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管产品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以A银行理财业务为例

2021-01-03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资管商业银行银行

张 琛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部分经济发展实力比较强的省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世界中高收入水平,同时,随着经济方面获得的成果,大众的财富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资产保值业务也无法有效地满足大众的需求,相应的,专业理财获得了较多人的支持以及认可。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A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理财业务的特征以及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当前我国资管产品的风险防范主要是以操作风险为主,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资管产品操作风险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持续推进,业务发展从传统的存贷业务等逐渐的转移到了全面的客户理财方面,通过商业银行与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结合形成交叉性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价值,并且可以确保风险的下降,这些业务的获利能力在整体银行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性的增长,因此,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资管产品操作风险管理表现出了如下特点。

1.可知性和可控性

对于系统、程序以及外部因素产生的操作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的预估,产品、业务程序、企业决策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机构、道德标准等都可以掌握,在此背景下,利己行为的实施也是可以进行预估的,进而为有效控制提供前提。客户可以充分基于自身的盈利,呼求银行实施正确的行为,从而降低操作风险。

2.收益性和不确定性

资管产品的收益性指标,对这类型产品在银行操作行为背景下的预期收益情况,预期收益率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其不仅是银行对资管产品明确定价的基础,同时在营销过程中也是重点实施的方法。更是客户选择购买产品的关键依据。该指标主要是对未来经济效益的一种预估或者是标准,但是并不等同于承诺,主要是由于产品到期兑现的过程中,该指标能否可以发挥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在此背景下,说明银行在追求盈利方面实施不正确的操作,从而会给客户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3.普遍性和客观性

对于操作风险而言,不管是在商业银行的总部,还是在分公司、信贷部门、个人业务、柜面、后台监督等单位都会存在,同时在不同单位的业务以及运营过程中也会发生,同时还会出现较多突发性的情况。因此,操作风险无法进行全面的消除。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银行服务于个人的理财产品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单一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对于多人们选择理财的产品各类也越加丰富。理财业务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主动性收入来源,更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融资需要,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新的个人理财服务业务也难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监管机构始终秉承“保护发展,修改问题”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保障了理财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是由外资银行于2002年引入到国内来的,但由于机构的视听范围有限,客户的理财观念还远远没树立起来等诸多原因,在当时并没有成为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而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改变,居民资产保值的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利用了更加贴近客户的理财渠道优势,不断地发展并创新银行的理财规划服务。特别是自2005年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理财业务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到目前为止,理财产品已达4万余种,形式多样,适应不同档次的客户风险收益的特点。初期,短期产品弹性地接近可稳定收益的固定期限,收益型产品参与资本市场的股票型基金产品具有较高的净值及适合个人银行顾客收益需求的股份型产品其他投资产品,投资目的产品满足国外投资市场、境外理财产品等较好的客户,从而实现各种投资理财和财富增值需要。

2.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业务在运作上存在着偏差。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呈快速增涨态势,对于银行经营业绩作出了明显的贡献。但是,部分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者却不把个人的理财业务看成是该项业务的一种附属物。要真正牢固地树立“代客理财”的企业经营理念,既不真正地站在广大顾客的立场上,也不能够站在改变或进步升级自己的企业经营模式上,要在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竞争能力同时,帮助广大客户更好地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统筹规划。

二是在销售的时候存在不正当的行为,信息披露也不及时。在收益面前会有个别的机构或者个人冒着大风险来进行不正常销售行为。比如,投资某个产品实际情况的收益、风险等级、产品配置等不及时公开。

三是在开展业务方面缺乏谨慎行为,这与一些银行自身的理财业务规模和管理能力不匹配。例如,有些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规模能力十分有限,但为了提高竞争力,人为把产品的收益率抬高,笼统地配置一些较高收益并较高风险的产品。

四是缺乏对客户风险认知水平的相关宣导,在管理产品的时候依旧使用短期的流动性管理方式。目前三年以上理财产品所占各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非常有限,大多以半年到一年的理财产品为主,这样无法真正发挥理财资金的长线收益效应。这也与目前国内客户的投资性质有相同之处,较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喜欢高频率的短线投机交易,这样只会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投资收益。

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监管与规范

第一,商业银行要对理财业务建立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风险管理结构。商业银行经营者应当从战略高度将理财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创新产品和战略发展先导业务。国家法律法规,行政准则和理财产品的属性和其本身的特点是我们在建立全面风险监管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科学的项目申请审批和对投资决策等制度,高效的理财业务经营信息系统,可以操作的突发事件和应急机制,可以对理财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同时,只有密切地关注各项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际中的落实情况和对各项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出一套符合顾客利益和风险防范制度要求的原则,通过理财业务来调整其他业务的手段和方法,真正促使理财业务真正回归“受托而理财”的时代。

第二,商业银行一定要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其销售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要求,狠抓贯彻落实,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一定要清楚地告诉顾客,理财不属于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时要慎重。把产品的风险放在首位,提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的风险,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真正做到“卖方有责,买方自负”。同时,要按照充分发布理财产品的全过程和信息的原则,严格遵守约定形式,进行事先、事后、持续的发布和公示,阐明明确的原则和道理,产品的主要资金投入和流动性信息都要充分地明示产品的风险,保证发布和公开信息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其完整性,保障理财产品客户的金融信息知情权。

三、A银行理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

1.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较多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基于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管理标准,虽然已经构建了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操作风险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的管理结构,缺少高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案以及合理的制度,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目前对操作风险整体状况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一定的不足。

2.业务操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薄

全面掌握各项对资管产品业务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掌握具体的业务办理流程,明确相应的制度,具有高质量的业务素质是对理财业务工作人员的基础性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部分理财业务工作人员整体能力比较低,在为单位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的过程中,引发一定的操作风险。资管产品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其中涉及的细节比较多,办理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同时对客户提供的资料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如果操作人员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对操作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在核查客户信息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较少,与客户关系存在问题,在证明材料提交方面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实施,自然会导致风险频发。

A银行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的稽核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般性违规问题一项,主要规范性问题三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业务操作不熟练,或者是出现一时大意,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从而引发了风险,尤其是在办理财务业务过程中出现了一般性违规问题,风险发生的概率会更高。

3.缺乏一个可靠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

由于我国理财市场发展整体比较晚,有关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风险事件也比较少,较多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操作风险问题。另外,由于对操作风险内部数据的识别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存续期也存在区别,不同银行在操作风险方面发生情况差别较大,部分银行为了有效避免惩罚,一般对于影响力比较小的风险并没有进行登记以及公布,从而导致数据不全。

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主要是应用标准法的形式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进行测度,但是,由于受到较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特征以及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银行在数据掌握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缺少历史数据的支持,很难对操作风险进行界定,对界限值的确定也不同,所以,数据质量不高对于模型的构建非常不利。另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高级计量法需要全面应用银行之间的相关数据,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沟通或者是共享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平台,不同银行之间同样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提供自身的相关数据,所以,外部数据的获取对于银行而言,同样具有很大的难度。

四、银行对资管产品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1.建立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架构

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标准,实现管理框架以及垂直化业务程序的改革,从而对操作风险进行高效控制,董事会负责构建风险管理方案,监督高级管理层构建发展目标以及体系,同时督促其实施,而且,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下设专业委员会,其中主要涉及的有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稽核委员会,从而保证体系的构建,确定发展方向,获得专业化的咨询以及监督。对于董事会而言,需要构建对应的报告机制,主要是向相关部门汇报内部管理的具体进度、重大违规现象、操作风险等,同时,还需要掌握不同主体之间的机制以及平衡体系,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定性。

2.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建立系统、标准化,有效的个人客户经理培训系统,对企业员工实施职业资格认证,科学考虑综合能力,评估员工实际能力,确定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财务营销策略和后续服务等。同时,商业银行需要更改目前的“唯资质证书论”理念,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实践活动,避免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构建对应的机制,侧重于绩效考核以及职业发展,选择具有不同专业能力的员工,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专家队伍,专注于营销环节,全面发挥银行的主要优势以及资源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借助专业的队伍,实现产品的营销,同时可以借助自身的产品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影响力。

3.重视售后管理

定期对存量资管产品进行高效的风险评价,基于当前的发展背景以及融资客户的具体状况,对资管产品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以及评价,掌握未来违约的趋势,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避免产生重大风险。定期向客户提供产品的使用状况、盈利等,强化与客户之间的关联,并且及时向客户公布对投资者权益以及收益产生影响的相关事件,从而可以保证彼此关系的稳定性,构建全面的应急预案以及客户投诉制度,商业银行不同机构都需要构建高端客户服务质量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计划,明确基础性标准、单位的权责、处理标准等,同时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培训以及演练如果客户对产品或者是服务持负面情绪,积极响应相关制度,并主动参与管理中,做好客户解释以及安抚工作,如果有必要,可以采取补偿的方式进行处理,

4.建立健全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制度

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评价的基础是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水平,以上数值的测度与历史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因此,需要构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以及数据获取标准等,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内审等方式获得较多丰富的数据。只有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才可以基于具体情况对操作风险进行测度以及控制,以利于银行以及不同部门充分应用风险收益的方法对经营方案进行改进,同时可以基于具体的数据以及测算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明确合理的解决以及处理方案;银行可以将难易程度不相同的理财产品设置成为差异化的风险层级,同时基于具体的层级构建差异化的操作风险资本占用计算系数,如果在风险控制过程中的成本已经明显超高了银行的负担,自然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这时候,银行会重点分析该产品开发的价值,或实施更加经济的风险控制手段。

五、结论

结合国内外银行业务的具体发展状况,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引发的损失以及危害有了更加直接的看法,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实施了相关的方法进行解决。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国内银行当前存在的操作风险,尤其是在资管产品方面,以A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了分析,同时掌握了具体的风险管理表现形式。在分析的背景下,提出产生操作风险的具体原因,主要涉及内部管理人员监督不足,工作人员出现操作失误等现象,同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等,资管产品操作风险自身也会给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客户等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结合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提升操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构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重视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等。

猜你喜欢

资管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记忆银行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