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当广西高质量发展的“猛将”“闯将”“干将”

2021-01-02曾万明

桂海论丛 2021年2期
关键词:干将干部疫情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开局就要争先、起步就要提速”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十四五”。在这样的形势下,自治区党校(广西行政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开学了。今天,我和有关单位、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来参加这个开学典礼,给大家加加油、鼓鼓劲。受鹿心社书记委托,这里,我首先代表自治区党委对6个主体班的开学表示祝贺!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正值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又恰逢“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还是自治区党委和市县乡村五级集中换届之年。这个春天,注定不寻常,可以说是我们党续写百年辉煌的春天,是开新局、谱新篇的春天,也是牛年辛勤耕耘播种的春天。我们要续写“春天的故事”,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步伐,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胜利,需要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争当高质量发展的“猛将”“闯将”“干将”。

第一,“猛将”“闯将”“干将”是自治区党委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也是奋战“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对广大干部的期待和呼唤

2019年3月18日,鹿心社书记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上,作了一个内容非常重要的讲话。他从对标对表全面小康、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全国和兄弟省份、对标对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4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我区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差距,而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就要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提速、开放再扩大,迫切需要全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担当实干、砥砺奋进;明确提出要选拔重用一大批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的“猛将”,在攻坚克难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干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讲话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为鹿心社书记点赞,为自治区党委点赞,认为这样的选人用人导向符合我区实际,鲜明、提气、来劲。之后,鹿心社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选拔重用“猛将”“闯将”“干将”。前天,他在全区市县乡换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当前我区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还要付出艰苦努力,尤其需要大力选拔担当作为、善作善成的“猛将”“闯将”“干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我理解,自治区党委鲜明提出并反复强调大力选拔“猛将”“闯将”“干将”,既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又有深远的战略考量。2018年4月,鹿心社书记到防城港、钦州、北海调研工作时,有感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良好,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用非常之举加快发展,首次提出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当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鹿心社书记提出的“四为”理念与此高度契合。之后,在当年7月召开的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鹿心社书记把“四为”理念进一步上升为对全区党员、干部的期望和要求,作出了系统阐述,以此激励大家满怀激情投入富民兴桂的火熱实践,在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中建功立业、多作贡献。2019年5月28日,鹿心社书记作出“3·18”讲话两个多月后,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确定为工作方针。回过头来看,从“四为”理念到大力选拔“猛将”“闯将”“干将”,再到“十六字”方针,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诠释着自治区党委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都是我们建设壮美广西的风向标。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去年12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我区发展的新蓝图。把这张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对广大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猛将”“闯将”“干将”发出了更强烈的呼唤。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更多“猛将”“闯将”“干将”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当前,我区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的形势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一方面,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东升西降”大趋势、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下,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格局都面临深刻调整。另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为我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带来重大机遇;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加速兴起,为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带来重大机遇;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国家更加重视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为我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带来重大机遇;国家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我区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带来重大机遇。面对危和机并存的内外环境,迫切需要广大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猛将”“闯将”“干将”敢冲善拼的勇气和韧劲,奋力赶超、加速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

——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需要更多“猛将”“闯将”“干将”来挑重担、打主攻、当先锋。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着眼全区“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以及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教振兴等一系列战略谋划。新近召开的全区“两会”、经济工作会议、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推进工业振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做好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任务艰巨、越是工作繁重,越是需要我们的干部知重负重、实干苦干,越是需要更多的“猛将”来带头冲锋陷阵、更多的“闯将”来带头闯关夺隘、更多的“干将”来带头狠抓落实,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猛将”“闯将”“干将”来引领攻坚、排除万难。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既有外扰又有内困,既有近忧又有远虑。从我区自身来看,当前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短板弱项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突出的矛盾,后发展欠发达仍是最大区情。同时,我区还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挑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需要更多敢于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猛将”“闯将”“干将”,需要我们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拿下拦路虎、蹚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在攻克一个个问题堡垒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子、创出一片片新天地。

古人说,“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可以说,当前广西正处在历史的机遇期、发展的紧要处,迫切需要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新阶段作为“新擂台”、把新征程作为“新考场”,争当担当实干、善作善成的“猛将”“闯将”“干将”,拿出务实管用的新招实招硬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第二,全面准确把握“猛将”“闯将”“干将”的内在要求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我觉得,总书记关于“勇智谋能”的要求,虽然是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来的,但对于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中既包含着科学思维和方法论,也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與“猛将”“闯将”“干将”的内在要求完全一致。大家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对表对标、磨砺担当、锤炼作风,争当“勇智谋能”兼备的“猛将”“闯将”“干将”。

一要磨砺责任担当之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这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担当之勇”。广西是一片红色热土,历来英雄辈出。我到各地调研的时候,听说过不少关于广西“猛将”“闯将”“干将”的故事。比如,祖籍博白、生于钦州的抗法老将冯子材。1883年,法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挑起中法战争。1885年,面对严峻形势,年近古稀的冯子材主动请缨,率领两个儿子及部众奔赴前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其中,冯子材能够率部出征,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据说,当时李鸿章畏于法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力主求和,面对冯子材的积极请战,提出“四不能战”,说冯子材“人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兵械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新募兵嫩,训练无就,不能战”。而冯子材不畏强敌、针锋相对,提出了自己的“四能战”,也就是“人老节坚,久经沙场,能战;胸存正义,腹有远谋,能战;赤胆忠肝,保土安民,能战;众志成城,牛犊驱虎,能战”。最终,在张之洞的力挺之下,清廷同意冯子材率军出征。冯子材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气概和担当精神,让人倍感钦佩。又如,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韦拔群是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一家24口有17人惨遭敌人杀害,敌人曾悬赏一万四千大洋捉拿他,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韦拔群被叛徒杀害时,年仅38岁。再如,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村委会原副主任韦焕能,他被誉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将开展“七一勋章”评选表彰,这是党内最高荣誉,我区推荐的建议人选中,就有韦焕能。1980年,韦焕能组织原合寨大队果作屯村民冲破体制束缚,采取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果作屯村民委员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这成为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的历史印记,敲响了中国基层农村村民自治的开场锣,拉开了中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历史序幕。韦焕能后来回忆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这冒很大风险,但党员要有担当。”这几个故事,有近代的,有革命战争年代的,也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但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质,就是强烈的“责任担当之勇”。今天,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勇毅、这种担当,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在其职就要尽其责,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冲在前、干在先,时时处处发挥好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要磨砺识变应变之智。关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中讲的是“科学防控之智”。面对“十四五”时期的风险挑战,总书记强调要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去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亲身经历了许多变化,也见证了许多积极应变的过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但我国致力于“六稳”“六保”,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疫情影响复工复课,但线上教育兴起、线上办公流行;我国稳外贸压力加大,但直播带货方兴未艾,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从我区来看,全区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年GDP增长回落到3.7%,但增速在全国的排位反而成为5年来最高的一年,也是跃升速度最快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北部湾港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2020年中国港口最大的“黑马”,等等。所有这些,都鲜活生动地揭示了变与不变、危机与新机、变局与新局的辩证关系和相互转化的深刻道理。我们要准确识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在变化中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要科学应变,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把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要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下好化危为机的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的主动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三要磨砺统筹兼顾之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战略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我理解,这就是总书记所强调的“统筹兼顾之谋”。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这生动诠释了统筹兼顾的要义。延安时期,面对人员激增、日寇进攻、国民党顽固派封锁的艰难困境,毛主席为抗大题词:“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号召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秋,八路军120师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去年,在疫情暴发之初,党中央就强调,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密切协同,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同时推进;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出台多项强化就业优先、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措施;3月6日,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过头来看,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其中,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工作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我有一条经验和体会,就是“上情+外情+实情=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情,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部署要求;外情,就是外地外单位的情况,特别是好经验好做法,当然也包括失误错误带来的教训;实情,就是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遇到问题、碰上困难的时候,只要善于把这3个方面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往往就能茅塞顿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磨砺统筹兼顾之谋,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就“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提出的一点很重要的具体要求。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各级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才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到科学谋划、科学决策。

四要磨砺组织实施之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干部能力,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本领”;去年秋季,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又强调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在疫情防控期间,突出强调要有“组织实施之能”。在座的学员,有厅级干部,也有处级干部;有的在区直单位工作,有的在市县工作。大家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提升各方面本领和能力。其中,“组织实施之能”是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勇智谋能”的落脚点。大家要认真学习领悟,着力提高这方面能力。组织实施之能,关键在“组织”。毛主席在《组织起来》的讲话中强调:“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举国同心”,关键是把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大家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同人民群众心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组织实施之能,要害在“实施”,也就是狠抓落实。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自觉把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要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第三,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猛将”“闯将”“干将”

实现我区“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乃至二○三五年远景目标,需要把“猛将”“闯将”“干将”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来、使用起来。怎样造就“猛将”“闯将”“干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培养造就“猛將”“闯将”“干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强化用人导向。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近年来,我们坚持并不断强化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使用担当实干、善作善成的好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区共提拔重用116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87名贫困县党政正职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为一级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区1300多名第一书记、1.1万多人次工作队员得到提拔重用,分别占同期选派人数的25.4%、15.5%。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英勇奋战、团结奋战、顽强奋战。

今年是我区五级集中换届之年。目前,全区 1.6万多个村(社区)已基本完成“两委”换届,总体上非常顺利、非常平稳,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前几天中组部《组工通讯》刊登了我区的经验做法。对做好市县乡换届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明确提出“五个突出、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不用”,树起了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尺。这次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与“十四五”规划期高度契合,肩负着贯彻加快建设壮美广西的历史重任。我们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可不认可”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根本依据,着力把一大批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猛将”“闯将”“干将”选出来、用起来,为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提供有力干部保证。

优秀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朝气、有锐气,是“猛将”“闯将”“干将”的活水源头,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将全程参与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些年,我们切实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力度,连续3年共选派358名“80后”优秀选调生到县乡党政班子任职;去年组织“七个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其中选派4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党政班子任职。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党政班子中,45岁左右的干部约占17%;111个县(市、区)党政班子中,40岁左右的干部约占26%。这两个比例,都超过了中央《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今年换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都明确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我们将以换届为契机,大膽用、放手用,对政治过硬、历练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放到市县乡党政正职、市县党委专职副书记、政府常务副职等吃劲岗位进行历练,不断壮大“猛将”“闯将”“干将”队伍的“基本盘”。

二是强化教育培养。我们高度重视干部培养工作,一批又一批好苗子在组织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区有93名个人得到党中央隆重表彰,他们是全区“猛将”“闯将”“干将”的优秀代表。其中,黄文秀同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关于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代表,她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努力,也与组织上的教育培养密不可分。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我们大力推动干部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烈火中锻造真金。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磨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组织25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常态化选派近4万名干部驻村扶贫,组织10万名乡镇干部包村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注重在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中磨砺。全区共在疫情一线成立2800多个临时党组织、3.9万支党员先锋队,精心挑选397名优秀年轻干部、新招录的2800多名公务员和选调生到基层一线、“六稳”“六保”重点部门和重大项目一线“参战练兵”。注重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中磨砺。围绕建设广西自贸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去年统筹调配全区干部人才资源,层层挑选107名优秀年轻干部,集中选派到中央单位、发达地区、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让干部在基层一线、关键岗位、改革前沿和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三是强化考察识别。干部考核考什么、怎么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部干什么、怎么干。在内容上,我们突出抓好政治素质考察,开展政治素质考核、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四合一”考核,探索建立“档案+考察+研判”的系统化常态化识别工作机制,建立干部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列出10个方面“红线”行为,及时把政治上的两面人、两面派识别出来、清除出去。在方法上,我们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办法,加强年度考核、专项考核、平时考核、任期考核,切实把“眯着眼睛看”“扯着嗓子喊”与“撸起袖子干”的干部区分开来。特别是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的通知》,把干部的日常履职情况与重大斗争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判,既看“平时”又看“战时”,既看“一时”又看“一贯”,既看专项工作中的表现又看所负责的全部工作,切实考准考实干部的“勇智谋能”,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脱颖而出。在结果运用上,我们坚持考用结合、赏罚分明,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绩效分配、评先评优的硬指标,把干部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激励保护。激励与保护是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的“双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近年来,我们聚焦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关心关爱3个重点,推动出台了40多个制度文件,在激励“愿干事”的干部、褒扬“真干事”的干部、奖励“干成事”的干部、保护“敢干事”的干部、鞭策“不干事”的干部、包容“干错事”的干部、惩戒“乱干事”的干部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积极回应干部关心关切,办成办好了一批实事,确保干部合理的津贴补贴应发尽发、该有的休假体检等权益充分保障,全区7.3万名干部获得及时奖励,5.2万名公务员晋升职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表现特别突出的16个集体和95名个人,对援鄂、赴柬埔寨抗疫人员以及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279名同志给予通令嘉奖。自治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抽样调查显示,99.2%的干部对我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给予充分认可。

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激励和保护机制,在系统集成、深化拓展上下功夫,把思想教育、选人用人、容错纠错、关心关爱、考核评价、绩效考评等激励手段贯通起来、衔接起来,着力打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3.0版。一方面,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在抓好自治区原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文件贯彻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激励措施,从物质、精神、政治待遇等多个方面发力,在加班补休补助、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具体政策措施、给在乡镇机关工作的事业编制干部发放交通补贴等方面,推出更多让干部“有感”的举措,不断提升干部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另一方面,强化对担当作为干部的保护。进一步把“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落实落细,研究制定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重新任用办法,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持续加强对被问责、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和跟踪问效,坚决杜绝“一问了之”“处而不理”,对积极改正错误、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较好的干部,给予干事平台和进步机会。同时,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行为,保护好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旗帜鲜明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

上面这4点是从组织培养的角度说的,这是造就“猛将”“闯将”“干将”的外因。从干部个人来说,自身的努力是内因。要持续加强学习。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机遇、新发展格局面前,所有人都是新手。希望大家常怀本领恐慌、常有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不断刷新自己、完善自己。要自觉加强“四练(炼)”。“略裕于学,胆经于阵”。任何本领都不是天生的,谋略是学来的,胆量是阵仗上练出来的。相信同志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能提升能力素质。大家要向“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聚焦聚神聚力,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自己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要增强担当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现在,正值各地各单位工作开局起步的重要阶段。组织上安排大家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来脱产学习,时间宝贵、机会难得。各位学员要倍加珍惜,从工作的“热运转”中静下心、安下神,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相互交流,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要严格遵守学员管理规定、校纪校规和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树立良好班风学风,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同志3月1日在自治区党校(广西行政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干将干部疫情
战疫情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一道彩带贯古城
端 砚
苏州匠门的文学描述
股市干将
干部任免