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2021-01-03韩波刘苗
韩波 刘苗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与非感染组(180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菌来源和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为20例,感染率为10%,其中,上下呼吸道感染10例、血液感染4例,尿路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1例。对感染源病菌进行分析,共计分离出病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革兰阴性菌86株、真菌1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为55.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占比最多;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7.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真菌占比为6.4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多。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可针对性给予预防及治疗措施,注重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加强优质护理。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院内感染; 病原菌分布; 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受到实质性损伤后出现萎缩,功能残缺不全,影响其正常代谢,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机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值紊乱失衡等,导致全身各系统出现功能障碍,需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以延长生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干预手段为血液透析,通过血液中物质交换,可达到清除代谢物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影响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特征,为减少发生院内感染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28~75岁,平均(42.21±1.45)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0例)与非感染组(18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具备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患者经肾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等。排除标准:患者近期发生过急性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此项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1.2观察指标
①分析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②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采集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相关分泌物,主要包括痰液、粪便、尿液、腹水、血液等,对病原菌标本进行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验检测等物理和化学手段鉴定菌种。③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6 min,分离血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为20例,感染率为10%。其中,上下呼吸道感染10例、血液感染4例,尿路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1例,见表1。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对感染源病菌进行分析,共计分离出病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革兰阴性菌86株、真菌1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为55.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占比最多;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7.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真菌占比为6.4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多,见表2。
2.3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 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見表3。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存续,在治疗过程中,倘若护理干预措施不当,会造成院内感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需要对院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了解感染的疾病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而对感染情况进行预防和干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为20例,感染率为10%,其中,上下呼吸道感染10例、血液感染4例,尿路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1例。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透析过程中,血液中超滤水过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为病菌侵入提供条件。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无尿和少尿现象,增加尿路感染概率;经多次透析治疗后,患者皮肤黏膜干燥、开裂、萎缩,使得机体保护屏障消失,增加细菌和病毒侵入风险;同时,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肺部巨噬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呼吸道清除病菌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应为血液透析患者准备痰盂,防止随地吐痰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医院管理中,应确保环境整洁,定期做好病毒消杀工作;同时,对病患进行积极护理干预,加强用药指导,并对造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感染源病菌进行分析,共计分离出病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革兰阴性菌86株、真菌1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为55.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占比最多;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7.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真菌占比为6.4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多。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感染部位的不同相关,从而导致病原菌分布出现差异,临床可根据病原菌分布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身体机能普遍随着病程延长而降低,便于细菌入侵机体,刺激机体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加重机体损伤,弱化机体防御机制,应及时补充蛋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综上,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可针对性给予预防及治疗措施,注重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加强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茵, 赵鑫, 张永红.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24): 2259-2262.
[2] 郑晶冰. 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7): 2767-2769.
[3] 中华中医药学会.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9): 132-133.
[4] 陶燕娜, 张凌燕, 俞晓龙,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15): 2302-2305.
[5] 吴丽英, 陈文. 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9): 1367-1370.
[6] 姜晓婷. 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感染情况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2): 192, 194.
[7] 张翔. 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 960-962.
[8] 张靖华, 刘金瑞, 梁冰, 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J]. 中国校医, 2018, 32(2): 113-114.
作者简介:韩波,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