师不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聘请外教教授相关英语课程。虽然外教能与学生沟通,但他们对中国文化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他国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人情,不能有效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在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因英语成绩差,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很多学生主观上想好好学,提高语言水平,但后劲不足,遇到困难不是坚持而是退缩。
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文化教学的内容少;选择的教材依然是传统教材,教学内容更新慢,文化方面针对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也很难了解所学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更谈不上熟悉和区别本土语言与所学的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因为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学生尽管掌握了较好的语言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词汇与语法知识,但他们在对客人服务中时常会出现语言障碍、生活困难、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鉴于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高校及高校外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播文化。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水平,也要带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感受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差异,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开放、尊重、宽容的文化态度。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要强调国家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要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自身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主动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如果学校有外教,要主动与外教交流,通过不同形式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扩大知识面。
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外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话题,扩展教材中与外国文化及风俗习惯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参与,感受到异域文化的特点和语言文化氛围。比如,在教学《职场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The English Language”的时候,通过role-play的方式学习各种手势语言,介绍相同的手势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表达的不同含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教師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其中,了解外国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境就能很快适应,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由于外语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很难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接受深层次的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文化的学习和不同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则很必要。定期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外语教师、外教都会参加,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同一个话题,交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四、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既要教授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也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介绍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放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教师要意识到在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特别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信仰等方面要和学生介绍并强调,不可崇洋媚外,也不能出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要以开放、尊重、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越式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在传播中华文化中获得了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五、结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宽容的态度,是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利用外语课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外语语言优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能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靳成达.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1(4):83-86.
[4]杨荣丽,崔晓霞.“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9-103.
[5]乔时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175-176.
[6]刘洪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学能[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96-79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