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创新视角下的童谣儿童绘本创作研究
——以儿童绘本《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为例

2021-01-03陈超淼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老鼠童谣图画

陈超淼

(泉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一种由特殊群体念唱、传播,具有特殊意义的民谣种类[1]。中国传统童谣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农耕生活中,结合风俗民情、天文地理、典故传说等诸多方面内容而创作,并世代口传下来的儿童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具有质朴纯真、趣味盎然、娱乐怡情、朗朗上口的特点,帮助儿童认识生活、学习语言、塑造人格,丰富常识、启发想象。北京童谣、闽南童谣、绍兴童谣相续在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绘本——“Picture Book”(图画书),起源于欧洲,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二战后日本在重视儿童教育的政策推动下,绘本产业经历了从引进到本土原创的历程,迅速发展兴盛起来,“绘本”成为“Picture Book”的指称即由台湾自日语翻译而来的。2002年后随着台湾绘本画家幾米的作品逐渐在大陆走红,绘本开始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如今,在国内图书市场中,少儿图书的码洋比重从20年前的第5位增长至第1位,而儿童绘本是少儿图书类近20年来涨幅最大的细分板块,2018年国内原创绘本的码洋总量已约占50%[2]。

儿童绘本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相结合的虚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图画叙事的直观表达和内容的思想性,为儿童构建想象的空间。当今社会,绘本已然成为伴随我国儿童成长重要的读物,从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都有开设绘本课,以及小学低年级学作文从看绘本学说话开始,可窥视到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儿童绘本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对于现代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审美能力、道德意识的培养起到深刻的影响[3]。近年来随着我们文化自信力的不断提升,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绘本,在国内儿童原创绘本中的所占比重也在增加,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童谣、古典文学等题材内容,其中童谣一直是创作者们比较重视的题材。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儿童绘本创作对传统童谣的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以《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为例从故事创新到绘画表现,探讨了童谣绘本的创新转化途径。

一、传统文化视角下儿童童谣绘本面临的问题

(一)童谣儿童绘本的现状

国内以童谣为题材的儿童绘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主的插图绘本,这类绘本以传统童谣的文本为主,一首童谣配一幅插图,集数首童谣成册。如《老童谣》(全5册)、《百岁童谣》(全5册)、《闽南童谣绘本》(全6册)、《景绍宗绘童谣》《中国童谣(绘本版)》等。另一类是以传统童谣为蓝本创编新故事,并通过一系列叙事性图画呈现出来的原创绘本。这类绘本作品数量并不多,主要有《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一园青菜成了精》《拥啊拥》《六十六头牛》等。

(二)传统童谣与现代生活的隔离

传统童谣表现的内容源自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如:地方风俗人情、生活习俗、生活用品、场景等元素,和现代社会生活几乎都脱离了。正如袁晓峰在《我想动一动这首童谣》所提,朋友和孩子在读传统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时,孩子突然问到“小老鼠为什么要上灯台去偷油吃呢”[4]34-35,正是由于儿童的认知具有直观、具体和形象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复杂概念和脱离实际生活经验的事物和图式,尚不能理解[3]。再加上诸如动画片及相关衍生产品等各种儿童文创产品越来越丰富,如果童谣绘本只是一味呈现“原汁原味”的内容,并不易于使儿童理解,更难以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传统童谣可能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态循环中止步。

(三)内容传递形式影响儿童对童谣的想象带入感

文化传播是以意义的传递为实质性内涵,传递效果取决于受众对意义的接受程度[5],但是对于儿童来讲,意义的传递和接受是以文本的形式还是以图画的形式更容易接受呢?我们选择了明天出版社的插图绘本《老童谣》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原创绘本《小老鼠又上灯台喽》,在泉州市刺桐幼儿园大班段进行了一次教学调研,调研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小老鼠,上灯台》,为了孩子们理解插画是在描绘一个什么故事,从而读懂这首童谣,老师需要应用不同的诠释策略以解读童谣。由于情境内容与当下生活剥离,儿童缺乏真实感受,所以对童谣的内容懵懵懂懂,停留于图像表层认知上。B组采用《小老鼠又上灯台喽》,起初孩子们会专注于赏阅并试图了解一幅幅图画串联所描绘的故事,当老师用绘本中的文字进行进一步解读后,唤起了孩子对内容情境的想象和移情,他们会通过书架——灯台、看书——偷油、交朋友——害怕逃避等对“现在小老鼠和古代小老鼠的生活”前后比较联系,从生活中常出现的事情、事物出发去自己解读,从中自发的感受到童谣所传达的童趣,反而起到了理解和记住《小老鼠,上灯台》这首老童谣的效果。

读者的体验感和意义的解读是现代文学创作和审美的要素,儿童绘本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童谣为题材的儿童绘本创作,如果将童谣“原生态”的单向呈现给读者,而忽略从与读者体验和互动的层面,加入当代社会的大众审美、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考量,作品容易缺乏时代“带入感”,很难形成情感共鸣和有效认知,将影响到传统童谣现代传承与传播的良性循环。

二、童谣儿童绘本《小老鼠又上灯台喽》的创新

袁晓峰(文)和赵晓音(图)创作的儿童绘本《小老鼠又上灯台喽》,文字以家喻户晓的传统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为蓝本,围绕“阅读”“友谊”为主题,结合作者多年的儿童绘本文学创作及儿童文学阅读研究和推广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童谣绘本打开一个新的空间。图画创作上,作者融合了中国传统剪纸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拼贴、构成的手法,图画与文字融为一体,使平面中呈现多重空间变化,小动物们在不同的空间中穿梭,再配上鲜丽的涂鸦式色彩,使绘本画面充满了节奏感和蒙太奇风格的运动感。该绘本创造性地将传统童谣作为素材,参与到绘本故事创作中,赋予这一古老的民间儿童文学形式在新语境下生存的新形态,为传统童谣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有创新价值的维度。

(一)贴近现代儿童生活体验的“新童谣”

世界著名的图画书奖“凯迪克大奖”对现代儿童绘本的界定是,儿童图画书与其它图文并茂的图书不同,它旨在为儿童提供视觉的体验。它依靠一系列图画和文字的互动来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思想[6]。随着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经济的不断繁荣引导下,国内的绘本创作者早已跨过只是简化改编传统民间故事的门槛,诸如《团圆》《影子爷爷》《京剧猫》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原创绘本,往往从贴近儿童生活的视角、情感情绪的发现、新奇好玩的故事创意出发,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从老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原文开始,为小读者打开了一扇门,带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空间,小老鼠们再次上了“灯台”——放着台灯的大书架,它们找到了书,老童谣中的小猫又出现了,但这回它们通过一起读书交上了朋友,接下来又来了新角色,一只大猫和一只大黄狗,最后小老鼠们和新朋友们一起看书一起玩耍。故事情节就像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一样,当遇到陌生的新朋友出现时,总是会“害怕”会“逃避”,但总有一位“大胆”的朋友主动站出来与新朋友交流沟通而“化险为夷”。作者敏锐的抓住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种情形,受到《小老鼠,上灯台》的启发,将这一情形巧妙的转化糅进小老鼠们再上“灯台”后神奇好玩的全新故事境遇中,并且故事中还为小朋友解决问题给予了启示。故事隐含了“友谊”“善良”“尊敬”等道德观,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情商,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此外,绘本文本的编写完全和《小老鼠,上灯台》的内容“无缝衔接”,文字沿袭了这首老童谣的韵律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生活感、画面感,循循善诱趣味盎然。内容创新打破了载体约束,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符合儿童审美观的造型和表现形式

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图画创作时,画者往往会考虑应用水墨画、剪纸或木刻版画等传统美术技法。但绘本作者更感兴趣的应该是如何用图画表达意义,而不会热衷于如何准确的复现某种风格[7]130-134。绘本的绘画造型和表现手法取决于故事的情境、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艺术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擅长的技法,不能盲目单一化的追求中国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赵晓音在《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中的一番创作自述,可以看出她对这一问题的创造性思考和理解:“我特别用了剪影元素,有点儿像剪纸,因为我想,对这样一个经由传统童谣变化而来、又赋予新生命的故事来说,是不是也要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与之相配呢?希望要有传承也要有新意,要有趣也要有艺术性”[4]34-35。

造型、色彩、肌理是绘画表现的三大基本特征,儿童时期对图形辨别倾向于具体化、简单化,且对色彩敏感。从明朗满目的优秀绘本中可以发现,即便画面风格各异,但卡通化、个性化造型是它们共通的基本要素。如佩里·诺德曼所论“卡通非凡的表现力,似乎让它变成一种特别适合用来传达叙事信息的方式,当我们说所有的图画书艺术都是某种卡通或漫画时,并不是贬低它们,而只是在强调这种艺术的目的和乐趣。”[7]130-134《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中小动物们的造型设计,融合了传统剪纸、拼贴构成、色彩涂鸦等表现形式,具有卡通拟人、神态各异、姿态夸张、个性鲜明、色彩亮丽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画面风格,卡通造型简洁明了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特征,能够有效的推进故事情节和传达情感,抓住小读者的眼球,将他们引入绘本的故事世界里。值得一提的还有,绘本中的文字也用相同的手法,设计成灵动而有趣的卡通图形,与图画内容相辅相成、互为整体。

(三)二维构图营造多维空间深化图画叙事层次变化

图画叙事是绘本区别于小说等文学形式的一大特征,绘本创作者要运用图画表达故事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中突破固有线性表达模式,深化视觉叙事层次,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情感心理学强调情感是具体化的,也就是说,与身体运动和空间位置有关。”[8]《小老鼠又上灯台喽》利用图画中的角色动作、姿态与背景的互动所形成的视角和构图,营造带有宽度、深度、方向的空间和时间的连续的视觉感知变化,达到视觉语言对故事文本语境的表达。在图画叙事上《小老鼠又上灯台喽》营造了两个空间,一个是小动物们活动“现实空间”,一个是它们因为一起阅读而走进的“书本空间”。在“现实空间”里除了开篇为了交代故事的发生地——有台灯的书架场景外,其余都采用中国画“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将角色和文字外的其它元素都舍弃留白。与之相反,在“书本空间”里角色和背景的互动,表现出层次错落多变,且色彩缤纷。两种空间中的这种有意的视觉叙事对比,衬托出书本世界的丰富多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文本难以表达,但又是故事所蕴含的语境。在画面的空间构成上,作者舍弃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写实手法,采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空间层次感性化,使图画以更贴近儿童对绘画构图的认知视角呈现。在图画叙事的节奏变化上,作者通过1:1的平衡构图形式,表现安详、快乐的情节桥段,而当在新动物出现时,则应用3:2的构图比例,特别是小猫和大猫出现的两个桥段,采用了对角斜线的动态构图形式,再加上强烈的形体大小和动势对比,营造出紧张、害怕的心理气氛,充分利用绘画的优势传达出小动物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与画中文字内容相得益彰。

三、结语

绘本作为儿童感受世界的媒介,既是文化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的塑造者。对孩子来说,绘本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的最大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9]。因此,传统文化题材的儿童绘本不应只为再现经典,更应该通过艺术创造使之融入现代。在故事上,要能够立足于当代,创作出能与儿童建立联系的新奇的、可供想象的故事重塑传统文化,就像赵迪所认为的“从新的视角看出故事存在的意义,传统才有意思。”[10]在形式上,结合现代动漫造型设计的方法,有意识地选择传统民间艺术中儿童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如:泥娃娃、剪纸、木偶、皮影、年画、中国画写意造型等,从不同角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语言特征。在构图上,除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法则外,灵活应用中国美术的传统布局法,如:宾主、虚实、呼应、藏露、奇正等,对于在画面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变化上,能产生丰富且独特的图画叙事风格。通过以上三个维度,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使儿童可以从绘本中受到人文精神、审美意趣、道德意识的熏陶,其价值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得以彰显。

(本文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海丝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小老鼠童谣图画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