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3个维度

2021-01-03陈丛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家国情怀

摘    要: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是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國深化体育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改革的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的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3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是顶层强、基层弱,满足体育服务需求力有不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官方体育社会组织稳定、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弱小,体育社团建设无力兼顾;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推广运动项目侧重集中示范、忽视分散推进,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力有不足。基于以上提出:弘扬家国情怀,引导我国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从行政调拨到市场机制,深化我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厘清公私界限,兼顾公益性和私益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体育社会组织改革。

关键词: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体育治理;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G 80-05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a difficult topic in deepening sports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official-civilian relations and public-private boundaries are analys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dilemma of China’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reform is that the function of all level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strong at the top and weak at the grassroots, and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sports services is not good en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that the official is stable, the grassroots wea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too busy to supply. National individual sports associations attach importance to centralized demonstration and neglect scattered promotion of sports events, leading to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research promote the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take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guide the reform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in China;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deepen the reform of China’s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from administrative logic to market logic; clarify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Keywords:Chines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official-civilian relations; public-private boundaries; sports governance; sports associations;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已列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确定的九项重大工程之一,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有了新机遇。近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2012—2017年之间数量规模由23 000个增长至48 000个,增幅达到1倍多[1],并且类型在不断增多,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方式因国家与社会互动程度的不同而各不相同[2]。基于此,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到2011年以来的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近 300 篇,并重点阅读了其中的 64 篇;同时阅读相关专著28本,以及在民政部网站、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中国奥委会网站、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查阅了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相关资料。笔者对与体育社会组织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较少将体育社会组织置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进行研究。而“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体育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视角下的国与家、官与民、公与私3个关系维度,为解决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试图从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维度,分析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困境,并同时剖析其困境形成的深层次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以期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为促进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以及推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1   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是我国“国家—社会”关系构成的3个维度

在学术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国家高于社会说”和“社会高于国家说”两大流派[3],分别围绕国家嵌入、社会组织自治展开,这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国家—社会”是一个整体,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全局性和动态性[4]。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具有互嵌性、同质性的特征,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着社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有学者从中国历史的视角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炼并概括出3个维度,即国与家、官与民、公与私[5]。而新中国在发展中与社会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则体现于国与家、官与民、公与私的互动过程中,分别从3个维度形成了3对关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形态,成为认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逻辑起点。其中,国家、官方、公共是宏观层面,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家庭、人民、个人属于社会微观层面,是对顶层设计的重要支撑。3对关系的互动彰显出新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特性,使国与家在结构上、官与民在相互关系中、公与私在界限内,不断深化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1.1  家国情怀凸显国家荣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6]。家国情怀则是一个人对其祖国体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其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其祖国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7]。一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包含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体现出来的是为了中国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的责任感。家庭与国家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8]。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9]“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10]。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这就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动员力,在新中国,国家荣誉和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就难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  官民关系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官与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平等的等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维系着基本的社会秩序,皇权话语体系长期发挥重要作用[11],社会秩序受皇权话语支配和统治正是官民关系的表现形式[12]。可见,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秩序是依赖皇权而建构的[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制建设掀开新篇章。中国现代化社会是法制社会,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4],因此,依法构建官民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前提。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基[15],也是官与民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法宝。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促进官民关系和谐。

1.3  公私分界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动态平衡

公与私分别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两个具有界限的利益维度,公与私的关系同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相生相伴[16]。从权利主体而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社会层面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兼容,而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有时又会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此时,实现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往往要优先于实现个人利益。儒家思想中的“崇公抑私”思想历经世代延续传承,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仍产生着一定的影响[17]。新中国成立后,个人利益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被忽视过,个人的贡献更多是置于集体之中才能得到更有力的彰显。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和国家对公与私的关系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私有财产的正当性逐渐引起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至此,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中國的公有制经济而言,保障集体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依托[18]。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而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与公有制经济有着明显区别。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法保障和引导其发展,既要统筹兼顾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也须明确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界限。

2   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视角下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困境

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过程中,体育社会组织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引发的各类问题的出现[19],在不同程度上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产生了一些影响。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从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方面解决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开辟新路径。

2.1  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顶层强、基层弱,满足体育服务需求力有不及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体育领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和享受乐趣的需求及向往。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够大。主要体现在:1)全国性奥运会项目协会规模和影响力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竞技体育是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国际上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奥运会项目成为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心[20]。大力发展新中国的竞技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成绩,推动部分奥运会项目协会发展,是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各类全国性奥运会项目协会自20世纪50年代起相继成立,在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扩大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组织架构松散、作用辐射范围小。由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经费不足等,大量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具有粗放式发展、碎片化管理的特征,并且对体育服务尚不具备较强的供给能力。一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组织成员来源复杂,还有一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较混乱,难以持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

2.2  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官方体育社会组织稳定、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薄弱,体育社团建设无力兼顾

从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来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要有政府的支持,尤其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初期亟须得到政府的扶持。我国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职能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统筹协调与优化配置资源。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发展中产生了对政府部门的路径依赖,一些群众性自发结社而成的草根体育社团发展较为无序和散乱。主要体现在:1)“政社一体”的体育社会组织具有合法性基础。“政社一体”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发展中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稳定性。例如: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就具有“政社合一”的双重属性[21],并且其可用的相关资源较多。2)草根体育社团发展基础薄弱。广场舞队、路跑协会、健身操团体等草根体育社团囿于活动资金、活动场地、服务功能不足或缺失,大多数体育社团未能达到民政部有关注册备案要求。因此,草根体育社团的组织架构较为松散。

2.3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推广运动项目:侧重集中示范、忽视分散推广,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力有不足

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总体较为稳定的发展路径是“国家需要—推广普及—向基层覆盖”,但是对基层体育需求的关切度有待提升,需要更加聚焦于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体育权利和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有些形成科层制的体育社会组织具有逐级传达的行政职能,国家对这些体育社会组织优先配置相关资源,往往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2]。例如,某一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能带动同一运动项目的下一层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普及运动项目时能对地方体育协会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有些地方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未能结合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推广运动项目。在扶持各地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时,推广的运动项目的普及性和针对性不足。

3   传承与突破: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路径

从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3个维度找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方位,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也有助于探寻出推动新发展阶段基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

3.1  弘扬家国情怀:引导我国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改革

推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服务需求作为推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着力点。在我国构建“全地区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体育服务新格局中,体育社会组织要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一要加大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力度。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过程中,全面增强其对地方体育社会组织的辐射、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推动新兴的、适宜普及的运动项目向更普及、更普惠的方向发展[23],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党领导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建设。二要加快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推动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县级体育社会组织占体育社会组织总量的70%以上[24]。因此,要着力调动这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为普及程度较广的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构建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联盟,形成全民健身活动的集聚式参与路径。对部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准入门槛适当降低,并着力提升部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体育服务供给能力。要形成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治与外部社会环境治理相结合的体育服务治理新方式[25],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

3.2  优化资源配置:从行政调拨到市场机制,深化我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改革

行政调拨意味着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层级式为主[26],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初期的作用较为显著,但是随着我国一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这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具有了公共服务能力,因此,这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能够满足一部分人民群众的体育服务需求,可以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供给主体之一。由此,一要健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中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在基层体育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途径[27],把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部分体育服務事项移交市场主体或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相关资源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配置,并同时提供政策、人才和资金,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赋权增能,促进其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二要加强草根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服务的社会环境的营造。草根体育社团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要加强培育草根体育社团,增强草根体育社团的动员力和行动力,营造有利于草根体育社团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环境,将其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参与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以彰显公共体育服务的增益性。

3.3  厘清公私界限:兼顾公益性和私益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体育社会组织改革

我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主体之一。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不仅要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具有公益性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同时,也要着力满足少部分人民群众个性化定制的体育服务需求,促进部分特殊人群的体育活动的开展。由此,要进一步厘清公益和私益的界限,激发一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在满足公益性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提供私益性的个性化定制的体育服务,以及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比赛活动。基于此,进一步促进我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一是要发挥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社区是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开展居民工作的基础[28],应加强社区体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社区业余体育俱乐部、健走团、广场舞协会等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引导这些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举办一些群众性体育赛事,动员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针对部分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能提供差异化的和个性化定制的体医融合的健身指导服务。二是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强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示范与引导。首先,完善以各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为枢纽,以各类适宜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和部分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以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为实施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其次,鼓励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强对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建设的引导,使地方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能向其所辖乡镇和社区一级的体育社会组织延伸,提高乡镇和社区一级的体育社会组织的体育服务能力,并要协调建立与健全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指导服务需求信息采集机制,进一步促进乡镇和社区一级的体育社会组织的体育服务供给与居民体育服务需求的精准匹配。

4   结束语

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从家国情怀、官民关系、公私分界3个维度阐释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中存在的困境,为创新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路径提出建议。在新发展阶段深化我国体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加强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与丰富其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为构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王占坤,彭艳芳,许昌,等. 英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及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1):49.

[2]  陈丛刊,魏文.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方式分析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8,190(4):10.

[3]  邓正来.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7.

[4]  白立强. 究竟是“社会国家化”还是“国家社会化”?—从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J]. 理论探讨,2007,135(2):33.

[5]  梁治平.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2-23.

[6]  涵养家国情怀 逐梦伟大复兴[EB/OL]. (2020-10-02)[2021-

01-12].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0/02/

content_76773294.shtml.

[7]  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EB/OL]. (2015-10-06)[2021-

01-0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06/c1001-276

64791.html.

[8]  谈火生.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家国观比较—以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为中心的考察[J]. 政治学研究,2017,137(6):2.

[9]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EB/OL].(2016-12-15)[2021-01-03]. http://www.xinhuanet.com/po

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10]  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EB/OL].(2017-10-29)[2021-01-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9/c_1121872621.htm.

[11]  周庆智. 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17.

[12]  丸山真男.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M]. 陈力卫,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466.

[13]  周庆智. 官民共治:关于乡村治理秩序的一个概括[J]. 甘肃社会科学,2018,233(2):2.

[14]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242.

[1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16]  周庆智. 在官治与民治之间:关于基层社会秩序变革的一个概括[J]. 学术交流,2019,304(7):57.

[17]  蔡从燕. 公私关系的认识论重建与国际法发展[J]. 中国法学,2015,183(1):187.

[18]  集体主义绽放新光芒[EB/OL]. (2020-04-15)[2021-01-

02].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415/c1003-3167

3472.html.

[19]  陈丛刊,陈宁. 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J]. 体育科学,2018,38(9):78.

[20]  崔国文,孙晋海,王乐. 中国多元主体共治的非奥运会项目管理机制重构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4):298.

[21]  黄亚玲. 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5.

[22]  任剑涛. 宏观避险、中观着力与微观搞活: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变[J]. 政治学研究,2019,144(1):29.

[23]  陳丛刊,陈宁. 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引导需求与改进供给[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6):16.

[24]  裴立新. 新时代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9,204(3):17.

[25]  彭菲. 社会治理新常态下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治理机制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4):336.

[26]  李普塞特. 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 郭为桂,林娜,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8-9.

[27]  孟欢欢,李健,张伟. 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悖论与超越[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2):128.

[28]  习近平在武汉考察[EB/OL]. (2018-04-26)[2021-01-02].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26/c_1122749224.htm.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研究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试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