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引导下的放疗后复发宫颈癌组织间插植1例报道

2021-01-03巴秀敏李云峰王铁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残端靶区盆腔

孙 婧,巴秀敏,李云峰,王铁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放疗科,吉林 长春130041)

宫颈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困扰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超过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导致每年30万人死亡[1]。25%-61%的患者在初次治疗后复发,复发时间通常在初治后的两到三年内[2-3]。宫颈癌复发患者预后差,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复发后的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及初次治疗方式选择,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介绍一例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后,阴道残端复发侵犯左侧宫旁和直肠的患者,该患者经外照射联合3D打印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放疗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病历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2017年6月27日因确诊宫颈癌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侧卵巢移位术。术后病理: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伴蜕变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组织细胞反应,符合化疗后改变,癌侵及宫颈间质深1/3层;宫颈间质近浆膜面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未累及颈体交界、阴道穹窿、阴道手术断端、(左、右)宫旁组织、(左、右)盆侧壁手术切缘及(左、右)输卵管;癌未转移至(左盆腔淋巴结)13枚及(右盆腔淋巴结)>14枚,均成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IHC):P16+++、P63+++、CK5/6+++、Ki67阳性率约75%。HPV27种亚型分型监测结果:高危型:HPV(+)。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癌ⅠB2期。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行1周期TP方案化疗,后行放射治疗,靶区剂量:PTV:50.4Gy/28f,期间行2周期TP方案同步化疗。

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SCC值均在正常范围内,2019年4月21日、2019年5月15日复查SCC值均增高分别为2.6、3.1ng/ml。2019年5月15日行MRI平扫+增强:子宫缺如,阴道残端未见增厚或异常强化;双侧髂血管及闭孔区未见淋巴结长大;右侧髂骨结节状异常信号,多为骨岛。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阴道断端涂片)取样满意,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2019年8月1日PET/CT检查结果:腹部:子宫切除术后,左侧直肠系膜见软组织肿块影,最大截面积为30 mm×27 mm,病变侵犯邻近直肠及阴道残端,并摄取18F-FDG增高,最大SUV值为9.03。考虑为肿瘤复发。2019年8月12日行电子肠镜检查:距肛6 cm直肠左前

壁见外压改变,顶端局部粘膜粗糙肿胀,活检质脆,内镜下止血后未见活动性出血;余所见结肠粘膜光滑,未见明显新生物、糜烂和出血,粘膜下血管网纹清晰,肠袋规整无狭窄。病理诊断:(距肛6 cm)查见癌,待免疫组化协助诊断。2019年8月26日,患者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查体: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阴道残端粘膜不光滑,三合诊阴道上段触及肿物,边界不清,肿物及直肠固定于左侧盆壁。结合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癌ⅠB2期术后、放疗后、4周期化疗后,阴道残端复发,直肠继发恶性肿瘤。

因肿瘤侵透直肠,放疗后肿瘤消退有直肠瘘的风险,与患者沟通后,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全麻下结肠造口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于2019年9月10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行外照射放疗,靶区剂量PTV:30Gy/15f。2019年9月29日行MRI检查:宫颈癌术后放化疗后,阴道残端见团块状常T1长T2信号影,T2WI其内信号不均,大小约39 mm×39 mm×39 mm,边缘清楚,局部病灶与直肠分界不清,DWI呈明显高信号。双侧腹股沟区间多发淋巴结显示,较大者短径约5 mm。插植前行定位CT扫描,勾画靶区并制作预计划,然后根据靶区及预计划制作3D打印插植模板,共进行了5次组织间插植放疗,DT:35Gy/5f。

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及直肠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020年4月1日复查盆腔MRI:盆腔内子宫切除,阴道残端未见确切占位。直肠中上段左侧份增厚强化,范围约1.6 cm×1.4 cm;邻近左旁T1WI高T2WI稍高结节,未见明显强化,约3.0 cm×2.1 cm。膀胱充盈可,壁未见增厚。双侧盆腔及腹股沟数枚小淋巴结;盆壁、盆腔间隙软组织肿胀。盆腔未见积液。现患者治疗结束后约1年,一般状态较好,生活工作恢复正常,有轻度肛门坠胀感伴少量血性粘液,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 讨论

宫颈癌复发后的治疗需要根据初次治疗方式、复发部位及患者状态进行个体化的选择。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4]推荐,对于放疗后中心型复发的患者,可进行盆腔廓清术,但是盆腔廓清术难度大且术后并发症高。对于盆壁受侵的患者,盆腔廓清术很难达到完全切除,需要行扩大盆腔内壁切除术,对患者治疗耐受性要求高。对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由于放疗引起肿瘤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化疗药物很难到达局部病灶,因此化疗通常只能起到姑息治疗作用。GOG240[5]实验表明,贝伐单抗与双药化疗联合,可改善约15%患者的生存,免疫治疗的加入,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小,但是价格昂贵,患者的经济压力大,且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支持。近年来,近距离放疗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组织间插植放疗对于偏心性的大肿瘤能够达到较好的剂量覆盖[6],但组织间插植对术者的要求高,对于一些宫旁复发的病例,插植难度大且可重复性差,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病灶的位置在插植前计划好插植针的角度和深度,制作个性化的3D插植模型。这使得插植的可重复性高,剂量覆盖好,并且缩短了插植及CT下调针的时间[7]。

该患者为术后、放化疗后约2年复发,复发部位为阴道残端侵犯左侧宫旁和直肠。该患者肿瘤侵及直肠深度大,已累及直肠粘膜,且行直肠镜得到病理证实。为了避免放疗后肿瘤消退造成直肠瘘,减少放疗中粪便对肠道的刺激,放疗前与患者沟通后行结肠造口术。术后随访证实,粪便改道后不仅避免了直肠瘘的发生,而且有效的减轻了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且造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患者复发病灶较大,直接行组织间插植治疗考虑肿瘤消退效果差,因此治疗方案为外照射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结合患者初次放疗剂量,再程放疗外照射靶区剂量给予30Gy,组织间插植剂量为35Gy/5f。等效生物剂量根据宫颈癌肿瘤组织α/β=10、危及器官α/β=3进行计算,HR-CTV、膀胱D2CC的等效生物剂量分别为65.2Gy、57Gy,肿瘤组织最终照射总量为95.2Gy。将外照射中的GTV视为治疗前肿瘤体积,为95.4 cm3,将插植最后一次HR-CTV视为治疗后消退的肿瘤体积,为46.64 cm3,最后一次插植的体积与首次体积评估缩减超过30%,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治疗疗效达PR。

该患者治疗后5个月复查盆腔MRI提示直肠中上段左侧份增厚强化,考虑有两种可能:一是放疗后引起的局部水肿,二是放疗后残存的肿瘤病灶,建议患者行PET/CT进一步明确原因,但患者拒绝。现患者治疗后约1年,一般状态较好,生活工作恢复正常,仅有轻度放射性直肠炎症状,可以认为患者目前病情稳定。Silva[8]报道了45名患者复发后行组织间插植治疗,放疗后评估12例患者达PR,其中PR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本病例目前结果与之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放疗后宫颈癌宫旁复发且侵及直肠范围较大的患者,放疗前行结肠造口术,可有效预防直肠瘘的发生、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症状。3D打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插植难度,可重复性高,剂量覆盖好,且不良反应轻,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残端靶区盆腔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腔镜和 阴式缝合阴道残端的疗效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对比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