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考

2021-01-03杨梅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效果初中语文

【摘要】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在独立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引导其在阅读的同时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资源,使其能够在课后学习中获得更多语文知识,拓宽眼界。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自学活动,教师也要注意得到学生的反馈,找出其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自学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41-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34):41-43.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生缺乏自学能力,很难做到主动解读课文,只是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明确自学的重要性,并探索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通过独立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个性发展。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初中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缺乏思考动机。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然而,很多初中生都缺乏思考的动机和能力,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2)学习习惯不佳。部分初中生在课堂学习时,认真跟随教师的节奏,尝试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却很难获得满意的语文学习效果。这主要是学习习惯不佳导致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更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3)过于追求分数。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中考压力下,大部分初中生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教师讲解的答题技巧,机械地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和背诵。这样的学习动机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却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深入分析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含义,使自身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能得到释放。面对中考的压力,大部分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有所降低,其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好语文知识,并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如下。(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名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文章中的内涵,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保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需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文本知识,在产生问题时主动探究解决方法,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2)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需要得到培养,想要更好地提升表达能力,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学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3)激发学生钻研精神。在新时代,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每一个人才必备的素养。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并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源,解决自己的疑惑。长期下来,学生的钻研精神可以得到充分激发,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学的主要因素,只有对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在课后探究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1)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讲解的手段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丰富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这都是深受初中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进而乐于在语文课堂中积极表现自己,主动在课下探究语文知识。(2)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对初中生而言,成就感可以有效提升其对学习知识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需要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同时,学生又需通过自学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语文的动机。(3)巧用语言的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强化课堂的趣味性,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委婉的语言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艺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乐于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二)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为保证语文教学效果,适当的讨论必不可少,通过与同学深入讨论课文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师生共同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目标。为保证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探索提升讨论效果的教学措施,保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1)布置课后讨论任务。通过布置课后讨论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障討论活动的有效性,还可以强化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提升。(2)合理划分讨论小组。在引导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讨论小组,并请每一个小组推选出组长。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讨论有序进行,学生在组长的监督和引导下会积极与组内成员开展讨论,提升讨论活动的效果。(3)科学安排讨论课。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设置讨论课。在讨论课上,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对论题的看法,并认真思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在指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紧扣要点,认真分析,利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想要提升自学能力,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培养自学习惯的重要手段。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自主对文章进行解读,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在课堂上向教师求助,既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又能保障学习效率。(2)复习的习惯。复习也是自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复习,学生可以检查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出没有深刻掌握的内容,并通过自主探究、寻求教师帮助、与同学深入讨论等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3)提问的习惯。提问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思考,从文章题目、文章结构、文章关键句等多个角度提问,不仅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的疑惑,还可以强化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分享语文学习资源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深入解读教材中的文章,还要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初中生的学习精力有限,为帮助其提高自学效果,教师可以积极为其分享语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分享以下学习资源。(1)语文学习网站。当下,很多学习网站中都有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有利于初中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学习网站分享给学生。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自学需求,利用假期通过网站寻找相关的资源进行学习。(2)视频学习资源。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在网站中寻找学习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定期为其分享视频学习资源,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到新知识,又能够使自身得到放松,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3)学生优秀作品。一些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前,会进行深入思考,搜集大量语文学习资源,进而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将这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欣赏同学作品的同时,学习到更多语文基本知识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五)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很多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明确了自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正确的自学方法,经常会出现自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其分享良好的自学方法,使其能够开展高效的自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以下自学方法:(1)制订自学计划。制订科学的自学计划,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计划进行自学,有效避免在学习过程中惰性心理的产生。学生制订自学计划时需要做到结合自身实际,由易到难,切忌急于求成。(2)做好读书笔记。语文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因此,学生必须将自学与读书笔记相结合。在读书笔记中,学生可以积累优秀词句,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想法,既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学活动的有效性。(3)课内外知识结合。为提升学习效果,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文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主动寻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的生活背景、相关经典作品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及时考查自学效果

通过考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自学的有效性,为自学效果差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并请自学效果较好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下,对近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思,适当调整自己的自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1)开展自学检测。开展自学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状态的最佳方法,通过自学检测,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自学效果,为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提供指导,还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取得良好成绩,学生会加强课后自学,提升学习效果。(2)引导学生反思。自学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身产生懈怠情绪。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近期的自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3)组织学生互评。学生之间接触较多,对彼此的学习状态和自学习惯都有所了解,通过点评同学的学习效果,能够学习到同学的自学方法,并指出其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学生在倾听同学意见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调整学习方法。

四、结语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提升其语文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其敢于质疑、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并及时检验其自学成果,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指导,使其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瑞庆,郝静.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0).

[2] 鲍国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线教学的七个维度[J]. 教学与管理,2020(19).

[3] 蔡良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4).

[4] 姜华萍. 初中语文微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 语文建设,2020(21).

[5]刘美麟,步进. 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

[6]倪美青. “互聯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2).

[7]余凡,田良臣. 人工智能时代语文学习的转型[J]. 教学与管理,2020(24).

[8]唐玖江,荣维东,薛相锋. 青少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研究:基于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视角[J]. 图书馆杂志,2020(5).

作者简介:杨梅,女,1975年生,吉林农安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教学效果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