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学习党史的论述及实践价值

2021-01-03郑崇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福州老区党史

郑崇玲

(闽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10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补钙”的最好营养剂。福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独特厚重的革命传统。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2]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发扬福建革命传统。其中,他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充分发挥福州丰富的党史资源优势,运用党史教育党员干部、启迪青年学生,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重温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倡导学习党史的实践探索,对于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增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党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开辟未来

党的历史凝结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指出“要学习和了解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社会发展史和经济建设史。以史为鉴,方知兴替。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走出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路子”[3]333。

(一)明辨政治方向

历史、现实和未来总是相连、相通的,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疑虑重重。1990年6月29日,福州市举行纪念“七一”座谈会,习近平与市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们座谈时指出,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过去,也冷静地思考未来”[4]。“冷静地思考过去”,就是要引导人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冷静地思考未来”,就是要启迪人们从党的历史发展中把握客观规律、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过去,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下了政权江山,建国后,党又领导人民取得了40年建设的光辉业绩。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更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4]1990年8月底,市委专门组织了为期10天的市级领导干部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活动,采取听课、自学、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研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70年曲折发展史等问题。习近平在开学式上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水平,才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识别真伪,坚定正确的立场和方向。”[5]历史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历史证明,习近平的政治远见和历史眼光、坚定的政治定力来自对历史主流的准确把握,来自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提高工作本领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无疑是一笔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习近平非常重视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历史经验,特别是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影响较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一次是延安整风期间,着重解决了学风问题;另一次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1990年6月,他在市委党校第三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开学式上,总结了党史上两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的历史经验,指出:“这两次学哲学活动,都大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为全国解放、为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3]7党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增强全党理论素质、提高全党战斗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通过总结党在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育全市党员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观点、实践观点、群众观点、阶级分析观点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认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正确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领导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了群众立场、群众观点,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用福州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启发、教育领导干部要学好唯物史观、掌握群众工作本领。他指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福州这几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既快又好地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观点。”[6]

(三)发扬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习近平特别注重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用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来教育、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习近平向福州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倡导践行四种革命精神:一是革命先烈精神。林祥谦是党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革命烈士,习近平十分重视林祥谦烈士的革命精神[7]。在省市举行的林祥谦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高度评价了林祥谦烈士的杰出贡献,号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林祥谦烈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8]。二是老区革命精神。福州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流血牺牲,铸造了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指出:“脱贫致富,搞生产建设也要发扬战争年代那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9]三是人民公仆精神。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全党的学习榜样,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习近平。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在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发表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都要学习焦裕禄那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四是滴水穿石精神。滴水穿石精神是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带领闽东人民同贫困作斗争时所大力倡导的一种艰苦奋斗精神。1992年1月1日,《福州晚报》上刊发了习近平在宁德时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短文作为新年寄语。习近平认为:“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福州,也来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10]习近平通过发表这篇旧文,希望全市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功,都不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坚持、在于积累、在于韧劲,把滴水穿石奋斗精神作为“新一年,以至今后更长时期里,我们应该发扬的一种精神”[10]。

二、忆传统推动转作风办实事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学习党的历史,重温革命传统,不能坐而论道,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市委开展“忆传统,做奉献,当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11]“为民办实事,为党争光辉”[12]2等系列主题活动。市委从1990年开始,坚持每年为城乡人民兴办20件实事,把党史学习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推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全面兑现,取信于民、造福于人。

(一)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机关转变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光荣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需要倍加珍惜的传家宝。习近平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把弘扬优良传统与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全市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转变作风。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93年12月,习近平在福州市政研工作会议上号召领导干部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来都很重视调查研究,并身体力行,亲自动手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著名的调研文章,为我们做出了表率。”[3]330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曾3次深入福建上杭才溪乡开展农村调查,并发表了著名的《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成为党史上经典的社会调查报告。习近平非常重视这篇文章,专门认真研读,“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3]325。1993年3月,他为《福州市1993年调研月文集》撰写序言,强调了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实情对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性。习近平把调查研究、摸准实情作为制定决策、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1990年7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精减会议、文件、活动,在制度上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听真话、观实情、办实事。同时,坚持和落实了领导干部联系挂钩点制度,普遍建立机关干部与基层单位定点挂钩联系、参加义务劳动和扶贫挂钩制度[12]5。1991年1月,市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书记习近平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加快工作节奏,用实际行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13]258。为了进一步使“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在全市形成规矩和习惯,市委决定开展“抓落实月”“改革开放调研月”等活动,在全市倡导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力戒空谈的精神。市委还持续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万名公仆访万家”等谈心服务活动,落实市县(区)两级领导干部联合接访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这不仅有利于领导机关形成办事讲时效、重实效的良好风气,而且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正如习近平在1994年9月连江、罗源联合接访活动总结会上所指出的,“通过接访,我们各级领导能够耳聪目明,少一些主观主义,少一点自以为是”[14]。

(二)不忘老区人民,振兴老区经济

福州老区是福建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面较广。习近平刚到福州工作时,全市有39个乡属于老区乡,67个乡属于老区分布乡,全市健在的“五老”人员1万余名[15]117。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用鲜血乃至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对老区和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多次深入老区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动情地指出,“我市老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6],并且明确提出,“要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宣传今天老区人民为改变贫穷艰苦奋斗的精神”[16]。

习近平在用老区人民的光荣历史教育全市党员干部的同时,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大力发展老区经济。从1991年4月起,市委常委实行扶贫挂钩点制度,市委书记习近平等11位市委常委定点挂钩11个老区贫困乡,具体指导脱贫工作。习近平多次深入永泰、闽清、晋安等老区乡,考察革命遗址遗存、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精准指导探索脱贫道路。199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率市委、市政府慰问老区人民第一分团,深入永泰岭路乡凤落村等革命老区慰问老区人民。习近平强调:“我们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为革命作出的贡献,要在政治上依靠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9]在老区,习近平率慰问团召开座谈会,走访、看望“五老”、烈军属、五保户、特困户,积极为当地群众解决困难,决定拨款改建危房、架设广播、修建自来水厂和公路等。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发扬老区革命传统,1995年5月,福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习近平亲自出席成立大会,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老区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并且“采取‘政策上优惠、安排项目优先、服务上优质’的措施”[16]帮助解决。在习近平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1991-1998年,福州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系统共投入老区贫困村663.9万元,扶持安排332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改水工程85项,受益人数4.5万人;电改项目58项,受益人数8.5万人;修路189项,累计近300千米[17]299。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区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为老区脱贫和经济振兴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党史学习要从青少年抓起

青少年阶段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把关心和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市委、市政府的责任,强调“任何事业都要从娃娃抓起”“把这一代儿童少年培养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有希望”[18]。正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十分重视用党的历史、革命传统来教育青少年,使他们从小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带头上讲台上思政课讲革命传统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好教科书。习近平十分重视结合五四运动、建党等纪念日,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习近平多次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大学生等全市各界青年代表作报告,深刻阐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贡献和五四精神的伟大意义,勉励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清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重任,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努力拼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19]。习近平任市委书记期间,还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挂钩联系福建师范大学,带头多次到学校做形势报告、开设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为学生上思政课,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福州改革开放成就等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1991年5月,习近平为福建师范大学1 300多名师生员工代表作形势报告,“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引导和勉励青年学生坚定信心,“走正确的成才之路,深入实际,结合工农,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20]。6月,在建党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来到闽江职业大学为师生作报告。他简要介绍了解放前福州的情况,以及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进而勉励全校师生抓住历史机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全部聪明才智”[21]。在习近平带领下,其他市领导纷纷走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讲党史、改革开放史,做形势报告。

杨宁(1993-),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习近平还注意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邀请民族英雄林则徐五世孙、新中国外交元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凌青,中共福州市委原第一书记张传栋等一批老领导为闽江职业大学师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学识教育青年学生。

(二)为党史学习体验活动提供实践基地

福州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历史,同时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革命遗址遗存,是开展党史学习和教育活动的生动场所。习近平非常重视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修缮和革命纪念设施的建设。林祥谦烈士出生于福州闽侯,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领袖。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让后人更好地学习和发扬林祥谦烈士的革命精神,1992年8月,在烈士百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亲自担任福州市纪念林祥谦烈士诞辰10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决定修建林祥谦烈士陵园、烈士塑像等纪念设施。10月,省、市隆重举行了塑像揭幕、陵墓奠基仪式和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出生于福州鼓楼的王荷波烈士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但不幸于1927年10月在北京英勇就义。长期以来,由于王荷波牺牲时间早、留下的遗文遗物不多等客观原因,王荷波的革命斗争事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后人对其历史贡献知之甚少。1995年6月,王荷波烈士的女儿向省、市领导写信反映,王荷波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但至今,他在福建省和福州市几乎没有任何纪念物。因而在群众中,知之者甚少”[22]106。习近平阅信后非常重视并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后来,市委决定在市委党校内建王荷波烈士塑像,供后人瞻仰和缅怀。

座落于福州鼓山脚下的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省最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正是在习近平大力支持下建成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省内不少老同志和省人大代表就多次向省委提出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的议案[23]458。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馆址,建馆工作推进较缓慢。1992年,省有关部门初步考虑设在鼓山脚下,这个方案得到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大力支持,并负责征地费用[24]175。习近平非常重视修建革命历史纪念馆。他指出,“建纪念馆,功在当代,利在后人”[25],同时还明确指示市有关部门,“纪念馆建在省会,福州市义不容辞,福州市、鼓山乡都要作贡献。福州市要支持建好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不能阻碍这项工作。”[25]在习近平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配合下,1995年8月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纪念馆建设正式开工。

在习近平的支持和推动下,1990年11月福州市设立文林山烈士陵园、林祥谦陵园等10个为首批青少年德育基地,1994年9月又增设邓拓纪念馆等5个为第二批德育基地。此外,位于长乐南阳村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也得到了保护和重修。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1992年3月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进一步开辟和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德育基地,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26]。各种德育基地的建设,为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社会实践场所,增强了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对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开展党史学习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把握史与理,进一步突出学史明理这个前提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历来主张史与理的统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说的就是通过探究历史现象以寻找、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从而为现实服务。党的历史是党的宝贵遗产和财富,学习党史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倡导学习党史,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干部、启迪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辨大是大非,看清历史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而不迷失政治方向,无疑是抓住了党史学习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提出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021年3月,他在福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2]学史能否达到明理的目标,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党史观来指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27]24正确党史观从根本上说是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领域的运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抓住三个根本性问题:一是,正确党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党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都是领导全体人民经过共同斗争才取得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27]15党的百年历史与人民群众是无法割裂开的,如果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党取得的成就,实际上也就否定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二是,正确党史观是辩证的历史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也是我们分析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历史观割裂了局部与全局、细节与整体、支流与主流、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使党史沦为随意挑选的“儿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28]364三是,正确党史观是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一种胸怀全局、观察大势、把握规律的历史眼光和时空视角。大历史观在党史学习和研究中运用,要求我们具有微观的历史分析能力的同时,要有广阔的历史视界和宏观视角,把党的历史放在5 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18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的宏大背景中,引导人们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这一重大论断。

(二)把握知与行,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把握小与大,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新时代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0。党的历史无疑是广大青少年从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最好“营养剂”和“清醒剂”。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十分注重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带头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针对他们成长的困惑和青春的烦扰,紧扣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党史资源,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讲党史、讲革命传统,使广大青少年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增强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别关心思政课建设,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2019年3月,他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到他在浙江工作时给大学生讲过思政课,“在福建工作时也去讲过”[30]378。他注重用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浸润学生的心灵,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31]36。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7]26。

党史学习教育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要聚焦两个着力点:一是办好关键课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小课堂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的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首先要上好思政课的小课堂,结合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探索党史差异化融入思政课的途径、方式和方法,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情有理。二是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他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32]党史不应当只在小课堂里学习,更要走出小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实践中领悟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33]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要用好“红色基因库”,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更加有滋有味。此外,中国不少学校在历史上就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坚持革命斗争的传统。思政课要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友蕴含的党史内涵,开发校园楼馆的党史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党史味道。

总之,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开展党史学习的论述和实践,体现了他对党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党史学习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我们进一步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福州老区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