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知人论世”策略的应用实践探究

2021-01-03王云桐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课文素养

王云桐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对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知人论世”策略是一种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师们通过这一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能够更好地了解要学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写文章时的心路历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梳理和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或内涵。我们还需要明确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始终要以课文为核心,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主要的目的,只有熟练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策略,才能使所有的背景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文学阅读本身。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的,原本是一种修养身心、广交朋友的方式,后来历经后代文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逐渐成了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再后来,被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广泛地运用在了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这种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初中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乃至全面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由此看来,“知人论世”的理论与课标中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大部分老师会使用“知人论世”这个阅读策略,来引导学生深究课文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课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写作历程得到充分了解之后,这样才会更好地体会和准确地把握课文带给我们的真实情感和人生启示。因此,“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极其有用的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一、“知人论世”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揣摩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那么就很难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做到完全共鸣。以杨绛先生创作的《老王》(七年级下册)为例,文章主要描写了“我”与老王交往几件事,作者带领我们看到了老王的一些生活片段,从而理解了老王的“苦”与“善”。作者通过对老王的描写而向我们展示了那个疯狂的年代。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只字不提,那么学生很难去体会作者忏悔的灵魂,并且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是有利于学生走进文章的,也有助于学生体验课文中内隐的比较含蓄深沉、隐晦难懂的感情。因此教师要高效利用“知人论世”这一阅读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有利于学生体会作品意味深长的内涵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课文都蕴含着文人们的远大志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课文《岳阳楼记》(九年级上)为例,作者范仲淹表面上在描写岳阳楼与洞庭湖的美景,实则他是在鼓励和安慰和他一样被贬谪的朋友。他与滕子京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被贬岳州,一个被贬邓州,所以他写出《岳阳楼记》来抚慰朋友落寞的心情,告诉他的朋友不用烦忧,心态一定要乐观一点,我们无论做官与否,国家在我们心里都是无比重要的。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那个时代,范仲淹以重修岳阳楼为契机,表面来看是写了岳阳楼的重修,实际上反映了范仲淹内心一种爱国之心,即使被贬多次,但在他内心的深处依然记挂着国家和人民。因此,“知人论世”策略帮助学生体会在文章背后作者所想表达的更深一层的内涵。

(三)有利于学生分析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中那些精彩的人物描写应当不断借鉴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品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以契诃夫的《变色龙》(九年级下)为例,作者塑造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虚伪献媚的小人嘴脸。在短短几分钟内,态度就经历了五次变化,奥楚蔑洛夫的行为就像动物变色龙一样。这篇文章风格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作者表面上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虚伪谄媚的形象,实则向我们展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下封建卫道士虚情假意、卑躬屈膝的丑恶嘴脸。如果我们学习课文之前不了解背景是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恐怕很难理解主人公奥楚蔑洛夫那趋炎附势的形象了。因此,“知人论世”策略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了时代背景之后,清楚那个时代特征后,从而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理解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欣赏越来越多的优秀经典作品。当学生的阅读数量增加了,阅读面扩大了,学习和理解了一些阅读方法,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了,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能力也会不断地提升。“知人论世”策略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得以科学、高效、稳步地提升。

二、“知人论世”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一)教师方面对“知人论世”策略使用的误区

“知人论世”策略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很容易忽视这点,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显得复杂甚至于说是没有必要,认为学生这样做会耽误甚至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一些老师根本不知道“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传授,给学生上语文课习惯先简单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作品的主题等基本且简单的信息罗列,习惯于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还有一些教师直接会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课上对于课文的作者和背景只字不提,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考试或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他们对“知人论世”策略的使用过于敷衍,忽视了作者是一个鲜活的、富有文学热情的“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甚至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会借着“知人论世”强行给一些作家和作品定性,比如:一谈及杜甫的风格,老师就会说是忧国忧民;一谈及大文豪苏轼,就是粗犷豪放的代表;一谈及李白,就想到了浪漫主义。显然,这种模式化、套路化地去分析一篇课文、一个作家,显然是不合理的,并且很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知人论世”策略应是让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一位作家的特性及其写作风格、特点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把握文章意图,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二)学生方面对“知人论世”策略使用的误区

对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很多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如果没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很难去理解这些阅读策略,甚至不清楚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有一些学生说,“知人论世”策略只是辅助他们理解课文意图的一种途径而已,对自己的分数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途。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重要的阅读策略就显得毫无意义。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有大量的习题和作业要完成,升学压力大等使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充分了解一个作家乃至一篇课文背后的故事。所以,就导致了这一策略在使用上会出现大量误区。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到一些阅读策略,并且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一阅读策略。只有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才能一步一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知人论世”策略的应用实践

(一)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首先自己要具备“知人论世”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以便更好地授业解惑。教师应广泛阅读,不断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并且善于积累,形成自己的丰富知识体系,对作家和作品有着自己深切的见解与看法,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为学生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具有大语文的观念,把自己的眼界与格局不断扩大,自身先做好示范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现如今,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注意选取恰当且正确的资料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有些教师在准备资料时只是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堆砌,并没有结合真实的学情加入自己实际深入的思考。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真整合资料,努力做到结合实际,多去聆听学生的声音,这样才能在短暂的课堂上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也应不断树立起“知人论世”的观念,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了解作家作品风格、时代特征等。在进行阅读之前,应该积极地去采用“知人论世”的阅读策略,挖掘文本背后的“故事”,体会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更深一层的内涵,再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现如今,很多教师都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应学会自主学习,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在面对学习上的障碍时,才不会慌张,更不会只能求助于老师来帮忙解决。当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就会提高很多,同时也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培养只会读书和考试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长。这也是现代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学习大量知识,会阅读大量的文本和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地增长。“知人论世”作为一种阅读策略,不仅仅局限于运用在短暂的课堂之上,而且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应相互配合,发挥这一策略的最大功效,使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