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探讨

2021-01-02汪怡平,朱大虎,刘珣,余晨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汪怡平,朱大虎,刘珣,余晨光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模式,其重点在于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车辆工程专业课程,通过思政案例库的建设模式将思政元素和知识要点精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借助案例活化课程知识的同时,合理切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观引领与知识点传授二者合一,实现教育教学中的“三全育人”,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为其他工科类课程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车辆专业;思政案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汽车类专业产学研融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E-JX20201522);2020年度武汉理工大学线下一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疫情及后疫情期间汽车理论在线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w2020073)

[作者简介] 汪怡平(1984—),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系主任,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朱大虎(198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153-04   [收稿日期] 2021-05-30

一、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如何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变为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关键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目前,我国发展面临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和要求,高等院校的教育任重道远,同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课程思政的大力建设也显得日益重要。

二、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必要性

車辆工程专业是研究和解决各类型车辆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管理等方面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宽口径综合性专业,但在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工轻文现象,整个专业教学环节仅针对课堂知识和实践技术的接收与应用,可以说是育“才”重“器”的多,育“人”育“德”的少[2]。车辆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特色在于严谨性强、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技术能力强,长时间处于理工科这种学科特点和模式下,学生技术掌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但无法对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共鸣,缺少社会情怀[3]。从这个角度出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结合案例教学完善课程思政是理工类专业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全新途径。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互动式和开放式一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实际案例中的实际情景,提取出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知识,将学科知识融入实景,拓宽知识视野。而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正是以此为基准,旨在借助案例活化课程知识的同时,合理切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

基于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迫切性、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课程思政是理工科专业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而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是帮助学生对汽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适宜的课程载体。融入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旨在做到“立德树人、教法攻坚、学以致用”,即开展课程思政教法攻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担负汽车强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使学生在车辆专业课程学习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素质提升中体悟和认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模式

以武汉理工大学车辆专业为例,“汽车理论”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汽车的各项主要使用性能,是帮助学生对汽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课程,这些性能都能结合学科或社会热点事件,构建案例主体、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三合一的思政案例,如在讲授汽车燃油经济性时,给学生介绍世界能源状况尤其是中国能源消耗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蓝天保卫战等背景,教育学生在汽车开发中树立“节能减排从设计做起”的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在介绍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时,告诉学生两者是既有关联又有矛盾,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引导学生认知事物要从联系中认识并全面分析问题,学会从系统和要素的联系中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实社会热点问题——货车刹车后侧滑的重大安全事故为切入点,剖析事故发生的诸多问题“为什么刹车后会侧滑”“为什么大货车侧滑事故多”“为什么小轿车侧滑事故少”等,用鲜活的案例让课堂生动起来,再结合教学任务中相应的知识点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一一剖析,引入地面制动力、附着力附着系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等相应知识点解释事故发生的机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国内每年由于货车刹车侧滑发生数十起安全事故,向学生传递“建设平安中国”的思政理念,结合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已然是中国汽车的标配,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教学思政案例的合理运用,使得专业课程结构更为合理,形式更为生动,内容更为充实,不仅为学生构建了全局性的知识情景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通过案例的鲜活性实现了思政元素的润物无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扎根,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的。

(二)思政案例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

从开发思政案例的角度来看,案例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推导演算出来的,而是应从生活实际、学科知识、社会实践中探寻发掘出来的。在教学设计中,需根据车辆专业的知识点内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合适切入点,针对众多的思政教育内容,需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库设计,案例应有效结合现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的热点问题,以及汽车行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通过思政教育案例库的思政教育元素,解读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以及汽车设计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课程思政做细、落实,将新时代汽车技术与中国“汽车梦”相结合。

从对思政案例讲授的角度来看,以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某一思政案例为例(图1),围绕“2018年兰州市‘1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讲解,第一,发掘案例中事故发生的根本性问题——牵引车制动失灵,强调专业知识体系的关键科学问题——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第二,通过案例明晰学科领域中的主流价值,现代轿车基本采用前通风盘后盘式制动器来应对制动器过热后的失效问题,但很多货车为了获取更大的制动力仍采用容易过热失效的鼓式制动器,易造成刹车失灵的安全事故;第三,凸显国家层面的重大现實需求,教育学生作为新一代汽车人,如何解决货车既需要较大制动力又不能制动力失效的问题,激励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通过思政教学案例的全新建设模式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徳育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政案例的讲授使得思政元素进一步显化,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新时代汽车技术与中国“汽车梦”相结合,在思政元素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为实现我国汽车行业强国梦而努力,同时解决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思政案例建设的知识传授作用

一个典型的思政案例,不光能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更应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案例应结合当前学科的背景知识、行业热点和发展动态,凝练出代表学科发展及聚焦关键问题的典型素材进行设计,促使现有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改造升级,更好的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也不能偏离高等教育原本的科学性、学术性、严谨性的几大基本原则,不能只重视思政元素的穿插,还应该进一步凝练和挖掘新的专业知识。

以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某一思政案例为例(图2),以谷歌无人车近几年出现的多起事故为代表,提出无人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机器人能否成为伦理主体?机器人与具有自由选择能力的人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前者的行为取决于原因,后者的自主决断取决于理由,而决定意味着对不同理由的思考和选择。若是发生不可避免地碰撞事故,该如何决策:优先保护车上乘客?优先保护行人?拯救人更多的一方?按照性别、年龄、社会价值来进行甄别?人类将判断权交付于人工智能,到底合不合理,而这些涉及人权伦理、责任伦理、道德伦理、代际伦理、环境伦理等诸多伦理因素影响。可以看到,这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提出不仅与车辆专业学科知识本身相关,还会受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水平与学科发展趋势的影响,这也要求学科知识不能过于碎片化、独立化,否则难以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大体系。

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必须重视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统筹规划。从案例主体情节的设置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对社会或学科热点案例进行描绘,系统建立学科知识与社会主体、社会运行之间的交融关系,利用热点案例描绘知识模块数据,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精准定位,并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将思政要素与知识点融合,进一步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形思政,建立车辆专业课程的思政局域网,培养辩证思维、创新方法、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结语

车辆工程是融合机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如今,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5G、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车辆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但理工科的思政教育长期以来开展不顺畅,专业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或者有想法却无法实施,核心原因在于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离。本文以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为出发点,以思政案例作为拓展教材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探索车辆工程专业中具有车辆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性广、思政元素润物无声、价值引领性强的思政案例,基于“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思政案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这种模式同时可供其他工科类课程借鉴并推广应用,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扩大课程思政教育受益面,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曾令艳,王海明,宋彦萍,等.核动力装置及设备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87-89.

[3]陈刚,方庆艳,张成,等.新工科背景下锅炉原理课程建设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62-65.

[4]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37-39.

Discussion on Cas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ehic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ANG Yi-ping, ZHU Da-hu, LIU Xun, YU Chen-guang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core is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vehic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knowledge points are accurate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With the help of cases to activate the course knowled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reasonably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lue guidance and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the “three whol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an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which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engineering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ehicle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