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力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2021-01-03陶诗怡杨德爽姚睿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莪术利水瘀血

陶诗怡,杨德爽,姚睿祺,陈 颖,黄 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北京 100029)

心力衰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难治愈的特点[1]。目前,临床多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 和强心剂等治疗心衰,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同时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离子紊乱、晕厥等诸多不良反应[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黄力教授善于灵活运用气血水理论治疗心衰,在益气、活血利水的同时,兼顾阴阳、攻补兼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心衰以虚为本,气虚为始动因素,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虚、血瘀和水停三者亦相互累及[3,4]。“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水化于气,亦能病气”,心气虚衰则鼓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瘀血逐生,水饮渐停,阻于心脉发为痛痹、喘促诸症。然痹阻日久则脉气不行、心失所养,以致心衰加重或迁延反复,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也随之酿生,又进一步阻滞气机,加重气虚。可见,气虚、血瘀和水停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互为因果。

2 论治要点

2.1 益气通阳,升降兼顾

黄力教授认为心衰以心气虚为本而五脏相关[3],以心肾阳虚、气化无力为要。治疗以通阳为先,而通阳必先化浊,化浊必先运脾,运脾尤需益气。临床上黄力教授常以黄芪为君,其既善补气,又善升气,能升举下陷之大气,同时可配性凉之知母以制黄芪之温。又以附子、人参固护心肾之阳、培气之本。白术、山药、党参等能健脾益气、行气宽中,可益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山萸肉温补肾之先天元气,又能收敛气分之耗散,诸药合用使虚陷的宗气得充得升,或合用紫石英补肾纳气,重镇安神。又可配前胡、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平喘,升降相宜,陈皮、枳实、香附等疏肝行气、理气通滞。

2.2 活血利水,祛邪而不伤正

黄力教授认为,“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血瘀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并可贯穿着慢性心衰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心衰晚期,瘀血内阻是导致水肿难消,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又会进一步妨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加重。黄力教授强调在温阳、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合用利水消肿之品。在用药配伍上,常以三棱合用莪术,二药辛散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二者相须为用可加强破血行气、祛瘀散结之功,可用于血瘀、寒凝等所致的诸般痛症。红花辛、温,秉辛散温通之性,桃仁味苦通泄,二者均入心、肝血分,善通血滞,相伍为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力强,是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要药。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之要药,对于心脉闭阻、胸痹心痛者,常配伍丹参、降香、延胡索、郁金等活血止痛,或加三七活血消肿、祛瘀定痛,具有化瘀不伤正的特点。益母草、泽兰辛散苦泄,前者主入血分,后者温通行滞,二者合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利水消肿,对水瘀互结的水肿尤为适宜,亦可配伍大腹皮、香加皮、马鞭草等活血行水消肿之品。

2.3 阴阳双补,互根互用

黄力教授认为,阳虚水停是心衰的基本病机,但阳虚日久,生化不足,阴液亦亏,加之心衰病人限制饮水,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多见阴阳两虚之证,故治疗中要兼顾阴阳,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黄力教授强调阴阳互根,所以在应用大剂量的附子、干姜、人参扶助阳气的同时,可多配用麦冬、五味子、白芍、阿胶等滋阴之品,阴阳双补。此外,合用大剂量的熟地黄能明显地增加心衰患者的尿量,改善心衰的症状。

2.4 攻补兼施,复方合治

黄力教授认为,在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因虚致实而呈虚实错杂之疑难重症,其可兼瘀血、水湿、燥屎等实邪,此种情况下,扶正之时当不忘祛邪,即在益气或补益阴阳的同时加以活血祛瘀、利水化饮之品,而鉴于单方的作用较为局限,故建议复方合治,各司其属[5]。对于气虚血瘀为主者,黄力教授常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合桃红饮,气滞血瘀者合用升降散、血府逐瘀汤,阳虚水泛、水饮凌心者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心脾两虚、水泛肌表者用归脾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阴虚水停者常合用猪苓汤,水饮内停、郁热肠间可用己椒苈黄丸等。此外,对于兼见他症者,多加用酸枣仁面、柏子仁、远志等养心安神,龙牡、珍珠母等重镇降逆,玳玳花、八月札、合欢皮等疏肝理气,玉米须等利尿消肿。

3 医案举隅

患者男性,37 岁,2020年3月17日初诊,主因“反复腹胀、下肢水肿6年,加重2 个月”就诊。患者2018年、2019年因“腹胀、双下肢水肿”多次就诊于外院,查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波动在1250~1375ng/ml,UCG示左右房明显扩大、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波动在30%~40%,胸片示肺淤血,B 超示肝淤血、脾大,诊断为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淤血,脾大,间断口服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刻下症:腹胀,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心悸、憋气,巩膜黄染,口干苦、口臭,牙龈出血,纳、眠欠佳,便溏日约2 次,尿黄少,舌淡暗、苔花剥,唇暗,脉滑数。查NT-proBNP 1725ng/ml。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缩窄性心包炎、肝淤血,脾大。中医诊断:心衰。证型:气虚血瘀、水饮阻滞、内有热结。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利水,兼以清热。方药:生黄芪30g、炒白术20g、党参15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5g、茯苓30g、茵陈15g、猪苓20g、益母草20g、泽兰20g、山栀10g、三棱8g、莪术8g、苦参15g、甘松15g、五味子15g、鳖甲10g、柏子仁30g、莱菔子10g、紫石英20g、马鞭草20g,14 剂,浓煎100ml,日1 剂,早晚温服。西药:螺内酯片20mg Bid,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mg Bid,呋塞米片40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 Bid。

3月30日二诊,患者述下肢水肿及颜面水肿明显减轻,尿量增加且颜色由深黄色转为淡黄色,腹胀、气短、胸闷、巩膜黄染诸症俱减,口臭、牙龈出血消失,食纳增加。目前仍有畏寒,时有腹胀,受凉后明显,耳鸣、大便稀溏、舌淡暗、苔薄白微腻。遂于原方去山栀、苦参、甘松、柏子仁、莱菔子、马鞭草,加鳖甲10g、桂枝10g、赤芍12g、乌药10g、仙鹤草30g,改生黄芪40g、炒白术30g、当归12g、茵陈10g、莪术10g、紫石英30g。煎服法同前。

4月13日三诊,患者述下肢水肿基本消退,时有眼睑及颜面浮肿,余症俱减,唇暗,舌淡暗苔少。于二诊方去桂枝,加大腹皮10g,改党参12g、茵陈12g、三棱10g、莪术12g、鳖甲12g、乌药8g。煎服法同前。

后每2 周复诊1 次,2020年8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增大,二尖瓣轻度反流,LVEF 50%。随访1年,得知患者腹胀、水肿等症状明显改善,可做轻度家务活,慢行可超过1000 米,病情平稳,期间复查NT-proBNP 波动在700~800ng/ml,LVEF 40%~50%。嘱定期复诊。

按语:患者虽系青年男性,但病程较长,症状明显,属中晚期心衰。其平素心悸气短、胸闷憋气、畏寒,便溏,此为心气亏虚,真阳不足的表现,故以生芪、炒白术、党参等益气健脾,益后天气血生化之源。阳虚及阴,故见苔花剥,以猪苓汤、五味子养阴利水。患者肺循环淤血,双下肢可凹性水肿,颜面部水肿,面色、唇色暗,舌色紫暗,为心衰中后期痰饮停滞、瘀血阻络之表现,且瘀血贯穿着慢性心衰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心衰晚期,瘀血内阻是导致水肿难消,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强调在温阳、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合用利水消肿之品,常用三棱、莪术、鳖甲、二苓、泽兰、益母草、仙鹤草、马鞭草等活血利水、通络祛瘀。尿黄少、口干苦、口臭、牙龈出血,是体内郁热、郁而化火所致,故以茵陈、山栀、苦参等清热利尿。二诊患者诸症好转,口臭、牙龈出血消失,遂于原方去柏子仁、莱菔子、山栀、苦参等,并增加生芪、莪术剂量以增强益气活血之功。三诊诸症俱减,水肿偶发,恐有伏邪之嫌,故加大腹皮利水祛湿,增加三棱、莪术等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

猜你喜欢

莪术利水瘀血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温莪术引种贵州的表现与规范化种植要点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构建利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