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03关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达拉

关莹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特点是脑血管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神经功能损伤,老年人是多发人群,且有年轻化发病表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工作中发现,急性脑梗死多发和社会整体节奏加快、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针对急性脑梗死及时溶栓可有效改善预后,但对时间窗、医疗水平要求较高,所以临床上主张药物保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用药具有安全、有效价值。但是,考虑疾病对患者认知状况、神经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提高疾病治疗预后效果,主张联合用药手段,其中,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用治疗是优选方案。基于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0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对比分析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预后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2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颅脑CT 等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③发病时间<72 h;④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研究用药患者无禁忌,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过敏体质、研究用药禁忌患者;⑤妊娠、哺乳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3 例;年龄38~78 岁,平均年龄(60.0±7.4)岁;发病时间8~55 h,平均发病时间(25.5±9.9)h;发病部位:内囊17 例,额颞叶以及丘脑各12 例,颞顶叶以及脑干各 6 例。观察组:男33 例,女20 例;年龄40~76 岁,平均年龄(60.3±6.8)岁;发病时间7~50 h,平均发病时间(25.0±8.4)h;发病部位:内囊18 例,额颞叶12 例,丘脑11 例,颞顶叶7 例,脑干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予以患者降血压、降血糖、降颅内压、神经保护、抗凝、吸氧、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 次/d。观察组予以依达拉奉配合奥拉西坦治疗:奥拉西坦口服4 g/次,1 次/d,依达拉奉用药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

1.3.1 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参考ADL、MoCA、NIHSS 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DL 总分<16 分,为完全正常,>16 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 分;MoCA 总分30 分,≥26 分正常;NIHSS 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2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病残0 级;显效:NIHSS 评分减少50%~89%,病残1~3 级;有效:NIHSS 评分减少15%~49%;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3.3 炎症因子水平 主要包括TNF-α、IL-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基本痊愈28 例,显效15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基本痊愈15 例,显效15 例,有效13 例,无效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43/5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42,P=0.0142<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ADL 评分为(32.30±6.80)分、MoCA 评分为(11.98±4.50)分、NIHSS 评分为(13.50± 4.05)分;对照组ADL 评分为(33.03±6.80)分、MoCA评分为(12.03±4.03)分、NIHSS 评分为(13.55±4.05)分。治疗后,观察组ADL 评分为(26.06±5.50)分、MoCA评分为(19.82±4.40)分、NIHSS 评分为(6.66±3.20)分;对照组ADL 评分为(29.90±6.60)分、MoCA 评分为(14.80±5.05) 分、NIHSS 评分为(10.50±2.30) 分。治疗前,两组ADL、MoCA、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540、7.0939、5.4563,P<0.05)。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IL-6水平为(33.05±6.30)ng/L,TNF-α 水平为(280.05± 50.80)ng/L;对照组IL-6 水平为(32.80±6.05)ng/L,TNF-α 水平为(279.80±60.50)ng/L。治疗后,观察组IL-6 水平为(14.78±3.30)ng/L,TNF-α 水平为(92.55± 18.50)ng/L;对照组IL-6 水平为(20.55±4.50)ng/L,TNF-α 水平为(144.05±33.50)ng/L。治疗前,两组IL-6、TNF-α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276、9.7972,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病率具有多发趋势,发病后患者有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部分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表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予以患者积极治疗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安全性[2]。依达拉奉是高效氧自由基清除剂,分子量小,用药后可以缩小缺血半暗带区面积,从而预防脑梗死进展。另外,有助于降低羟自由基浓度,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细胞。对肝组织中炎性细胞聚集、炎性因子表达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肝损伤,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受损,从而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加速神经恢复。奥拉西坦药效是吡拉西坦的3 倍以上,用药后可以促进脑组织代谢,提高脑磷酸酯酶A1活性,抑制脑磷脂分解,改善学习、记忆、认知能力,从而加速患者病情转归。另外,此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促进神经细胞RNA、蛋白质合成[3]。临床工作中发现,奥拉西坦、依达拉奉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改善,且安全性获得保障,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好[4]。戴建忠[5]研究指出,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升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是优选联合用药方案。

许红等[6]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依达拉奉加用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说明,奥拉西坦+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促进患者IL-6、TNF-α 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具有多发趋势,需积极用药治疗促进预后。对比依达拉奉单一用药的不足,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从而加速患者康复、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达拉
奥氮平联合奥拉西坦方案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评定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健脑益智方合奥拉西坦对老年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奥拉西坦胶囊中主要未知杂质的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分析丹红注射液+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效果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VICTOR OLADIPO转折维克托·奥拉迪波
《奥拉星:进击圣殿》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