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
2021-01-03周洁
周 洁
(唐山市市政建设总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引言
目前,企业在经济下行环境下运行压力大,经营中存在各类风险和隐患,例如,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同类产品竞争激励、产品差异和创新性不足等,这些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在财务数据分析中均“有迹可循”,为此,财务分析不仅要重视财务报表数据的输出,更要关注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活动原理,通过横向对标竞品企业、纵向对比历史数据,分析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达成与实际经营业务活动开展中的偏差,不断调整经营策略、聚焦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分析相关概述
1.财务分析内容
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结果,参考和对标企业历史数据、同类竞业企业公开财务数据信息,运用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表现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以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为导向,衡量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整体运营情况,分析和预判未来企业经营发展走势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通过上述方法和分析评价结果发挥财务分析指导企业经营作用,挖掘财务数据的管理应用价值。
2.企业管理对财务分析的需求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企业要想在经营发展中保持基业长青,既要关注企业常规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又要关注财务数据信息反映出的经营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来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客观性。立足经营决策支撑的视角,重新审视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指标设计等内容,全面覆盖和设计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相关数据,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通过财务分析结果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有清晰认识和预判,最终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支持。
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经营决策工作也离不开规范的决策流程。企业经营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科学,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是否充分了解和掌握内外部经营环境信息,可行性方案审核是否展开了充分的论证和审议,这些都是经营决策程序规范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规范的决策程序推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需求。
3.财务分析应用的现实意义
(1)客观评价业绩成果
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对当前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隐患等管理信息精准掌握,根据企业阶段性经营预算目标和管理目标有侧重地选择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对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剖析,关注企业当前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势研判。通过财务分析,总结复盘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决策是否有效合理,分析经营目标和实际经营成果之间的偏差原因,厘清数据背后的本质并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成效。
(2)助力企业决策制定
财务分析工作帮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业务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通过财务指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来找准与同行业竞品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实际经营中制定市场策略和调整产品定位等,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同时,通过对不同经营决策制定的结果进行初步财务测算和预判,管理者以财务分析结果为依托作出最优化选择。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的融合应用,帮助企业实现财务分析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持续改进,为企业解决财务内控、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管理工具。
(3)及时预测市场变化
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基础数据对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分析,以财务指标为参考评价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发现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解决办法。同时,企业可以借助财务分析体系设置风险识别指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从各项财务数据表现判断评价企业当前的风险水平,及时预测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并制定科学防控策略。
三、构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思路
1.构建常规财务分析
企业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财务风险给经营带来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对关键财务指标形成定期回顾分析,包括企业财务表现、经营业绩等关键管理内容分析判断,对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信息有一定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基于此,构建常规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综合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性利润等经营业绩成果,关注企业整体业绩表现及各单项产品的业绩差异,分析各产品业务贡献水平的合理性和贡献额波动原因,剔除无关因素后分析制定后续经营策略。在财务分析指标中可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包括有收入现金比率、净利润现金比率等,以企业营收或利润中的现金贡献比例来分析企业获取收益能力,现金收益越高,则表示企业现金流越充足,资金周转顺畅,业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2)现金流量
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关系着企业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性现金流量直接反映企业当前业务经营内容获取现金的水平。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可以创造现金流量并表现出连续经营状态下企业的现金持有能力,进而通过经营性净现金流动态反映出企业经营业务规模、经营活力以及业务质量,企业日常现金流量及流向的变化是反映企业各类业务的资金往来的直接参考,结合业务逻辑来判断现金流变化合理性并控制业务风险。
(3)营运能力
企业存货管理、资产管理等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营运水平和偿债能力。不同企业的资产比重不同、存货周转周期不同,在指标值分析上要适当选取同业企业的指标值表现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环境和财务环境变化,对指标值要保留一定的区间变化范围。资产管理指标是对企业下属各业务单元的资产管理质量和资产效益效率进行盘点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规模、净资产权重变化来分析企业营运发展阶段和营运能力变化趋势,资产管理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中资产结构变化和效益贡献。
(3)债务水平
企业债务水平关系到企业经营可持续性的评估内容,借助偿债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债务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关注企业融资成本、经营性负债的变化,结合动态的经营性利润、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指标来了解企业当前的偿债抗风险能力。可以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引入现金债务保障比率指标、流动资产、资产周转率等,客观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偿付债务能力,包括企业流动资产转化变现能力,透过指标表现来动态化调整企业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降低企业偿债风险。
2.应用综合财务分析
基于企业传统财务报表的关键数据分析结果,综合应用现代财务分析方法和管理工具,对企业财务数据表现进行追本溯源,挖掘数据背后的业务本质和形成原因,从风险源头上解决数据偏差问题。具体综合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在财务分析报告中使用十分普遍且有效,从与预算比、与同期比、与同行比三个层面对当前企业业绩表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与财务预算比较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距,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调整经营活动策略,控制后续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发生;与同期数据相对,结合内部外经营环境变化和战略转型等因素,探讨数据可比性和变化成因,以及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与同业竞争对手相比,对标同行业优质标杆企业的财务业绩表现,分析产品在定价、推广、策略执行上的差异,对标竞品改善内部沟通管理和市场策略。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当期财务业绩表现结果对季度、半年度、年度业绩达成情况的预测,针对历史同期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性利润的达成情况来分析当期经营业绩完成结果变化幅度、变化原因,提示管理者关注当期财务数据的增减率,结合当前行业市场的趋势变化和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表现,剔除偶然因素影响,综合分析未来企业该业务模块的发展态势。
(3)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企业管理者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或某一业务板块、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管理举措成效等关键信息进行全面复盘分析,形成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融合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专题分析报告更注重对经营业务的要素分析,紧密结合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相关经济事项等开展针对性数据挖掘,便于管理层针对专项问题集中研究、制定决策。
四、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价值作用的策略建议
1.加强财务分析应用与价值体现
(1)注重财务数据的经营分析
结合企业经营基本面及行业市场环境,对财务数据分析体系进行全面、多层次的指标构建,关注业务经营上的信息数据补充和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设定参考,对经济走势加以预测判断,从而加强企业对内外经营环境要素的变化分析,及时捕捉市场机会和信号,调整经营方向及经营重点。为此,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要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充分结合企业经营情况、经营背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内容加以分析处理,积极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参考指导作用,保障企业决策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严格落实企业经营决策并实现经营数据的动态化监管,对企业决策下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跟踪反馈。
(2)加强财务数据前瞻性和预判性
企业的财务分析要指导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这需要财务分析具有前瞻性、预判性,财务数据能够充分结合业务经营数据,融合运用形成全面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提高充分的财务分析结果和管理意见,促进推动管理者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为此,财务管理人员首选要转变自身财务服务理念,要从经营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财务分析和数据挖掘内容,正确理解管理会计工具、传统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意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计适合企业经营发展规律的财务分析体系,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实现标准化操作和常态化管理共识,共同促进财务数据前瞻性和预判性形成,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协同
(1)建立共享、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
从财务分析视角建立共享统一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有机结合应用,加强数据信息的转化与挖掘,科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效率和信息精准度,集成化开发财会数据分析功能,挖掘财会信息的内部经营价值。基于此,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应不断加强投入,实现多渠道数据的融合处理,统一数据管理口径、分类编码,提高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在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上,可以针对各管理模块开发设计相应智能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流即时转化和更新,自动化识别异常数据、异常分析结果,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数字化融合应用。
(2)搭建财会信息融合应用基础流程
管理会计与财会会计的融合除了需要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支持,仍需要标准化程序和流程来实现在财务分析报告中的综合应用。以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数据融合为前提,形成稳健的内部管理环境,以汇集、分类、整合更多的财会数据、业务数据为目的实现信息智能化程序处理,推动财会信息融合应用和数据智能分析,为企业规避预期风险、提高经营决策质量提供助力。从财务内控视角出发,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应用标准流程,借助信息化平台梳理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指导企业财务人员清晰审视财务数据,建立数据筛选标准和统一信息口径,加强组织内部组织资源、财务资源、业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投入,进而实现企业财务分析的经营化、系统化。
(3)发挥管理会计中的财务分析价值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相对指标固化、评价标准单一,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性、创新能力、客户发展和产品价值等生产经营内容缺少发展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企业经营发展直接性的指导不足。当前,中小企业加强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视和运用,在企业财务组织架构中设置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岗位并加强岗位职能职责划分和工作协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重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补充,在实务中关注管理会计的财务应用,但由于国内对管理会计体系相对未达到统一共识和成熟的管理工具、方法,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分析报告中仍不能充分体现管理会计的价值,在未来的管理会计理论学习和实务实践中仍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强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机联动
(1)精益财务管理运作机制
企业管理者借助财务分析报告来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变化和走势,结合组织发展目标和财务预算,制定相应的决策部署和改进措施。财务分析报告中既要包含对组织当前阶段财务业绩表现的评价结果,还应包含从财务数据结果中分析得到组织资源、财务资源、业务资源配置效能评价结果,围绕企业经营决策和预算目标分析企业当前资金水平、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科学,进而推动组织经营决策的不断优化。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充分融合,使财务信息更加聚焦业务、聚焦战略,实现精益财务管理和精细运作管理流程,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财务分析机制流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强日常财务活动的精细化程度,形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
(2)建立清晰的财务管理流程模块
综合以上,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成效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数据处理平台形成清晰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功能模块。为此,企业在设计财务分析体系时要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思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财务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和业务发展指标,按照业务模块将财务数据加以区分、汇集、整合,从整体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利益达成的指标分析体系,从单体业务单元上又具有相对独立分析和解读的功能。基于上述体系构建及功能模块设计思路,将财务分析体系流程可分解为战略层、业务层、组织层三层结构,结合企业内外部发展需要,为企业经营决策制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务数据解读和分析,使企业管理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组织整体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制定和采取有效解决措施。
五、结语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通常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牵头发起的,但财务分析离不开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脱离实际业务经营、组织配置的财务分析结果无法有效地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企业财务人员要不断领会和总结企业业务本质和业务逻辑,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特点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财务分析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加强业财融合和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使财务分析结果更具经营价值并辅助管理者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