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2021-01-03茹亚伟毕金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清华

茹亚伟 郭 振 毕金泽 刘 波

(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084)

蒋南翔作为建国后清华大学首任校长(1)叶企孙于1949年5月至1952年6月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仙洲任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至当年11月,后由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对清华大学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卓著。目前学术界对蒋南翔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维度:首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2)顾秉林.学习蒋南翔教育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纪念蒋南翔校长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1-3.其次,理论联系实践。在清华任职期间,蒋南翔对清华师生提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3)安洪溪.蒋南翔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思想在清华的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5-10.,以及外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发展要求(4)刘文渊.蒋南翔的教育思想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2):95-100.。再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因材施教。(5)吴丹,李颖.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解读蒋南翔教育思想[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5):58-62.最后,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6)陈吉宁,胡和平.学习和发扬蒋南翔教育思想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6):1-4.蒋南翔对清华体育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他审时度势,根据当时国家发展以及大学体育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广为人知的口号,这是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高度凝练,已经深植于每个清华人心中,成为海内外清华人的座右铭。本文旨在考察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归纳总结其体育教育思想的深层内涵。

一、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蒋南翔体育思想的萌芽期

20世纪早期,中国体育正处于现代体育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1913年出生的蒋南翔,根据《蒋南翔传》记载,“他脾气倔强,自信心强。课余尤爱体育活动,哪怕寒冬酷暑,从不放松锻炼身体,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不尚修饰”(7)方惠坚,郝维谦.蒋南翔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在蒋南翔的童年至青少年时期,彼时体育思想大都强调体育强兵、强种、强国的社会作用,军国民体育思想盛行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以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强兵、强种、强国为主的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加之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和教会学校体育活动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转向对身心全面发展的关注。

1932年,蒋南翔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非常重视体育,他在学籍管理上明确规定“体育不及格,不得毕业”。(8)邵伟德等.蒋南翔体育教育观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6):102-108.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签订等一系列事件,中华民族深陷危机,“救国”成为当时青年运动的主题,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思考救国途径,如“外交救国”“经济救国”等等,“体育救国”是其中之一,并形成了一股“体育救国”思潮。(9)曹景满.“体育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体育思想及其论争[D].成都:四川大学,2007.当时,在清华求学的蒋南翔也重新思考和审视体育,尤其经历了 “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他更加认识到体育的作用和价值。

清华求学期间,丰富的体育活动经历影响了蒋南翔日后对待体育教育的态度,如蒋南翔在《祝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五十年》一文中曾讲到:“回忆三十年前,马先生在体育课上给我们热心讲解锻炼身体的意义和方法,至今记忆犹新”(1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蒋南翔文集(下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47.。另外,据体育教授夏翔回忆:“蒋南翔早在30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期就热爱体育运动,一直很重视锻炼身体,他每天课余时都要到体育馆来参加各种运动,有时玩篮球‘斗牛’(斗牛是当时学生在篮球场上不按篮球规则的一种运动),有时长跑,有时游泳”(11)方惠坚,郝维谦.蒋南翔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91.。正是在这样浓厚的体育氛围熏陶下,蒋南翔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为其未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期

1952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全国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此倡议提出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蒋南翔深受启发。蒋南翔到清华后不久,就常和身边同事提及解放前清华优良的体育传统,如梁思成曾是标枪运动员,钱伟长曾是长跑运动员,符保卢还代表旧中国参加过奥运会等事迹,同时还提出要大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的想法。(12)陈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8.次年3月,蒋南翔在向清华大学全体教师党、团员的讲话中说道:“对于学生,要订健康计划,以后体育不及格的就不能毕业。搞好身体,这是一个政治任务。”(13)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2.

1953年6月7日,在蒋南翔多措并举之下,清华大学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当年,清华在校学生共计3934人,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就有1000多名,其中女同学150多人,占女生总数的1/4。(14)同上,153.另外,清华教师也积极参加此次运动会,如教务长钱伟长、副总务长张儆及电机系钟士模等几位老教授参加了田径项目比赛。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为其思想的成熟打下基础。

(三)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成熟期

蒋南翔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对体育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更新和转变。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关于“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与业务,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15)同上,167.。此后,“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口号响彻清华,但当时清华体育代表队对“红与专”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11月,蒋南翔从基本国情出发,向学生们科学诠释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并强调:“如今的体育代表队不能像旧中国一样,在大学里养一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育棒子’”(16)方惠坚,郝维谦.蒋南翔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02.,要努力做到“四好代表队”。在蒋南翔“红与专”体育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队员竞技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1957年11月底,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干部会上提出了“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口号提出后,每到下午锻炼时间,操场上到处都是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校园里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欢乐,这种场景使当时来清华参观的外宾们赞不绝口。(17)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86.“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仅为1957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所认同,更鼓励一代代清华人不断奋进。2008年,1951年毕业的徐乃明红光满面、不无骄傲地说:“我已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了五十年!”(18)同上.蒋南翔“红与专”的辩证及“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观点的提出,是其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也标志着其体育教育思想趋于成熟。

蒋南翔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事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成为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从最初“体育救国”到“红与专”的辩证思考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科学阐释,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一直都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纵观蒋南翔体育教育的思想内涵与实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贯穿始终,爱国是其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第二,三育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道路。

二、蒋南翔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情怀

蒋南翔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关注国家发展变化,参与主编了《北方青年》和《清华周刊》等进步刊物。除此以外,他还曾以南翔、翔、南风、穆文、燕亭、亭、江流、流、书安等笔名在《清华论坛》《书报评介》等专栏发表文章,并从国外报刊上选辑时事漫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19)方惠坚,郝维谦.蒋南翔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5.向广大师生宣传先进的进步思想。

1933年,清华学生中要求进步的人数逐渐增多,学生群体爱国抗日的思潮明显上升,受到鼓舞的蒋南翔,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共清华支部及时把原来规模较小的、不公开的团体扩大发展,成立了公开招收会员的“现代座谈会”,举办报告会,开展时事分析、读书活动等,以扩大进步思想的传播。(20)同上,11-12.在此期间,蒋南翔还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队”的工作,也渐渐开始思考“体育救国”的道路。

1935年,在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作为领导者之一的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民族”和“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的口号亦成为唤醒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文中有力指出:“武力抵抗,不但是依赖负有守土之责的长官,尤其希望全体民众,也都能一致奋起,统一步伐,组织起来,实行武装自卫。”(2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蒋南翔文集(上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5.可见,蒋南翔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武装自卫的重要意义,而这也正与毛主席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不谋而合。武装自卫的核心力量是民众,其基本前提就要求民众拥有强健的体魄。为锤炼强健体魄,体育被视为最有效的手段。

由此可见,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最初源于他的爱国情怀,且爱国情怀在他的体育教育思想中贯穿始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启动“一五计划”,急需大量建设人才。这种情况下,国家不仅希望清华学生可以提早1-2年毕业,并且号召清华全体师生突击学习俄语,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在这样紧张的学习环境下,操场上锻炼的同学数量锐减,很多学生都埋头于苦读之中,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此种情形下,蒋南翔敏锐察觉到身体健康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保障,认为长时间的学习、工作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缓解,增强体育锻炼对提升工作效率也不无裨益,并多次告诫师生,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服务祖国,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如他常对负责体育活动的师生们说:“要大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既要开展大众的传统体育活动,也要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活动,同学们要经常参加锻炼,并定期举办学生体育竞赛。”(22)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2.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蒋南翔再次认识到开展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对于保卫国家的重要意义。1953年,蒋南翔在向清华大学全体教师党、团员的讲话中说道:“对于学生,要订健康计划,保证同学一天有一二小时的运动时间;改善伙食使同学生活规律化;实行劳卫制,以后体育不及格的就不能毕业。搞好身体,这是一个政治任务”(23)同上,152.。在他的坚持下,同年3月清华大学召开校务会议并通过了《本学期健康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体育锻炼和爱国卫生运动两个部分,明确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并开始计划成立校体育代表队。此外,3月24日的校务行政会议还决定,为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并保证运动及课外活动时间,自本月30日起更改作息时间,集中上午上课,下午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综上可见,在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中爱国情怀贯穿始终。

(二)全面发展

以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蒋南翔始终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1953年6月23日,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讲到:“新中国的青年应当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不但要十分重视实际斗争的锻炼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必须十分重视青年人身体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只有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并富有首创精神的青年,才能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胜任更艰巨的工作”(24)同上,166.。同年8月31日,蒋南翔在清华教学研究会上也提到,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把学生的基础打好,提高质量,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当年清华大学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课程、体育课、语文课和自然科学课程。此时,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开始结合国家形势,配合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蒋南翔的带动下,清华大学无论是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还是体育代表队的竞技体育训练都在蓬勃地进行。1954年2月23日,为了让所有学生更好地进行全面发展,蒋南翔召集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学生会有关部委和体育积极分子等30余人,在工字厅召开体育积极分子座谈会。他在会上指出:“体育运动要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25)同上,155.。“普及”是希望在校所有学生能100%参加锻炼,使广大学生体质普遍有所增强,并且要逐步争取做到除特殊原因以外,都通过清华的锻炼标准才能毕业;“提高”是需要培养出一批学习好、道德品质好的优秀运动员作为学校代表队,既依靠他们来带动全校体育运动,也可为国家造就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这次座谈会后,清华所有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许多普通学生开始参加运动锻炼,体育代表队成员也在训练之余积极学习文化课。近1/5的普通学生参加了单项体协和系代表队,许多系队里出现了二级运动员,校代表队也扩充至22个项目。(26)陈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44.此后,每天下午4点后到各个操场和体育馆锻炼的人逐日递增,连教务长钱伟长先生以及各系的教师也经常来参加锻炼。为了避免人员拥挤,经蒋南翔批准,学校又开辟了一块新的体育场地,以方便师生更好地开展球类及投掷等项目运动。

在蒋南翔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清华校园里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并成立了一批新的校代表队,含排球、篮球、足球、技巧、田径等队员200余人。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使清华涌现出不少运动好手。如1954年,北京市举行中等以上学校田径体操运动会,全市共有94个中学、28个高校的3122位运动员参赛。其中,清华大学派出64人参赛,斩获10项冠军,拿下49块奖牌,田径赛两破华北区纪录,四破北京市纪录。(27)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7-158.并且,当年清华先后还有11名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得国家运动健将称号。(28)陈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蒋南翔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他更加确信,体育锻炼能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益处。1956 年,蒋南翔科学阐述了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讲到:“青年人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有效地为人民服务。青年人还要有健全的体魄,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2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蒋南翔文集(下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76.。蒋南翔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的,他始终认为拥有健全的体魄是全面发展的第一要义,只有身体健康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三)与时俱进

上世纪50年代,正是政治运动较频繁的一段时期,集体主义在社会乃至学校中盛行。当时,青年学生群体中曾出现过一种观点,即认为参加体育竞赛争名次就是搞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当时清华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举步维艰,除非不得已,不然平时几乎没人主动搞体育活动。这种形势下,蒋南翔结合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向师生们解释了体育锻炼的意义,消除了他们心中的顾虑,并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转变了师生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局面,大力提高了当时清华师生的身体素质。据清华老学长回忆,自1953年起,在蒋南翔校长的带动下,学校提出“锻炼身体,劳动卫国”、“人人锻炼,天天锻炼”的口号,每天下午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众多,(30)邵伟德等.蒋南翔体育教育观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6):102-108.此后,校内开展的体育活动及竞技比赛也逐年递增,且成绩喜人,(31)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2.这都是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所取得的成果。

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又红又专”的口号后,清华师生也以“又红又专”来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舍弃文化课和体育锻炼,把大量时间投入到研读马列经典中。为改变这种情况,同年11月,蒋南翔基于当时国情,向学生们科学诠释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我们要求红不是不上课,不学业务,只搞政治,是说我们要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就是与社会主义事业共命运,红与专是不矛盾的。相反,红正是专的无限的动力和最主要的条件”(32)同上,167.。

这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使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队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没有落下学习成绩。如1959年,清华女排力压北京体育学院夺得北京市冠军时,所有队员的学业考试平均分达4.66分(当时实行5分制),处于班级中上水平。(33)同上,167-168.还如当时清华田径队的胡方纲,他曾在1960年呼和浩特举行的全国夏季田径分区运动会上获跳远、三级跳远第一名,三级跳远更是达到了运动健将水平,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学习成绩被分配到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后曾任厂副总工程师。1962年,蒋南翔在一次校学生大会上说:“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又红又专呢?我看是能够的,胡方纲同学就是又红又专的”(34)同上,179-180.。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的提出是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的最佳体现。为了进一步鼓励师生参与体育锻炼,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1957年11月底,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干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我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毕业后,要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因为年纪越大,工作的年限越长,知识经验也就越丰富,对社会做出更多更宝贵的贡献……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有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生气勃勃、精神舒畅,做到‘人人上操场,天天都锻炼’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就是说身体差的同学要争取工作50年。身体好的同学要至少工作50年、60年……”(35)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85.。为响应蒋南翔的号召,每到下午锻炼时间,操场上到处都是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

此外,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还体现在,他会根据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及时调整体育教育的策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后,学生们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努力把“争取”变成“至少”。在见到操场上参与跑、跳等田径运动的学生愈来愈多后,蒋南翔觉得以后应大力开展短跑运动,进一步提高热爱跑跳的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他同热爱体育锻炼的师生说“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及“速度为纲,力量是基础”,(36)叶宏开等.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5.并进一步解释说:“有了速度,腿部有了劲,不但短跑成绩可以上去,对跨栏、跳远、接力跑乃至长跑、全能运动都会有影响”(37)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1.。在他和体育教研组教授们的支持下,学校广泛开展短跑运动,并成立了短跑体育协会。1960年6月,学校还决定今后每月召开一次以短跑、接力跑等速度项目为主的“高速度运动会”。(38)叶宏开等.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5.高速度运动会在举办之初约有500多名学生参与,后来最多时有1000余人参加,(39)叶宏开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1.满足了当时清华师生的锻炼诉求。蒋南翔与时俱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身体健康、成绩优异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在毕业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卓越。

三、蒋南翔体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

2014年9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发表《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专题文章。文章指出,清华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优良传统,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坚持和弘扬体育传统,即“不断创新体育理念的传统;校领导班子重视的传统;建立全校‘一盘棋’的传统;重视体育工作队伍的传统”(40)陈旭.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2014,(9):11.。近年来,清华针对社会环境变化和办学条件改善的新要求,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做到全面育人,并且把体育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

蒋南翔在任时期,就十分重视群众体育,重视全员和强调德育是其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六十年代初,蒋南翔校长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培养学生要抓好政治、业务、文艺、体育四支代表队,多种渠道殊途同归,向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目标前进”的教育理念,目的是通过四支代表队的榜样和影响,对广大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可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带动全体学生做到“殊途同归,全面发展”, 也就是通过提高促进普及,通过示范带动全体。他多次强调四支代表队必须是全面发展基础上对某一方面特长的充分发挥与培养。(41)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1950-60年代纪实编写组.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1950-1960年代纪实(回忆与感言)上[Z].清华大学体育部内部材料,2014.1.蒋南翔注重学生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希望学生通过体育发挥所长,其体育教育思想与中国历史上另一位知名大学校长的思想不谋而合。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长,中国著名教育家,提出“体育是完全人格之首”的体育教育观。蔡元培认为“健全人格”有三层含义:其一,身体和心理的均衡发展;其二,个人和集体的协调配合;其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世界观。他说:“夫完全认知,首在体育。次在智育。智育则属于精神方面。更言德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42)柴云梅.蔡元培体育教育观研究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69-82.此外,蔡元培反对锦标主义,不赞成“选手制”的学校竞技体育,认为这样会引发学生生理、心理以及三育的偏废。在这一点上,蒋南翔可谓是别具创新,提出体育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为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提供理论支撑。

(二) 无体育,不清华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华就开始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1994年,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三年必修体育课,研究生选修体育课。大专生一年级必修体育课,每周一节90分钟。(43)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年鉴[Z].清华大学体育部内部材料,1994.1997年清华学生体育课继续实行本科生一至三年级必修,研究生选修。本科生体育课每周一节,每节90分钟,每学期16周课。修满一学期体育课,且考试通过者,可以获得1学分。(44)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年鉴[Z].清华大学体育部内部材料,1997.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本科生体育课四年必修制度。(45)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年鉴[Z].清华大学体育部内部材料,1999.2012年,体育部实施“4+2+2”的课程体系,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开设50余门课程,全年累计教学24064学时,体育部每位老师平均全年教学工作量为401学时。(46)清华大学体育部年鉴[Z].清华大学体育部内部材料,2012.2014年,清华在新生军训时恢复“第一堂体育课”的传统。2017年,清华恢复“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这些举措,处处彰显了清华对体育传统的传承。

回顾过往,1961 年蒋南翔在清华教师大会上发表《三年来的估计和问题》的讲话中,第三部分第一条就提出,要求教师劳逸结合、保护健康。他说:“健康第一,这是政治任务;教学任务只能是第二,反过来不行。我们学校有认真要求的传统,但目前就承认这一条,健康第一。”(4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蒋南翔文集(下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72-773.之后,在蒋南翔的倡议下,学校聘请马约翰教授为指导员,成立了由校领导(包括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委员、老教授等)组成的锻炼小组,每周锻炼2次。他用学生的语言说“7+1>8”,也就是说7小时学习加1小时锻炼,其学习效果大于8小时的学习。(48)叶宏开等.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7.历史上,将体育摆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将其融入大学精神的校长不得不提张伯苓。张伯苓,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亲历了中国人因为身体孱弱而遭到屈辱的那段历史,故而奋发图强,希望中国人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屹立于世界舞台。他在严氏家塾任教时,不顾环境艰苦设备缺乏,带领学生围着院内的一棵大树跑步,用两个板凳和一个鸡毛掸子搭起来跳高。在南开中学时期,要求学生每天下午4点之后必须到操场锻炼。(49)周志刚.张伯苓体育价值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27-130.在南开大学时期,他将体育纳入必修课,规定“须习满三年规定正科体育课程者”才能毕业。(50)李世宏.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128-131.蒋南翔与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之间,有明显的历史关联,其中关键人物是梅贻琦。梅贻琦早年受教于张伯苓,后来作为清华历史上的知名校长,其对体育的重视以及言传身教对蒋南翔影响巨大。可以说,清华和南开在体育发展历史道路上有着美妙的相遇。

(三)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路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健康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其中明确要求:“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教育部门支持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给予相应政策支撑”(5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2020-08-31/2020-09-30.。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从招生到考核,从学习到生活,学校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提出“不点钱、不吃药、不造假”的“三不原则”。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水平建设的模范高校,是目前国高水平招生项目最多的高校之一,可招收击剑、健美操、田径、篮球、射击、足球、排球、游泳8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目前,清华高水平A类队项目有田径、射击、男女篮,这三个项目从招生到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采取“精兵路线”。(52)新华网.体教并重育人为先—管窥体教融合的“清华模式”[EB/OL].sports.xinhuanet.com/c/2020-08/31/c_1126433653.htm,2020-08-31/2020-11-30.清华大学射击队是清华探索“体教融合”路径的高水平体育代表队之一。2019年是清华射击队复建20年,回首过往,成果丰硕,共获得国内外奖牌708枚,其中金牌343枚、银牌222枚、铜牌143枚,培养国家级运动健将22人,国际级运动健将12人,50人次破世界或赛事纪录。(53)清华新闻网.清华射击队复建二十周年座谈会暨清华大学与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签约仪式举行[EB/OL].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7/21657.htm,2020-01-07/2020-09-07.需要特别指出,在射击项目上,清华大学与国家射击队签署协议,在训练、竞赛等方面双方深度合作,将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

目前,社会各界对“体教融合”给予高度关注。事实上,蒋南翔早在50年代就开始在清华进行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路实践。“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育相结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而是通过体育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促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即教育系统通过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培养竞技水平和学习兼优的学生。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教融合,应当是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全过程的结合,(54)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19-22.是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样也是世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趋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仅是“体教融合”的一种模式,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5)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6):79-84.目前,清华大学“体教融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探索如何将体育与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体育强国之路上,清华人重任在肩,仍在不断求索。

四、结语

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有清晰的历史脉络。纵观蒋南翔体育教育的思想内涵与实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爱国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蒋南翔在清华经历了从学生到校长,尽管身份转换,但是不变的是一腔报国之心。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使清华学子用强健的体魄为祖国服务。第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传承清华精神的“又红又专”人才。蒋南翔对中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为了满足国家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要以及传承清华体育传统,蒋南翔支持建立体育代表队,重点培养学习好、政治好、体育好的学生,使他们发挥所长,为学校争得荣誉。第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蒋南翔的体育教育思想从来不曾将大学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分割。相反,他认为体育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在品德方面的培育都十分必要。群体体育是基础,烘托出清华年轻的张力,竞技体育则起着引领作用,斩获的所有成绩都成为全体清华人荣誉的勋章。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清华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Desperate Love towards the Dark Lady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Appreciation of “August” by Charles Dickens from the Angle of Deviation
《秘书工作手记》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