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问题探析
2021-01-02谭英俊黎俊良
谭英俊 黎俊良
摘要:基层干部是否担当作为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能否实现,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作为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X县是一个考察基层干部工作担当作为的典型样本。课题组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X县干部工作状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总体履职尽责、保持昂扬状态的前提下,还存在诸如不愿担当作为、不想担当作为、不敢担当作为、不会担当作为等现象。在对个体、管理、环境等主客观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則,从组织引领、精准培训、行为激励、管理约束、夯实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激发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真正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2-0082-08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广西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提升研究”(20BZZ001)。
新时代党中央描绘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基层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效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建设,对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提出了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敢于担当”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2]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赋予的新使命、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矛盾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既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作为对政治要求与实践需求的一种回应,学术界有关干部担当作为的研究方兴未艾。概括起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干部担当作为意义的研究。陈希(2018)指出,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3]。子午(2020)认为,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4]。范富(2019)认为,新征程要创出新业绩,就要广大党员干部有担当、敢作为[5]。二是关于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王晓琴(2020)认为,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因素有信念缺失、本领恐慌、行政机制缺陷、传统官僚文化等[6]。孙明(2016)认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讲是非、不讲有为、不讲批评”的主观心理表现形式,一种是“面对新常态无所适从、面对新问题难以决断、面对新任务束手无策”的客观行为表现形式[7]。刘建中(2018)认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原因有理想信念滑坡、党性淡薄、能力不足等[8]。三是关于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对策和措施的研究。武晓晨(2020)认为,最大限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从鲜明使用、精准容错、大力培育、倾心关爱、纵深减负等方面着力[9]。孙晓东(2019)认为,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重点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李云龙式”干部[10]。黄强盛(2019)认为,为基层松绑减负,基层干部就会“出工出力落在点子上,身愉心悦拼命干”[11]。蒋拓东(2019)认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的一颗“定心丸”[12]。回顾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的一般性理论分析层面,实证调研不够、典型案例剖析不足,特别是对基层干部关注不多,对实践中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状态描述不够精准,对基于新时代社会条件下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解释不足,提出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对策可操作性有待增强。
(一)案例选择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的X县作为案例样本进行分析。X县农村地区比较广袤、农业人口居多,基层干部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条件越艰苦,越能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X县作为研究样本,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X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隶属Y市管辖,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经济腹地广阔,是Y市东连、西靠、南出海之要冲。截至2020年,X县辖13个乡镇,总人口76.2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7.34万人。有汉、壮、布依、瑶、苗、毛南、回、藏、仫佬、彝、满、侗、黎、高山、水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为聚居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X县在职在编干部(公务员和参公人员)1755人;处级领导30人,女干部7名,占23.3%,研究生以上学历10名,占33.3%;科级领导573人,女干部87名,占15.2%,研究生以上学历40名,占7.0%;全县共配备镇领导班子人选142名,平均年龄为37岁。2016年以来调动、考录到市级以上的干部47人,占全县领导干部2.7%;乡镇干部449人,在乡镇工作3年以上231人,占55.4%,工作5年以上164人,占36.5%,10年以上93人,占20.7%。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类分层发放调查问卷获得量化数据,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访谈、参与性观察等研究方法获得质性素材。所有数据与素材都统一编码,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归纳、筛选、对比。本研究向X县总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其中向群众发放了250份,向X县干部发放了150份,向曾到过X县指导、考察工作的自治区干部、Y市干部分别发放了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93份,问卷回收成功率为98.6%。此外,访谈基层干部、基层群众共30人,其中基层干部15名,基层群众15名。具体情况见表1。
进入新时代以来,X县以开展“三个攻坚突破年”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励激发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县经济社会实现良好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应该说,总体看,X县的干部状态是良好的。但是,2016年以来,X县因担当作为问题被诫勉、约谈和调整岗位的干部有60多人。可见,新时代一些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对X县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进行信息筛选、资料归纳、数据统计、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时代X县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愿担当作为
如图1所示,在X县基层干部积极主动担当作为的情况调查中,9.6%的人认为X县基层干部还存在“等靠要”思想、旁观思想。9.3%的人认为X县基层干部工作热情降低,进取意识弱化。8.5%的人认为X县基层干部对于没有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7.8%的人认为X县基层干部自我要求不高,想着“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
(二)思想消极、得过且过,不想担当作为
如图2所示,由于素质总体有区别,相比自治区、市级干部,X县的干部思想消极程度总体比较高。分别有15.9%、21.3%的人认为X县县直部门的干部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晋升机会,“船到桥头车到站”,缺乏干事创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分别有23.8%、16.6%的人认为X县乡镇干部存在“功成身退”不想担当作为的现象,有些干部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进取精神消退。
(三)思前想后、不能吃苦,不安心担当作为
调查数据显示,有11.9%的人认为由于基层条件艰苦,基层干部为了给家里更好的生活条件,或兼顾到安家在区里、市里生活的家人,人在基层心不在基层,不能安下心來担当作为。有10.3%的人认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怕苦怕累,想离开基层。特别是少数接近退休年龄的基层干部,工作拈轻怕重,更不愿参与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难度较大的工作。
(四)畏难退缩、怕担责任,不敢担当作为
调查数据显示,有9.2%的人认为基层干部怕决策失误,怕担风险,不敢大胆拍板。这些基层干部对责任小的、容易出成绩的工作愿意去承担,面对难度高、责任大的工作就畏难退缩。他们认为事干越多风险越大,“宁愿少干事不干事,保证不出事”。也有的基层干部工作中顾虑过多,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宁愿在是非与矛盾面前明哲保身,做“老好人”。
(五)能力不足、执行不力,不会担当作为
如图3所示,区市一级的干部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分别有98.6%、96.1%的人认为区市一级的干部能胜任岗位要求、具有担当作为的本领。相比之下,大家认为X县基层干部的本领还不太强,分别只有87.3%、82.6%的人认为X县县直部门、乡镇的基层干部具有胜任自身岗位工作要求的本领。这些基层干部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认识不足,工作能力与新时代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
(一)个人因素
1.理想信念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我们在X县调研中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干部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较少加强党性锻炼,不注重筑牢思想防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变得淡薄,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党性讲关系,在工作中推诿扯皮、不愿担当、不敢担当。
2.产生消极心态
我们在X县调研中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规范化的高压态势下,有些基层干部没有认清严管就是厚爱的本质,旧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不能及时转换,对新的规定、形势、环境又一时适应不了,于是就采取不担当不作为的消极行为。
3.群众观念弱化
根据我们在X县的调研情况,有些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了,群众观念弱化了,没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价值观有失端正。还有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在各种利益冲突事件面前,不主动深入与群众沟通交流,甚至采取拖延、推卸、回避等行为,以期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能力素质不高
我们在X县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满怀为国为民的热情、激情,也想主动担当作为,但是却缺乏担当作为的能力,特别是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带来的各种矛盾、突发危机事件,更是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和勇气,只能寄希望于老办法、老手段,在传统方法不管用时,往往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甚至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难有作为。
(二)管理因素
1.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认为,“制度乃是组织中的行为规则、常规和全部程序。政治制度是相互联系的规则和常规的集合,它们决定着与角色和处境相适应的适当行动”[14]。尽管中央、自治区已相继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文件、指导意见,但是X县有的单位和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由于缺乏准确的政策依据,基层执行起来存在把握不准的情况,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激励效果打折扣了。同时,现行对基层干部激励手段也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基层干部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够全面,分层分类分岗位激励少,激励效果有待提高。
2.考评机制尚不健全
根据我们在X县的调研情况,部分单位没有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有的考评方式不够规范严谨,对干部日常工作业绩的考评,主要还是凭直觉、印象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作出评定,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部分单位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还带有一定的“平均主义”倾向,考核奖励搞“大锅饭”,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明显,“戴红花”变成了“击鼓传花”,从而挫伤了积极勤奋工作的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3.部门权责边界模糊
在X县单位部门职责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的职责和共同管理的事项,这就容易导致“这不是我们的工作”,“你不做,我也不做”的推诿扯皮现象。权责不清让基层干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容易把交叉职能和模糊职能推给别人,从而出现不担当作为的现象。
4.监督管理存在短板
我们在X县调研中发现,对基层干部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人大、纪检、组织、人事、审计、检察等众多部门,由于分工不明确、责任分配不清,容易导致一些问题表面上大家都在管,但是实际上都认为别的单位该管,反而造成了大家都不管的监督真空情况发生。一旦缺乏有力的监督约束,担当作为就少了外部压力。
(三)环境因素
1.经济条件有限
根据我们在X县的调研情况,虽然最近几年基层干部的工资福利水平也在不断调整,经济待遇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但是由于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往往与所在地区的财政挂钩,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特别是与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企相比,薪酬待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让一些基层干部难以安心于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因。
2.干事创业氛围欠佳
虽然目前中央和自治区层面的激励干部敢为先、勇担当、善作为的氛围已经形成,并且也不断向市县一级扩大影响,但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仍然有待优化。比如在X县,虽然出台了容错纠错的相关文件,但是具体的容错措施还比较缺乏,迄今为止,X县没有任何一例容错纠错的案例。由于容错纠错的尺度上级没有明确规定,基层也很难把握。这让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少了定心丸和避风港。
3.工作家庭难以兼顾
我们在X县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的家庭在市里或在工作单位周边较发达的县城,平时上下班就在单位与家之间来回跑,变成“走读干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疲惫感,家庭与工作难以兼顾。同时,基层“5+2”“白+黑”的工作强度,让一些基层干部无法承担起家庭应有的责任,无法扮演好家庭角色,以致无法安心在基层担当作为。
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问题涉及面广、牵涉的因素多,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立足新时代实际,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综合施策,方能真正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一)坚持组织引领,增强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
1.以领导做表率从上至下抓学習,坚定理想信念
要通过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发挥“头雁效应”,推行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学,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持之以恒地坚定基层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任何的艰难困苦和诱惑面前,都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经常性开展“领导干部讲信仰”“理想信念人人谈”等主题活动,将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基层干部心中。
2.不忘初心抓教育,永葆为民情怀
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永远是在第一位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常态化党性教育培养体系,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党史教育培训,把培训纳入制度管理的硬性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优秀红色革命传统再教育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基层干部能真正净化灵魂,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为民情怀。倡导官德修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学习古代传统社会中的优秀官德文化,注重学习公忠体国、勤政清廉、以民为本、立身持正等方面内容,汲取思想营养,明辨是非、提升涵养、修身立德,形成高尚优良、勇于担当的思想作风。
3.久久为功抓意识,推动履职履责
建立完善基层干部意识评价体系,整合考核机制与民主谈心谈话制度,把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担当意识等作为考核和谈话的内容。针对不同基层党组织、不同领域、不同目标责任,采取不同的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全面整顿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行问责追究机制,督促抓好整改,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强警示教育,注重运用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反面案例分析,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作为鲜活的教材,让基层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坚定政治立场和增强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
(二)实行精准培训,提高担当作为的专业能力
1.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覆盖面
推行师资联享、基地联用模式,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師资力量,坚持培训基地开放式使用,优化培训资源配置。一方面统筹师资,按照“公开择优、专兼结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动态管理、优质高效”的原则,把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纳入师资库管理。另一方面实行菜单选学培训,将师资库中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等整合后,印发给各单位和基层党组织,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授课的服务方式开展选学培训。同时,强化线上线下培训,充分利用党建先锋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先锋”微信公众号平台、城市智慧党建APP手机客户端,开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拓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
2.坚持分类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
结合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的差异化需求和区域分布等特点,制定分类培训大纲,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行基层干部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和干部教育培训“精细化管理”工程,针对政工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党政办公室系统干部、妇女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和党外干部等不同对象、不同系统、不同岗位需求开展分类培训。让基层干部自主选择集中学习、流动课堂、现场教学、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合适的学习方式,做到集中学习不影响工作,分散自学确保质量。
3.建立培训反馈,提升培训有效性
推行“一人一卡培训情况反馈”登记制度,围绕参训学员基本信息和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精心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记实卡。训前重点记录训前工作状态、训前测试成绩等情况;训中重点记录遵守纪律、课堂学习讨论表现、活动参与、作业落实等情况;训后重点记录训后测试成绩、训后论文完成质量等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形成“一人一卡”记实档案。在培训结束后,由组织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将学员的记实档案反馈给学员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将记实档案纳入干部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4.注重实践锻炼,提升破解难题能力
可推行“一线”实践锻炼模式,采取定期单位推荐、组织筛选、面试考察等方式,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工程、艰苦地区参与脱贫攻坚、党组织建设、综治维稳、征地拆迁等工作,通过在一线的实践锻炼,激励机关干部在基层边干边学、边学边做,得到更快的成长。同时注重培育追赶超越的创新型基层干部,选派一批基层干部到省市直单位和沿海发达地区学习磨炼,鼓励支持基层干部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进行交流锻炼,让基层干部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思维理念和管理经验。
(三)注重行为激励,激发担当作为的内在动力
1.强化经济激励,向基层倾斜薪酬待遇
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想要激发人更高层次的需要,就应该先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比如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要建立健全“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分级分类分岗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重点向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倾斜,县乡基层干部工资上浮一级,提高下乡补助。完善和改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加大职级并行占比,减少人数限制,允许公务员在同一岗位逐年晋升级别并获得待遇的增长。区分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等次与区别,提高担当作为基层干部奖励标准,从经济上奖优罚劣。探索设立基层干部“日常考核奖”,按季度进行奖励。加大专项重点工作奖励力度,比如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征地拆迁等方面重点工作,可以考虑设立一些专项奖励,直接奖励到与此类工作有关的个人,而不是只奖励到单位和部门,不搞普惠奖励或平均照顾。
2.改进考察方式,向基层倾斜提拔任用
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因素”可以起到直接激励的作用,如工作成绩得到承认、个人得到成长和提升等。在基层干部中,提拔任用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因素”。要坚持专项考察和常规性考察相结合、选拔任用考察与平时考察结合,让基层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与自治区党委、区政府表彰,或者长期在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水环境治理等一线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基层干部,可优先提拔使用。对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组织认可、群众爱戴的基层干部,可以在公务员遴选考试中适当加分,在他们进入遴选差额考察范围后,可以优先作为拟录用人员。
3.增加干部容量,向基层倾斜编制资源
要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摸清县乡基层日常工作量和人才需求,用编进人计划积极向县乡基层一线倾斜。综合设置机构,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统筹机构编制资源,综合设置县乡党政工作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有减有增”的原则,打破编制层级壁垒,做好编制“减上补下”的工作,统筹收回职能弱化、交叉的“空壳类”机关事业单位空余编制,撤并整合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的各类单位,将简政放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群团改革、控编减编等调整出的编制优先分配给乡镇一级,使编制资源下沉基层。严禁挤占、挪用县乡基层一线人员编制。探索创新周转编制,将县乡行政周转编制纳入全县编制“周转池”,专项用于各乡镇因工作临时增加、急需紧缺人才等急需增加的编制。周转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单列统计,使用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在规定的周期内根据单位自然减员情况随减随收,确保不出现新的超编情况。
4.打破身份限制,拓宽选人用人范围
要坚持实践第一、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进一步打破隐性台阶,探索破除体制、身份、部门、地域等障碍的模式,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定期面向优秀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两新”组织员等进行公开选拔,让有上进心、能力强、品行好、觉悟高的基层人员都有可能由“布衣”一跃成为政府机关的干部,在事业上有所升迁。同时,拓宽优秀村(社区)干部、合同制工人、聘用人员等进入政府机关的渠道,县乡政府机关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名额编制,面向这类人员进行定向考录,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报考条件,开阔视野不断发现、培养和使用适于在基层担当作为的人才。
5.夯实“能上能下”,优化基层担当作为队伍
對思想正派、实绩突出、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做到基层干部“能上”。对在督导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的,要及时动态跟进,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性和影响性,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免职,夯实基层干部“能下”。对提拔重用后的基层干部,出现工作激情减退,不担当不作为,不能胜任新的岗位要求的,及时作出调整或交流安排,实现基层干部“上而能下”。对在影响期内,再次出现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的,加大该干部的调整力度,推动“下”的干部“下而再下”。对“下来”的基层干部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加强跟踪教育培训,实行动态管理,引导他们自我加压、重塑思想、提升本领,为“再上”创造条件,促进基层干部“下而能上”。这就让基层干部资源流动起来,让上者坦然、让下者释然,切实激活基层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四)完善管理约束,增强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
1.细化权责清单,明确基层干部岗位职责
坚持“权责对等、协调配合”的原则,结合基层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特点和实际,合理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清单首先要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把“三定方案”再细化、再划分,其次要有明确的能力要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胜任。对权责交叉的事项,要仔细有条理地分清相关部门、岗位的职责边界,切实解决层层推卸责任和矛盾下压的问题,给基层干部创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要落实好责任的归属和承担者,做到责任到位、追究到人。同时,建立终身管理制的“负面清单”,明确基层干部不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给基层干部的履职行为清晰地划好红线、设定雷区。建立完善的清单运行调整运行机制,根据党政机关部门及职能调整等情况,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实现党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标准化。
2.强化从严管理,坚持督查问责
严格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通过“挂图作战”的方式,不仅看之前整改的工作,也要看新推进的工作,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推动检查工作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比如重点工作可以是督查,作风效能就定点抽查,还可以充当群众模拟办事暗访、网上平台多方位监察等等,让担当作为真正地成为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纪问责,以早警示、早教育为目的,抓早抓小,对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实行警示提醒制度,严查对上级政府决策部署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两面人”,严查对人民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倒逼基层干部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3.优化评价考核,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要完善科学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考核,制定不同类别、层级、岗位的职责规范和共性、个性考核标准,增加刚性,减少弹性。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评分标准,使考核工作有“事”可考,有“量”可核,有“绩”可估,有“效”可评。要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推行每周纪实、月度小结、季度总评的日常考核模式,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考察相结合、面上了解与点上印证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验”相结合,对基层干部工作实绩进行综合研判,同时引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先进理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积极拓宽考核结果使用渠道,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职务晋升、奖优罚劣等紧密挂钩,实现“激励个人,带动队伍,提升素质”一考多用的目的。
(五)夯实发展保障,坚定担当作为的信心和决心
1.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不畏前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想方设法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规范容错纠错的认定程序,从法律上给予基层干部最大的保护和支持。探索制定基层干部个人申述管理办法,当基层干部认为自己遭到不公正的对待时,可以和有关部门进行申辩,如果内容属实,应责令处理机关收回处罚,并发布公告还以清白,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层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待被问责的基层干部,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对影响期满且思想有进步、工作表现优秀的,可以在提拔任用、评奖评优等方面不受影响。对被误解、被误读、被误判的基层干部,组织上及时给予查证、及时澄清、主动发声。对主观猜测、捕风捉影的举报人详细解释说明信访受理的相关规定,对诬告者,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细化基层减负措施,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
大力精简文件改进文风,倡导文章材料注重“短实新”,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实行会议计划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多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召开会议,内容相关、时间相近的会议进行合开、套开、接续召开,只安排密切相关的人员参加,避免陪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严格控制总量频次,列出简洁明了的材料清单,避免材料繁杂、重复收集,真正让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干事。
3.完善关心关爱机制,让基层干部温暖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16]要关注基层干部合理休息,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应休尽休,因工作需要加班加点的、有重大任务和紧急突发事件需要中止休假的,应该在事后给予足额的补休时间,如果因工作原因实在无法安排补休的,应该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报酬。适当延长基层干部假期,特别是家不在所工作县(市、区)的基层干部,延长回家的“路程假”。试行奖励优秀基层干部一定时间的疗养假,疗养假按工作日计算,不计入年休假期。关注基层干部身体健康,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组织基层干部进行身体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健身器材、体育设施,所需经费由县乡财政保障。关注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全面开展基层干部与领导“面对面”活动,当基层干部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与领导面对面谈心交流,表达个人意愿。关注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在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定时坐班问诊。
4.推动优质资源配置,让基层干部安心前行
强化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基层,统筹推进基层交通、水利、电力、环保、流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师德为先,教学水平并重,进一步加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进一步深化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每年高等学校和省市级重点高中拿出一定的名额进行基层定向招生。强化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规划,推进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医院联体建设,让基层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以上医院的优质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输送力度,免费定向培养毕业后需到基层工作一定年限的医科大学医学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进行远程医疗、网上会诊,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强化基层工作经费保障,充分整合各类资金,尽力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J].党建,2013(8):4.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党建,2019(3):4-5.
[3]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J].社会主义论坛,2018(8):4-6.
[4]子午.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N].广西日报,2020-7-31(6).
[5]范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敢作为[N].太原日报,2019-02-26(8).
[6]王晓琴.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增强领导干部执政本领[J].大庆社会科学,2020(1):24-25.
[7]孙明.对于当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46-48.
[8]刘建中.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表现及深层次原因[J].求知,2018(10):18-19.
[9]武晓晨.最大限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N].学习时报,2020-10-26(1).
[10]孙晓东.敢于为“李云龙式”干部担当[N].青岛日报,2019-04-02(6).
[11]黄强盛.减负激励基层干部更加担当作为[N].贵州日报,2019-03-20(5).
[12]蒋拓东.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J].社会主义论坛,2019(2):40-41.
[1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学习时的讲话[J].当代广西,2012(23):62.
[14]凯尔·布尔.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3):2.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1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8(19):9.
责任编辑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