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竞赛对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

2021-01-03芮志彬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知行合一精益求精

摘要: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从技能竞赛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转变传统社会观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际地位三个维度,阐述了建设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理论实践并重”“人人皆可成才”和“追求精益求精”新发展观念,从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服务适应力”和“创新发展力”出发,分析了技能竞赛在构建技能型社会中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发挥好技能竞赛的“窗口作用”“名片效应”和“平台效应”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向世界推介、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全球、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技能力量”等重点工作。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型社会;精益求精;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2-0054-06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会上,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被首次提出。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確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到2035年,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但人社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型劳动者逾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 000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从未来技能型社会建设需求出发,技能人才总量仍有较大缺口[1]。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已经变成不争的事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扩大高素质技能人才数量也成为影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问题。基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综合分析,要完成加快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国家、社会、公民三方必须形成发展合力,共同营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和选拔的摇篮,近年来,愈发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2020年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成功申办,将于2022年在上海举行。截至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13届。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和成功举办,越来越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脱颖而出,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示范性效应,通过技能竞赛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技能竞赛有效推动了优秀技能人才的涌现,营造了人人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必将对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产生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技能竞赛对于转变传统社会观念的作用

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看,技能型社会就是创造人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人人接受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熏陶的社会氛围[2]。技能型社会的提出,是对传统社会形态的重新构建,势必会对传统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以往提出的知识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理念中,人们的认识并不清晰,普遍认为知识型社会是一种“头部型”社会形态,是精英人士参与建设的社会,与众多技能劳动者的关系并不紧密,但其实建设的初衷和事实并不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以肯定,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进程中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一定是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较之以往社会类型涵盖范围更大、涉及领域更广、参与人数更多,需要国家、社会及每位公民共同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党和国家对于职业技能竞赛作用的充分肯定及多年实践证明,技能竞赛在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良好环境,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职业技能竞赛的设计初衷、价值作用和实践效果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在未来的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技能竞赛也将持续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社会发展观念和大众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社会观念,实现向“理论实践并重”的发展理念转变

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国家整个教育序列中,没有得到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在社会薪酬分配中,技能工人的工资待遇仍然不尽人意,技能人才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社会整体地位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根深蒂固,全社会长期忽视技能的重要性,技能人才缺口长期存在,全国技能型人才占比远低于国际先进国家水平。

职业技能竞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检验学习者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挖掘学习者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践+理论,技能+知识,动手+动脑”理实一体的方式,实现了技能人才的知行合一,高度契合“学、练、思、做”彼此联系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也充分阐释了知行合一在技能人才成长中的内在逻辑。学即是知;练是印证学,即是行;练可成亦可不成,便产生思,思有学的意思,也要验证如何能成,所以思即是学其实也是行;思成后去做,做即是行,但从生到疏,也有反复练与思,即是学,所以知、行本就合一,是一个完整的发展成长过程。多年实践证明,职业技能竞赛是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和制度创新。通过技能竞赛强大的推力,从制度设计层面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传统观念向“理实并举”“工学结合”新发展理念转变。

(二)扭转“人才成长独木桥”的社会观念,实现向“人人皆可成才”的发展理念转变

受到“学历本位”的束缚,技能人才学习成长的上升通道并未真正实现多元贯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由于社会整体认知具有惯性,对于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认识与区分仍然存在偏差,两种人才在社会认可和薪酬待遇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同时,探寻更加多元的技能人才学习成长通道,实现从人才成长的独木桥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转变必将成为提升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命题。

职业技能竞赛坚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发展观,实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2021年6月,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从健全完善“技能中国”政策制度体系的角度对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予以强化,提出要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化建设,凸显了国家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多元成长通道的重要战略设计,进一步扭转人才发展传统观念,为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三)扭转“粗放外延型发展”的社会观念,实现向“追求精益求精”的发展理念转变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由原有粗放发展转变为集约发展,强调质量而非速度,发展而非增长,通过调整发展结构,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又称技术进步率,重视对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衡量,其中知识、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改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质量将发挥显著作用;同理,质量的提升将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各项目标加速完成。

从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角度分析,技能竞赛是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导向,要求技能人才通过又准、又好、又快的操作,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精益求精”成为参赛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深度理解“精益求精”的含义将有助于解开技能人才成功的密码。《墨子·法仪》中提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3]”这里提到的依“法”从事,完整阐释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与追求,技能竞赛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了中国古人对于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追求,鉴于技能竞赛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强大的宣传导向作用,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新型社会构建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二、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技能竞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在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国家夯实人力资源积累、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构筑了重要平台。

技能人才成长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培养过程中,更加聚焦提升职业技术能力,既要针对技术技能知识进行锻炼与培训,又要注重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培养的技能人才也是知识、技能、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技能竞赛为做好阶段性培养成效检验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赛前备战、赛项设计到赛场练兵,都体现针对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理想的潜移默化检验和考核。同时,赛项设置充分体现出实际企业对具体岗位的需求。所以,技能竞赛是检验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

(一)促进德技协进、德技并修,致力于提升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应具有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等特点,对待工作应有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技能竞赛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选拔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其选拔人才的标准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于选拔标准和职业教育和培训自身特点,在培养时既要重视人才思想品德的培养,又要重视人才职业品德的培养,所以培养重点应聚焦在品德和“技德”两个方面,思想品德为先,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必须具有“技德”。“技德”主要含义是以公德、道德为源,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遵守相关法律及行业准则,同时注重技艺、品行的锻造,日常注意恪守职业标准,注重养成追求更高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通过品德和“技德”的双重锻造以实现“德技协进、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技德”重在养成,需要反复训练与强化,培养成效仅通过笔试无法达到检验目的,其检验手段应更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实践证明,职业技能竞赛以它特有的功能成功解决了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检验难的问题,通过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素养与动手能力”联合考察,检验技能人才是否具备应有的“技德”。利用其独特检验优势,发挥考核性、综合性、完整性特点,借助技能竞赛平台为技能人才打造真实工作场景与职业氛围,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综合任务处理能力的考察。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技德”的检验提供了真实、完整的平台,使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形成闭环,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助力技能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于提升技能人才的服务适应力

伴随着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国家希望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術、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分析表明,国家正在通过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产、教、城三方融合发展新路径,这将为后续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区域建设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发展愈加完善,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随着回归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脚步的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态势愈加明显,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重要参与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产教城融合发展中将发挥独有的作用。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职业技能竞赛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融通产教、沟通校企的重要使命,产业、企业的需求发生调整,技能竞赛发展方向也会随之调整,产业和教育体系的资源要素通过技能竞赛管道效应得以融合聚集,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技能人才的高质量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双元互动空间。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加工制造基地,伴随着国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但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供需不匹配、缺少熟练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制造类行业的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达到1 900万,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数据表明,到2025年缺口人数将达到3 000万。所以,未来的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等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急需的技能人才,解决需求缺口和结构性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升。结合增强适应性问题深入研究教育与产业发展内在逻辑,发现职业教育和部分技能培训发展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必然导致新技术传导的滞后,造成技能人才培养中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变化,培养的技能人才不适应岗位需求,人才缺口问题也将长期存在。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沟通产业、企业、职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和改革风向标,决定了技能竞赛对于产业发展相比于教育、培训本身更应具敏感性,技能竞赛的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将有利于解决技能人才培养滞后性的问题,为增强技能人才的服务适应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促进以赛促研、以赛促改,致力于提升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力

多年来,技能竞赛的举办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技能竞赛作为融通产教的重要通道也时刻处于动态调整中。产业发展变迁、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人才能力构成等问题都将影响到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和考核内容。举办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教学与培训实现全过程改革与升级,通过赛项设置引领专业设置,实现了布局调整的升级;通过赛项标准引领学习标准,实现了诊断改进的升级;通过赛项内容引领课程内容,实现了修订完善的升级;通过赛项资源引领学习资源,实现了转化应用的升级;通过赛项文本引领教材文本,实现了编辑出版的升级;通过赛项设备引领实操设备,实现了装配使用的升级;通过指导教师引领任课教师,实现了双师建设的升级;通过参赛选手引领普通人才,实现了成长成才的升级。

伴随着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研”“以赛促改”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基础性和实践性研究将进一步夯实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促进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实证基础。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一支强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保障,未来的技能人才一定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只有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运用在实践生产过程中,从而产生创造性劳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才能得以提升,生产价值与社会财富才会随之显著增强。

三、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技能竞赛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地位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各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纷纷加大技能人才的资源投入,多个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技能开发战略,以应对经济衰退、劳动力短缺、结构性失业等发展危机。2021年,英国政府公布的《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更新了现有的技能战略[4];2020年,新西兰政府颁布了《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修正法案》[5];2009年,美国《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发布;2010年,澳大利亚议会发布了综合性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澳大利亚未来劳动力:国家劳动力开发战略》;2009年,印度公布了《国家技能发展政策》;2010年,南非发布了《国家技能发展战略》[6]。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建设技能型社会国家战略的提出,《“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建设技能强国的必然选择。

综合分析,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必将是一个面向世界、对外展示的发展过程,最终建成的“技能型社会”也将具有中国特点、世界水平。当今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危与机,准确判断和把握大变局中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大进步的5大特点,从全面提升技能人才质量和提升技能人才国际竞争力入手,做好中国发展模式与世界分享、中国制造和技术标准与世界分享、全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重要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技能竞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发展成效的宣传窗口、推介中国产品和技术标准的靓丽名片,同时更成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发挥宣传与展示的窗口作用,努力让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世界分享

近年来,中国技能在世界赛场上亮点频闪。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3个成员;从2011年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中国代表团接连在世界赛场创造佳绩,到第45届大赛我国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2年在上海举办。这充分说明中国技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肯定,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参加世赛走向了世界。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参加世界技能竞赛,构建了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充分展示我国优秀技能人才的完美才华与精湛技艺,对宣传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和人力资源积累成果,扩大我国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的国际影响,培养造就具有中国特点、国际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在举办过程中不断强化技能竞赛的宣传窗口作用,综合运用“赛会展”等手段,邀请国际知名企业就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展推介展示活动,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华进行访问、出席活动,共同交流各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与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及做法。通过中国装备、技术、产品大展示,学生、教师、院校大展示,合作、项目、成果大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各国更加了解中國职业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7]。

(二)发挥分享与认同的名片效应,努力让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标准走向世界

技能型社会建设不但需要职业技能竞赛向世界宣传、推介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更加需要技能竞赛发挥分享功能,将中国制造和技术标准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制造(国家行动纲领)》提及,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要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按照行动纲领(2025)的要求,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我国举办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挥技能竞赛在促进产教融合中的独特优势,积极邀请中国制造优质品牌参与大赛,做好优质品牌的展示工作,借助世界技能大赛的平台实现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

统筹做好各类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对接工作。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为引领,做好国赛对接世赛标准的参考、借鉴、改造与实践工作,全面实现国赛的技术技能标准、人才选拔标准、评价考核标准与世界技能大赛无缝对接。在举办世赛时,组织好观摩体验等项活动;在举办国赛时,邀请外国代表队参加正赛,实现各国技能人才大交流,提升我国技能竞赛的国际影响。在日常教育和培训中要有意识地将世赛技术标准与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将世赛竞赛题目与技能人才工作学习任务对接;将世赛选手选拔与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接;将世赛专家遴选与职业师资培养方案对接;将世赛场地建设与职业实习实训情景对接;将世赛竞赛设备与专业教学培训的实训设备对接。用好世赛平台实现中国技术标准走向世界。

(三)发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效应,努力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输入“技能力量”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宾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结合技能型社会建设,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效应,将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制造方案、技能建设方案向世界推广,有效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让中国技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办好“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竞赛,构建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品牌,邀请沿线各国选手参加比赛,为“一带一路”发展涵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各国技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以人文交流活动为基础,突出技能交流、产业交流、企业交流,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语言实现构建人类共同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输入“技能力量”。發挥海外鲁班工坊的驿站作用,推进中国优质竞赛资源分享工作,将先进竞赛理念、优质竞赛装备、特色竞赛内容、完备竞赛标准与世界分享,让海外鲁班工坊的学生感受到中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魅力,通过参赛让外国学生接受与中国学生同样的教育理念,使用与中国学生同样的竞赛设备,学习与中国学生等同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心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技能人才需求旺盛[N].人民日报,2021-3-19(19).

[2]石伟平.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J].职教通讯,2021(5):1.

[3]吕景泉.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32.

[4]王建梁,王秀文.英国“技能战略”的新走向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21(7):112.

[5]马君,余雅兰.新西兰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理念、举措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6):1.

[6]谷峪,李玉静.国际技能战略比较分析——以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为中心[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3-86.

[7]芮志彬.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天津在实践探索中的五大举措[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4):12.

[8]杜尚泽,宋宇,曲颂.习近平致力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8-10-07(01).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知行合一精益求精
周克耀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对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