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大管家”服务模式 增进产业园区发展新动能

2021-01-03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园区服务

林 科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企业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101)

产业园区是政府和企业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建立的有地理界限的特殊环境,是区域开发的政策工具[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动能培育的关键阶段,如何应用合适“区域开发的政策工具”规划园区和服务企业,是很多产业园区管理者和研究者正在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着力于介绍一种被称为“大管家”的产业园区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在厦门市翔安工业园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增进了产业园区发展的新动能。

一、“大管家”服务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细分举措

1.四精管理,改善环境

所谓的四精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道路保洁精细化,绿化养护精细化,设施维护精细化,物业管理精细化。道路保洁精细化要严格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并在道路保洁方面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既增强保洁效率,又提高清洁质量;绿化养护精致化则要增强绿化养护的标准,提高考核强度,保持园林绿化精致度,同时打造各式各样的绿化景观,满足生态平衡需求;设备维护精准化要求安排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畅通园区热线,完善园区维护,同步推进安装路灯定位牌,与“大管家”系统相结合,实时了解园区状况,保障园区安全;物业管理精品化是通过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项目,满足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物业管理质量。

2.搭建平台,服务产业和企业

搭建平台要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设置相关的服务机构。例如:搭建金融服务中心,让企业能够面对面与银行进行交流,完成融资合作等业务;教育服务中心可以帮助员工完成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后勤服务中心则要满足企业运行基本需求,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负担;交通出行服务中心则为企业员工提供租赁服务,满足员工的出行需求等。

3.公共服务,补位政府职能

政府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进行工作,“大管家”服务模式可以补全政府常态化工作时间外,在园区内部全天候实行24小时管理。遇紧急情况时,可启动安全管理应急措施,进一步预防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配合政府组织各项园区活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完善园区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

二、在应用“大管家”模式以前,厦门市翔安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厦门市翔安工业园区于2006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合原同安区建设的巷北工业区和银鹭食品工业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银鹭、巷北、内厝、市头、巷南5个片区。在应用“大管家”模式以前,园区发展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配套服务不完善

首先,规划布局不尽科学合理,连片开发没有真正形成。工业园区面积分散、产业布局不甚明确,产业功能过于简单、园区生产、生活和物流配套没及时到位。园区建设投入不足,水、电、污配套相对滞后,绿化、美化和亮化未同步跟上,园区的建设水平和建设层次有待提升。其次,园区周边环境的系统性建设不够,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软实力相对弱化。中介服务机构单一化,园区周边尽管建立了创业服务机构,但主要是为入驻企业办理相关证件手续、提供人力咨询,随着入园企业逐步增多,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首先,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时,缺乏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某种程度上更关注引进企业数量和到资额,部分企业存在囤地、出租、转让的现象,企业自行开展二次招商对于外来企业和项目来者不拒,忽略了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导致自主招商企业存在产业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等状况。整体布局过于杂乱,许多产业相互交叉,大量的产业雷同,诸多项目过于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翔安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对产业的系统性规划不足,园区内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布局较为分散,上下游产业配套关联程度不够,企业之间难于形成产业集群。

3.园区创新能力薄弱

翔安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科技重视不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不多,研发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园区资源效益不高。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不明显,能与周边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不多,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路径比较难,整体创新能力比较弱。此外,翔安工业园区许多企业更关注产品制造的“拿来主义”,忽视了技术的消化吸收,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不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2]。

4.园区管理力量不足

虽成立工业区管委会临时机构,但没有固定专职人员,招商、建设和管理难以跟上,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虽成立乾翔物业公司负责园区物业,但仅仅是开展日常卫生保洁和管理,不具备“大管家”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以至难以通过创新方式,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公共服务和物业服务,实现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应用“大管家”模式以后,厦门市翔安工业园区的管理得到了较大提升

2019年1月,翔安工业园区开始应用“大管家”的服务模式,引进厦门国贸乾翔物业“大管家”作为管理主体,突出工业园区载体建设,推进各项公建配套,重视园区产业整合与提升,想法设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管家”服务,园区的管理得到了较大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完善与优化。至2020年11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5家,年产值263亿元,基本形成轻工食品、轻纺服装、光电、电力、电工、医疗健康等产业集群[3]。

1.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强配套。统筹区域产业和生活设施配套提升建设,协同推进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人防、治污等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设施。融入产城建设,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周边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和一批安置房、公寓、公园、绿化美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将“产业孤岛”式工业园区升级为集生产基地、办公研发、员工公寓、生活服务、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综合体”。

其次,精管理。严要求高标准制定和执行作业标准和规范,强化考核、强化人员培训、强化业务技能,提供高品质的园区物业管理。加大硬件投入,采用机械清扫路面与人工清理死角相结合,提升保洁效率和质量提高应保障急能力。联合政府执法部门整治园区边角、死角、城乡结合处等“历史遗留及疑难杂症”,提升园区环境。提高绿化养护标准和考核要求,实施精品园林绿化管理方式,打造各类绿化小品和小公园,丰富景观绿化层次,健全生态平衡,打造标杆绿化示范园区。

最后,优服务。配合翔安区强化“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政务服务系统改革成果的实际运用,加大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园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寄办”,推行审批服务事项“双向邮寄”免费服务,打通“政务+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国贸乾翔物业实施工业区“大管家”驿站式服务模式,做好工业区内的物业管理、政务服务、企业服务、非公党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2.促进产业集聚

首先,加强企业运行监测。落实“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围绕规上企业产值目标,采取网格化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开展经济运行分析与跟踪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为企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优势,与火炬(翔安)产业区互为配套,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推动建设电子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园区商业圈,推进园区周边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等产业链条。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逐渐形成以医药、医疗等大健康产业为发展方向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推动闲置厂房腾笼引凤,加大闲置厂房摸排力度,借助区属国企收储闲置厂房并开展二次招商,借助与火炬联动招商平台,强化产业链整合,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最后,强壮大产业筋骨。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围绕现有的光电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大、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光电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并逐步向高端领域发展。通过资源共享、战略协作、优势互补、规模运作等一系列的资源的合理配套,加快电子、电工、食品加工和轻纺等产业集群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创品牌、名牌的力度,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3.鼓励创新

首先,加强政策引领。工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降低产业企业生产、经营、交易等方面的成本[4]。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出台产业发展引领政策,依法依规做好企业扶持,引领企业投资建设、扩产增量,绽放活力。加强资源整合,定期汇总和宣传、解读政策,形成专项资金的申请资料范例以供企业参考,引导企业开展开展申报,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其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设置研发机构,组织实施项目研发,攻克产业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产业协作,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关键性技术的支持能力。开展“双创”活动,打造“双创”平台,做好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投资机构和其他组织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增强产业创新动力。

最后,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加强人才引进,组织搭建与劳动输出大省的合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民工来翔安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高新技术研发人才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注重本地人才储备和培训,积极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技术,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鼓励企业与翔安文教区各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开展员工技术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完善劳动力市场,重视劳动就业信息渠道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劳务派遣协作,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4.规范园区管理体制

首先,翔安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片区管力量,扩大管辖范围,建立“政府+企业”的统一领导的管理机制。管委会是政府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职能,抓好园区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加强对土地管理、工商登记等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设立专门服务队伍,协助指导和推进相关的行政审批。开发运营公司作为管委会的下属机构,负责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园区设施建设,参与园区项目的投资合作、开发运营和管理。另外,还引入外部投资团队、设立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的企业开展项目、财务、人力咨询,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其次,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完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搭建政银企平台,让银行能够与企业开展直接对接。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依法参与经营,积极稳妥地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种金融机构在园区内部设立分支机构,合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发挥金融杠杆助力产业发展作用。

最后,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园区档案,理清各监督服务部门责任,开展分类管理,实行分级督促落实,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和企业管理。定期召开项目推进调度会议,跟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加强企业跟踪、指导和服务,积极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大管家”服务模式在厦门市翔安工业园区的应用及其成效。实践证明,“大管家”服务模式可以为园区企业打造优良的经营环境,帮助产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有利于引进大量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从而提高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园区内各个产业能够关联起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园区经济效益。当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企业发展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大管家”服务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要跟上科技和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调整旧模式,增加新内容,以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相信上述的“大管家”服务模式,可以为关心产业园区发展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园区服务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园区的开放样本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