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教育与幼儿生活更加贴近

2021-01-02黄海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9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生活

黄海燕

摘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基本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成生活技能。

关键词:科学教育; 幼儿; 生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这个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充满了神奇的诱惑力。“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打雷和下雨?”“灯泡为什么会亮?”“录音机为什么会响?”“手机为什么能听到很远以外的人的声音?”,无数个为什么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孩子们总是睁大了眼睛,要问个究竟,这说明,孩子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作为教师如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发现问题、探究缘由、积累知识,接触科学呢?怎样让科学和孩子时刻相伴、亲密接触,保持“零距离”状态呢? 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观察与思考我总结出的几点做法略谈浅见。

一、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录音机不响了,矿泉水的盖子旋不开了等等。其实,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开始阶段,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帮助幼儿积极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当录音机不响时,我们可以用讨论的口吻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当幼儿围着录音机查看时,我们可以提出“你家录音机有过不响的时候吗?那次是因为什么原因”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经过启发,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几种答案,如“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插头没插好”“是不是电池没电了”等等,显然,提出假设的孩子是经历了“电能使录音机发出声音”这一思维过程的。当孩子们看到录音机又能“正常工作”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能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走进大自然生活,向幼儿播撒科学意识的种子。

大自然是一本最美妙的百科全书,大自然生活是天然的科学课堂,它是培养孩子对生命奥秘的探究兴趣,播撒科学意识种子的肥沃土地。

春天,我们把孩子们带到田野里去看盛开的桃花、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秋季,我们带孩子们到田野里去认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参观农民伯伯收割庄稼,搜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活动既直观,又生动,无论从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是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方面,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的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向幼儿播撒科学意识的种子。

三、把知识迁移到社会生活的环境中去学习。

我们可根据教育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帮助幼儿把科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过去,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虽然注意到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去操作。如在“认识电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线路板,让幼儿把两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使灯泡发亮,结果,幼儿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练。但这符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吗?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数不胜数的使用电池的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如电子游戏机、电动工具、闹钟、收音机、寻呼机、手电筒等,而这些物品的电池型号各不相同,安装的方法也有差异。如果幼儿只学会熟练单一地操作实验中的线路板,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向他们提供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通过探索、尝试,在反复的拆装中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

四、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环境优势。

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以观摩、操作、试验等形式,激发幼儿对科技知识、科学现象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主题“寻找小秘密”里《水娃娃生病了》这一科学活动,我们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桥下观察河水颜色的变化与水生动植物的关系。当孩子们到了河岸边,看到泛着白沫的黑色河水,嗅到刺鼻的气味,不用老师启发,一个个问题就从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了:“老师,河水为什么这么黑、这么臭呀?” “老师,这河里有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活跃的课堂。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工厂排出的污水和生活污水积存于河底,河里见不到小鱼,本来茂盛的水草也枯死了。在这种残酷的事实面前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如:怎样才能救救小鱼、小草呢?人喝了受污染的水会怎样呢?幼儿联想到有时肚子疼或拉肚子可能是喝了受污染的水引起的……回到园里,我们又及时组织了“为小鱼找家”的教育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注意力都超过了往常。一连几天,家长们都反映组织这次活动真好,孩子们回到家里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以后别把脏东西扔到小河里去了,如果把脏东西扔到小河里,河水会变黑、变臭,小鱼就没有家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逐渐发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体验到环境的重要,萌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的生活。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科学教育必将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崔青华 张丽霞;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探析[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2]宋杨岚;顺应社会 交往必不可少[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3]黄亚娟;以生活化教育促進幼儿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4期

[4]慧萍;数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的有机结合[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儿生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漫生活?阅快乐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生活感悟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