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03张晓钰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宁蒗种薯龙头企业

张晓钰

(云南大学丽江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宁蒗县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发展等原因造成宁蒗县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散小弱、数量形不成规模、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综合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小,商品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等现象。开展产业扶贫以来,宁蒗县依托本土资源着力发展旅游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壮大带贫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县8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1个)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人口由18833户81724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1214户4674人,贫困发生率从35.43%降至2.03%。2020年1214户4674人剩余贫困人口均已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12月底全县脱贫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在脱贫攻坚后扶阶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特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基础产业,拓宽收入渠道,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降低返贫风险,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能力,从输血式扶贫真正做到造血式扶贫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丽江宁蒗县90%的贫困人口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宁蒗县脱贫攻坚后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宁蒗农业生态产业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方面,为持续发展宁蒗县域经济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本质上提高贫困群众的增收能力,不再返贫。

一、丽江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在脱贫后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带动宁蒗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让贫困人口不再返贫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截至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7.4∶28.7∶53.9调整为18.1∶29.8∶52.1。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第三产业,并且二三产业正在稳步发展,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暂时下滑,疫情过后未来可期。第一产业占比虽然最少,但是第一产业是贫困人口最多的产业,人口占比90%左右,如果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力度不够,返贫风险大,所以要扶持巩固好第一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成效。

宁蒗县因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发展原因,贫困人口聚集在山区和半山区,所以农业生态产业是宁蒗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扶持并发展好农业生态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最有效途径。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2700苹果”、丽川花椒、摩梭高原红米、高原马铃薯四种农业生态产业产品品质特殊,经济价值比较特殊,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主要农业生态产业产品,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发展方向。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苹果总面积为6.5万亩(挂果面积3.56万亩),主栽品种为2700溏心苹果,平均单产225公斤,产值2.6亿元,带动8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587人种植苹果,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中,政府扶持了地方龙头企业宁蒗县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公司火车头作用,公司与合作社、农户合作,从种植到销售探索出了“三共”新模式。此外,2018年政府投资2799万元在宁蒗县新营盘乡药草坪村委会和毛菇坪村委会建立建设2000亩国际模式—台地乔矮相结合的“2700”蜂蜜苹果示范观光基地和西川乡“2700”苹果蜂蜜的养殖基地的建设(可提供160户贫困户340人就业),目前已初具规模。

当前,小凉山苹果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没有苹果深加工企业,通过恒泰公司的运作,通过线下销售、微商、市场、电商平台和社群方式销售,主要销往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2019年通过“丽品入沪”进行了东、西农业生态产品的合作销售模式,苹果鲜果在上海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丽川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花椒种植在宁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产业基础,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重要农林产业。2020年全县花椒产业种植面积51.84万亩,产值5.12亿元。涉及15个乡镇,其中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有西川、西布河、大兴镇、战河、新营盘等6个乡(镇),花椒栽植整村覆盖达到80个,千亩花椒示范区(集中连片2000亩左右)5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花椒产业已经发展成覆盖面广、群众受益大、认可程度高的县域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花椒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等相结合,坚持走生态治理与农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路子,加大人财物和科技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示范引领,积极探索行业转型,进行提质增效,目前花椒产业从原生态懒庄稼向精耕细作转变。

全县建有花椒技术协会2个,花椒产业合作社11个,规模种植大户28户,从事花椒产业开发农户54426户;经营花椒产业的私营企业11家,建成花椒交易市场1个。政府采用“企业+党组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产业模式,向农户提供花椒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以及收购、仓储、运输和销售等产后服务,建立脱贫带动关系,并借助企业的产销平台销售花椒初级产品,进一步提升花椒质量、产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打造“丽川”花椒品牌效益,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3.一永宁摩梭高原红米产业发展现状

宁蒗县永宁镇属于高海拔水稻种植区,宁蒗县高寒稻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延伸线上,发展高寒水稻生产是实现精准扶贫和维护藏区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永宁高原水稻是极具特色的高原水稻,总种植面积1.2万亩,平均单产225公斤,总产量0.27万吨,产值3240万元。永宁高原生态水稻适合当地的种植气候条件,产品生态、米色红润、微量元素高、营养丰富,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永宁高原红软米扶贫走“公司+科技+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2017年在永宁村委会的高河坎新村和泥鳅沟村委会的水蜡烛村两村所建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600亩)。涉及农户1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永宁、泥鳅沟两个村委会有种植条件的18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该公司,采用两种方式带贫。公司生产的“女儿国”摩梭红软米初级产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在当地泸沽湖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产品进行销售、同时还进入丽江、大理、昆明等城市的部分超市、在淘宝、阿里巴巴、云南农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线上销售。2017年公司产品共销售106吨,销售收入达132.9 万元。公司成立以来在当地共累计收购稻谷1020吨,支付农民收购款387.6万元,促进农民增收,为高原特色农业和扶贫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马铃薯是农业生态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首选项目。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1万亩(其中种薯3万亩)产值2.1亿元。产生主要经济效益的是马铃薯种薯,政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种薯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户”的模式运作,采用订单式种植和收购的方法运营,种薯基地建设所需劳动力首先满足建档立卡户,才吸纳贫困户进入企业务工,下发的种薯由公司鼓励和指导贫困户进行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生产的种薯在满足全县范围内的需求后,才有计划地组织外销,从源头上保证宁蒗县种薯的质量和需求。2019年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宁蒗福特公司以烂泥箐乡为核心区自建及带动农户建设2500亩原种扩繁基地和3600亩(烂泥箐2400亩、蝉战河500亩、跑马坪200亩、新营盘100亩、西川200亩、西布河200亩)一级种扩繁基地,涉及农户9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户均收入1.62万元;同时,雇佣当地农户进行早期播种、施肥,中期统防、中耕,后期的收获、入库,涉及农户53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

目前,全县引进龙头企业2家(福特公司和英贸公司),有种薯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马铃薯种植专业大户15户。目前,福特公司生产的脱毒种薯能够确保县内15个乡镇的良种需求,推广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0%以上。由于宁蒗县生产的种薯代次清晰、制种流程严谨、种薯纯度高、质量上好,获得行业认可,深受市场青睐,种薯供不应求。种薯主要销往芒市、盈江、开远、建水、平远街、砚山等省内地州的马铃薯冬作区。

二、丽江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政府积极探索脱贫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到,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巩固脱贫成果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业发展缺乏有效项目支撑,难以形成区域规模化效应

受季节、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宁蒗县的农业生态产业种植面积比较分散,还处于传统生产模式,主要依靠人力为主,加之产业布局不集中,缺乏有效项目支撑,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果农产品种植能够实现连片耕作是非常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延伸产品价值链,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让其产生规模效应。

2.龙头企业数量不足,难以带动产业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培育起几家本土的龙头企业,也引进了一些知名的龙头企业参与到生态产业的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但是典型企业带动力还不够明显,产业链无法延伸、产品抗风险的能力弱、价格波动大等一系列问题就会产生,这与产业自身的缺陷有一定的关系—产业发展散、弱。宁蒗是高寒山区,地理环境较恶劣,农户分散居住,传统小农经济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产业发展散、弱,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导致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的生态产业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效益不显著。另外,产品本身加工、包装比较简陋,所有的生态产品处于比较传统和原始的加工阶段,精细化生产和加工、融入一定的科技含量是今后需要探索的方向,这需要相应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

3.仓储物流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高

宁蒗地处高寒山区,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受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导致物流产业不发达。要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配送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运输和储存的成本,损耗也不可忽视。目前,虽然有一个机场(泸沽湖机场),但是物流主要还是依靠公路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了生产运营成本高,还要面临生态产品腐烂变质的风险。此外,生产组织化不高也是导致生产和运营成本增加的原因。在生态产业种植生产的各环节中缺乏具有组织能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对其进行种植、生产和销售等一条龙的组织指导。

4.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差,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宁蒗县的农产品基本都是最生态的初级产品,例如,苹果、花椒等基本都是直接进入市场,虽然有部分加工产品,例如“女儿珍”青梅、苹果醋产品、“女儿国”红米产品等,但是技术含量非常低,辐射的行业有限,产品的品牌效应也比较差,除了种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的产品消费者认知度都比较低。另外,产品销售出去后,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这是整个销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销售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人们对此的认识思想意识不够高,认为产品卖出去就完成了销售任务,到目前为止宁蒗县生态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几乎是空白,需要加强售前到售后的服务体系建设。

5.农村合作社数量不足、综合实力偏弱

宁蒗县农村合作社发展时间不长,经营管理经验不足,还存在着数量少、成员结构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导致宁蒗县农村合作社综合实力偏弱。宁蒗县90%的农村合作社加工的农业生态产品还停留在初级分拣阶段,产品价值不高农户得到的经济利益极低,从而导致农村合作社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融资能力差,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6.产业融合度低

宁蒗县的三次生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是各自为政,融合度极低,第一产业生产的初级产品通过初级加工或者是初级包装就直接出售,交通、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也没有很好地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想要让县域经济产生更大的效益,就要让三次产业很好的融合发展。

三、丽江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1.土地连片开发形成项目,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政府要理清思路,不能一把抓,要根据地理、人文等因素,找到重点扶持项目,宁蒗县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特殊,能够适应高原的生态产业不多,要把重点放在创收最多、辐射面最大的产业上来,例如,苹果、花椒、红米等。根据“一县一业”的要求,宁蒗县把重心放在苹果产业,在此过程中要逐渐地、不断地扩大产业的规模,积极开发连片土地从而形成项目。例如,适合苹果种植的红桥乡、永宁乡等地都可以连片开发,形成苹果产业项目,进行现代智能化种植、管理,延伸产业价值链,也有利于龙头企业进行产品的管理、研发,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价值,产业连片能形成区域规模效应。

2.培育龙头企业作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政府要加大引进外地知名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的力度,要充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现有的龙头企业覆盖面还不够广,要实现一个产业至少要有1~2个龙头企业来进行种植、技术、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的引领,这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地去开发和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做好对接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地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让龙头企业起到真正的龙头作用,例如采取“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让协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户的生产经营中去,把控好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

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助力脱贫后扶产业发展

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宁蒗的物流业比较滞后,生态产品的运输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运输成本是增加农产品成本的一个主要原因。政府要加快推进辐射市、县、乡、镇、村的公路网建设,提升现有公路等级,积极推进宁蒗对外连接的铁路建设,实施以金沙江为依托的水运项目。除此之外,升级扩建泸沽湖机场、加密航空网路,开通国内和省内主要城市航线。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借鉴城市经验,积极建设集运输、仓储、冷链等为一体的物流产业园区,积极的探索与知名的先进物流企业合作,成立农特产品专线,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也能让其助力脱贫攻坚后扶产业的发展,同时,能够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例如,可以与京东物流合作,让其提供专门的农特产品专线(冷链、常温、航空运输)等。

4.提高产品价值、走品牌路线,完善服务体系

产品纵深发展、提高价值是增加效益的途径,政府、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地探索、开发新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成分、效用探索新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能一味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例如,提高花椒的产品价值可以采用盐源县“树上鲜”牌花椒油的鲜榨技术,开发鲜榨花椒油产品,同时可以带动青刺果油、核桃油鲜榨产品的发展;此外,还可以根据花椒的成分和功效开发中医药产品、保健品等。只有增加了产品的价值,才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产品的品牌才会依托质量和价值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服务体系滞后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助力建设服务体系,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平台,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优秀企业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特有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意识。

5.完善农村合作社建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宁蒗县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政府要对农村合作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组织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帮扶、辅助合作社建章立制,组织负责人外出学习借鉴经验,从多方面完善农村合作社的建设。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主动的引导和帮扶,由“三农”、财政、宣传部门等形成专门的团队,推进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村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6.农旅结合形成乡村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如果能够实现土地的连片开发并形成项目,就有利于建设乡村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将农业、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延伸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乡村农业生态特色产业。例如,苹果产业连片开发形成项目后,可以在苹果园套养蜜蜂形成生态蜂蜜产品,在苹果开花的季节、采摘的季节都可以吸引游人过来观光和采摘消费,同时带动生态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在周边形成休闲农家园,带动地方农民增收致富,最终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宁蒗的花椒、红米、种薯等都可以打造乡村农业生态特色产业。

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集中连片开发、集约高效开发、综合立体开发”的建设原则,建设生态产业基础设施,主要就是要不断地增加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让其产生区域规模效应。坚持“基础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推进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政富链。

7.培育典型,抓示范带动引领群众投入产业发展

在脱贫攻坚后扶的前期,要重视典型的带动作用,典型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例如,马铃薯的种薯产业已经成为宁蒗生态产业发展典型,打造了8万亩最干净的种薯基地,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应,也充分地带动了群众。同样,苹果、红米、花椒等其它的产业也要积极的探索和培育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领群众投入到产业的发展中去。

8.积极建设智慧宁蒗,整合资源巩固扶贫成果

信息化时代,贫困地区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宁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其他的城市相比,宁蒗县还处于地方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发达城市的优秀经验,积极推进4G、5G、物联网协同发展,积极考察建设智慧城市,学习智慧上海、智慧双流等地的建设经验,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手段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城市服务功能,树立地方形象,将生态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树立小凉山地区农特产品品牌,同时还有利于拓展营销市场,帮助我国民族地区依托智能化从而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9.国家政策支持

宁蒗县是深度贫困县,国家也积极地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宁蒗县贫困程度过深,想要连根拔起贫困根,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在资金、技术、技术人才引进、培训、销售、城市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发达地区的经验、技术、平台等等给予相应的传授指导和扶持,通过政策转变观念、获得经验和技术。

四、结语

脱贫攻坚后扶阶段稳住90%贫困人口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产业,并让其持续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贫困人口不再返贫的关键。针对宁蒗县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探索土地连片开发、发展龙头企业、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合作社建设、农旅结合发展乡村农业生态特色产业等等一系列举措达到巩固脱贫成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宁蒗种薯龙头企业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富滇银行宁蒗支行开业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