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天津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1-09-26刘小文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文言所学课外

岳 杨 刘小文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初中学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自2011年国家颁布《新课标》后,天津市对中考语文测试进行了调整,因此我选择了中考天津卷(2011年—2020年),对这10年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得出一些关于文言文阅读和教学的思考。

一、中考试题分析

(一)选文分析

通过整理发现,近10年天津中考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一直遵循“课内+课外”模式,即选取教材内的一篇文言文,再选取课外的一篇文言诗词或文言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考查。下面将近十年天津高考所选取文本情况列举如下表(格式为:年份,课内文本题目,课外文本题目或出处)。

(二)题型、题量与分值分析

纵观近10年的天津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题型相对较为固定。课内文言文部分题型为单选题;课外文言文部分由解释词语、翻译句子、解答问题组成,均为主观题。在题量方面,总计共6小题。分值上,共计17分。

2011 《陈涉世家》 《晋书·王羲之传》2012 《小石潭记》 《养竹记》2013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陶公性检厉》20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子·说符篇》2015 《陈涉世家》 《袁黄公力行节俭》2016 《鱼我所欲也》 《啸亭杂录》2017 《桃花源记》 《岳飞治军》20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资治通鉴》2019 《送东阳马生序》 《智囊》2020 《岳阳楼记》 《说苑》

(三)考查内容分析

通过整理发现,近10年中考天津卷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文翻译,且考查形式较为固定。对于文言实词来说,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中某些加点字的理解能力,这一部分在近10年中考中一直没有“缺席”,并且都是在课内文言文部分的第一题,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课内文言文第二题考查内容较为多样,2011年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考查了词类活用,2013、2015、2017年考查了文言句式,2014、2016、2018、2020年考查了通假字,2019年考查了古今异义词,题型均为选择题。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也是必考内容,会涉及两个方面,一道是对作者态度或文章思想的提炼选择,一道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在课内文言文第3题考查。而课外文言文部分的第1题是解释字词含义,通常由两道小题组成。文言文翻译则是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通常会在文中画出一句话,让学生翻译成意思准确且流利通顺的现代汉语,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和对文言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近10年中考中每年都会考查,在第2题出现。最后一题为回答问题,一般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或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纳。

二、试题命题特点

(一)相对稳定性

通过对天津中考近10年文言文阅读部分的整理发现,相对稳定性是其主要特点。在文言材料选择方面,都是由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组合考查;在题型设置方面,均为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在题量方面,基本维持在6道;在考查内容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知识基础性

在中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命题的主基调。文本选择基本为“浅易文言文”,考查内容也集中于基础文言知识和文本的理解。比如在试卷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和通假字、一词多义和翻译等都是对常见文言字词和句式的考查,而情感态度题和文本内容题也是对学生文本材料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这无不体现了中考试题的基础性。

(三)课堂关联性

中考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考查内容与课堂所学紧密联系。首先,考题中的课内文言文部分就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考查;其次,课外文言文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与课堂所学紧密联系的,比如在对字词含义的考查中,所选的字词基本上都是课堂中所学过的文言常用词,总会出现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字词。在翻译句子部分也是如此,很多词语的解释和用法在课堂文言文教学中已经遇到过,这都体现了考与学的联系。

三、对课堂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新课标》中对初中学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此项要求,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合理运用翻译方法,夯实文言知识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和文言字词的学习,无论是在中考还是课堂教学,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与句法,疏通文义,理解文章内容。这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王荣生老师把处理文言文字词的方法归纳为“放过、突出、深入、分离”,值得教师学习与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好课下注释对文本进行理解,对于理解有问题或有难度的地方,教师应该给予提示与说明。在文章的重点处,教师更应重点讲解,以求学生理解和掌握。

2.巧妙利用强化理论,巩固完善所学知识

知识的学习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由于学生的生理发展,所学知识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应考虑到这一原因,及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强化。比如,在每节课的最后进行总结;或者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复习练习;又或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与检验,这种检验不用打分,主要是让学生对最近所学知识有一个复习与反思,可以让学生互评并互相指导,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发现每个人的薄弱点,并且做到了教学民主,这点与魏书生老师的民主教学观点很相似。利用这一系列的措施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让知识牢记于学生心中。

3.做好知识整合归纳,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在文本中自己觉得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句法等,如果这些字词有重复出现的情况,可以将它们归纳在一起进行总结对比;而在一个单元或者整本书教学结束以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单元和整本书出现的同一个字的不同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最终形成较为权威的并且属于学生自己的“文言知识清单”。而从上文对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对文言知识的考查是与课堂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因此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文言知识清单”运用到考试之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1.群文阅读与个性化教学并重

群文阅读是指将一组类型相似的文章整合到一个专题或模块,采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处理的方式找到文章的相似点和共性,从而高效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现阶段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就是采取的这一模式组合课文。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方面在专题中通过群文阅读方便学生掌握归纳文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此外,结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亲近感,从而主动探索相近文体文本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将文本解读与课外练习同步

中考试题中所呈现的文言文都是课内外的优秀经典文本,这些文本一部分是学生没有见过的,而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学习材料,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较为熟悉。因此教师应将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结合起来,在讲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篇文本的内容与问题,在课外优秀经典中选取一些文本让学生进行练习。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对两篇文本的对比阅读,找寻文本内容的异同点,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课外文本当作是一次模拟测试,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尝试将课内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文本练习中,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学知识,熟悉课外文本,才可以找到与课内所学文本相适应的课外文本。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并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他串联起整个课堂流程,尤其是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有些内容和知识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掌握的。但同时,在新教育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也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在理清文义、查找内容等环节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指导;而在分析作者情感或文本主要思想环节,可以运用合作探究,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结合教师的提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这样一来,不仅践行了学生主体思想,还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自主探究习惯,也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对文本进行分析。

(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亲近感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只有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自己主动想去学习,才会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于是我们应该始终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亲切感,其实这并非难事。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生活紧密相连,易于产生情感共鸣;而语文学科的形象性、审美性、综合性等特点让其与人也十分相似。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过于简单化或者过于烦琐的教学过程和充满挫败感的评价,这些都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引人入胜或者设置相关的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另外,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亲近感,例如一些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等,现代媒体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也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亲近感的不错方法。

另外,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进一步重视,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文言文课堂中。这样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主体的确立,又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点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四、结语

通过探讨,中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课内的文言文教学其实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我们之所以分析和把握中考命题特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文言文教学。熟悉命题特点,有利于在课堂中渗透解题方法;探究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与迁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将考试与课程结合起来,避免无意义的题海战术和枯燥地钻研文本,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文言所学课外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非所学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