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2021-01-03韩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恶心生存率

韩笑

DLBCL 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当前临床工作中仍以化疗治疗手段为主,R-CHOP 是标准化疗方案,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DLBCL 患者远期生存率情况并不理想。所以,为了提高DLBCL 患者的远期疗效,需合理辅助药物。沙利度胺属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后在阻碍肿瘤坏死因子生成的基础上加快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生成,从而抗肿瘤。为了了解沙利度胺+R-CHOP 化疗方案治疗DLBCL 疾病的优势,本文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3 月 本院收治的80 例DLBCL 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等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②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③>18 岁初诊患者;④化疗用药、沙利度胺患者耐受,知情同意;⑤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体质不耐受、过敏患者;②精神、认知障碍,拒绝配合患者;③随访失访患者;④更换其他治疗方案患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6.0± 8.7)岁;临床分期:Ⅰ期6 例、Ⅱ期18 例、Ⅲ期10 例、Ⅳ期6 例。联合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46.5±8.3)岁;临床分期:Ⅰ期5 例、Ⅱ期19 例、Ⅲ期9 例、Ⅳ期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R-CHOP 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化疗前后应用止吐药以及护胃处理,化疗前1 d 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 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750 mg/m2),第2 天静脉滴注多柔比星 (50 mg/m2)、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 mg/m2)、口服醋酸泼尼松(100 mg/d)1~5 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沙利度胺治疗。沙利度胺夜间口服50~200 mg/d,化疗期、间歇期用药至6 周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肠道、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发生情况、TNF-α、PDGF-BB、VEGF 水平、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随访期间(6 个月、1 年、2 年)生存情况。

1.3.1 生存质量评分 参考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评分,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指标,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1]。

1.3.2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患者原肿瘤病灶完全消失>4 周;部分缓解:患者原肿瘤病灶减小50%、>4 周;稳定:DLBCL 患者原肿瘤病灶不变;复发/进展:DLBCL 患者出现新病灶[2]。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其中完全缓解23 例、部分缓解11 例、稳定4 例、复发/进展2 例;胃肠道反应3 例(7.5%)、肝功能损害2 例(5.0%)、骨髓抑制1 例(2.5%)、神经系统反应3 例(7.5%);6 个月生存率为100.0%(40/40)、1 年生存率为90.0%(36/40)、2 年生存率为72.5%(2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0%(24/40),其中完全缓解10 例、部分缓解14 例、稳定10 例、复发/进展6 例;胃肠道反应 3 例(7.5%)、肝功能损害1 例(2.5%)、骨髓抑制1 例(2.5%)、神经系统反应3 例(7.5%);6 个月生存率为80.0%(32/40)、1 年生存率为65.0%(26/40)、2 年生存率为50.0%(20/40)。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6 个月、1 年、2 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TNF-α、PDGF-BB、VEGF 水平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TNF-α 为(45.05±5.30)ng/L、PDGF-BB 为(60.90±4.05)ng/L、VEGF 为(309.50±41.30)pg/ml,治疗后TNF-α为(23.80±4.50)ng/L、PDGF-BB为(43.50± 3.60)ng/L、VEGF 为(141.80±20.05)pg/ml;对照组:治疗前TNF-α 为(44.60±5.60)ng/L、PDGF-BB 为(61.30±4.60)ng/L、VEGF 为(308.80±40.55)pg/ml,治疗后TNF-α 为(33.60±4.55)ng/L、PDGF-BB 为(53.30±3.60)ng/L、VEGF 为(236.60±30.50)pg/ml。治疗前,两组TNF-α、PDGF-BB、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NF-α、PDGF-BB、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恶心呕吐评分为(1.50±0.30)分、食欲不振评分为(24.30± 6.60)分,治疗后恶心呕吐评分为(6.50±0.80)分、食欲不振评分为(18.50±4.50)分;对照组治疗前恶心呕吐评分为(1.55±0.35)分、食欲不振评分为(24.20±6.30)分,治疗后恶心呕吐评分为(15.01±2.02)分、食欲不振评分为(21.20±4.50)分。治疗前,两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发现,DLBCL 患病率一直呈居高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治疗方法呈多元化发展,成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R-CHOP 化疗方案用于DLBCL 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化疗治疗中患者机体耐受性下降,从而影响化疗效果[3]。所以,为了提高DLBCL 患者的治疗效果,需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加入新的抗肿瘤药物治疗[4]。沙利度胺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广泛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疾病治疗中,治疗DLBCL 疾病时,在抑制新生血管、调控白细胞介素-6 等基础上阻滞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生长、扩散。另外,在刺激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增殖的基础上分泌大量抗肿瘤物质,进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沙利度胺联合R-CHOP 化疗方案治疗后,DLBCL 患者近期、远期生存情况良好,是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5]。苏永宏等[6]研究指出,沙利度胺联合R-CHOP 化疗治疗CD20 阳性DLBCL 的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DLBCL 疾病单纯性R-CHOP 化疗治疗效果有限,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能够促进患者TNF-α、PDGF-BB、VEGF 水平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恶心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题出的太恶心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